第十二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第一节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第二节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第一节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一.平衡增长战略二.不平衡增长战略•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论”)•大规模投资实现各部门共同增长,才能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认为资本形成的不充分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而影响资本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储蓄供给的不足,而是投资有效需求的欠缺,因此,对一种工业投资而不对其他工业同时作相应的投资,则投资将以失败而告终。一.平衡增长战略平衡增长战略:强调的是资本存量在各个行业同时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益,利用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性质,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平衡增长战略通常需要靠计划经济体制来实现,因为市场机制使得资本不会投入到利润微薄的基础产业中。●二.不平衡增长战略(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赫希曼1958年《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赫希曼认为平衡增长的思想在工业发达国家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开工不足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资本存量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情况下提出来的。平衡增长理论试图用发达国家的情况来说明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忽视了发展中国家资本不足的基本事实。(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其次,发展是经济从一种类型向其他更先进的类型转变的渐进过程,各国的增长过程存在“关联效应”是不平衡的。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地利用其有限的经济资源加速经济增长。(二)不平衡增长战略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产业之间具有关联效应,关联效应大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应优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群。以之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部分工业的投资。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加速经济增长。•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部门的关联效应比较微弱(特别是农业是缺少关联效应的),所以发展中国家要谋求发展,则必须集中力量,把资源投入关联效应较大的制造业部门。•A、重点投资于社会固定资本。•B、政府直接或间接投资于生产部门(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相对性不平衡增长不是一直不变的,持续的不平衡增长会最终阻碍经济增长,但它在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的时候是有用的,是为了在更高级的阶段实现平衡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一.区域发展理论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三.中国的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思路:一个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个是从区际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侧重研究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均衡与协调问题。1.什么是“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具有的特征: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自身增长迅速、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等。(一)“发展极”理论(增长极)“发展极”(developmentpoles)—佩鲁这些中心就是“发展极”,往往是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如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等等。“发展极”是一种不平衡增长现象。这产生于少数地区对其他地区的支配作用。支配作用可以是由于历史或偶然因素产生,也可能是制度因素。2.发展极的形成条件: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群。三是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环境。主要是制度环境。3.发展极的辐射作用:(1)技术创新的示范和扩散效应。(2)资本的集中与扩散功能。(3)产生规模效益。产业在城市集中会扩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城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集聚还能共享基础设施和技术溢出,降低成本。(二)“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回波效应”——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孔雀东南飞”现象回波效应说明了发展极对周边地区的负面影响。“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扩散效应”(spreadeffect)。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孔雀西南飞”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地理二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空间上并存的二元结构。即政府应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对经济基础较好并已积累起发展优势的地区给予重点投资,以求得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当这些地区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三)倒“U”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收入差距的倒U型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四)“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次序地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案例:中国产业梯度转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沿海地区就承接了国外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中国经济带。•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提升的要求趋势日益增强,而中西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特别是沿海城市在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迫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很自然地要把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向内地转移、扩散(腾笼换鸟)。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传统经济的平衡发展状态现代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核心与边缘分化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1.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的历史渊源从历史上看,一国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在时间上承上启下、在空间上逐步推移的动态演进过程。2.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路从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战略来看,他认为,不同部门和区域的不平衡可以创造各种发展机会,有利于动员更多的资源和投资,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平衡增长战略试图通过一定规模的投资打破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恶性循环,为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三.中国的区域发展(一)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和自然地理因素从历史上看,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接触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而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延迟。从地理角度看,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呈现出不平衡的资源条件。(二)中国区域发展的近期趋势地区差距扩大城市化水平增加区域产业分工全国整体战略部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补充:当前中国的一些区域发展规划•1、深港共建全球五大中心•“深港地区”顺利获得国务院批复的共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必将加速深港两地合作。•★深港共建全球五大中心★深圳特区未来面积将比香港大两倍•★深港合作创新金融居首•2、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沿海的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西部区域经济融合加速,成都、重庆争当区域经济崛起的领头羊。•★官方鼓励台资企业向中西部发展★成都打造金融街欲成西部金融中心•★重庆投300亿筹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3、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和长株潭形成的中部经济圈,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试验意义。装备制造业前景广阔。★中部要当区域经济崛起试验田★中部起飞长株潭城市圈领跑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随着广西与东盟的进入多领域的合作,北部湾经济已经成沿海经济发展新增长级,未来大有可为。•★广西北部湾打造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广西东盟携手泛北部湾经济大步走•★广西北部湾银行揭牌开辟东盟市场5、海峡西岸经济区•利用对台前沿的优势建海西经济区,辐射闽浙赣三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还能打通沿海经济带。•★福建平潭设对台自由贸易区★海西经济区发展路径图:产业对接金融搭桥6、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900多公里海岸线,均位于长江入海口北部,所在区域即江苏省经济基础较差的苏北地区。江苏沿海的开发程度远落后于环渤海、珠三角的沿海,在长三角中更落后于上海和浙江的沿海。•江苏沿海将发展四大产业带,即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和临港大型石化产业。7、天津滨海新区•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从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定位是: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8、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一要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二要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全面提高航运、物流等服务能力和水平。•三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四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9、其他•山东蓝色海洋经济区•大关中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本章课后阅读•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分布和结构•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西部崛起改变中国经济版图•东部产业转移趋势与承接机遇课后阅读引导•关于区位理论,可参阅张文忠,经济区位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陈振汉,厉以宁,工业区位理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版•关于区城理论和多元经济论,可参阅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冈纳·缪尔达尔,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杰拉德·达克沃斯出版公司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