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与河流地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课前选择题专练2.图中②表示的是()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D.重熔再生B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A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3.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砂岩D.砾岩4.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BA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6.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BC制作人:王利国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细化高考命题预测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北京时间日本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图,分析其成因和分布。3.以景观图、形态示意图切入,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地质、地形对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地形、河流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3.结合区域等高线图、重要城市、乡村规划图、地质构造示意图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以区域河流图、河流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________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影响地球内部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_________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_______岩浆活动岩浆只有_________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断裂带海陆变迁喷出地表3.结果:形成_____与洋底、______与盆地,使地表变得________。二、外力作用1.能源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能。2.表现形式及作用大陆山脉高低不平太阳辐射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____①使岩石发生_________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生物崩解和破碎侵蚀作用水、____、空气(风)等①对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____地貌搬运作用风、______、冰川等①移动__________的产物②为___________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冰川地表岩石风化产物侵蚀流水风化或侵蚀堆积地貌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_______。平缓注意: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外力作用也可能占优势。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①_______、②_______、沉积岩。2.地质作用:————、————A.冷却凝固,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一、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举例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华山、庐山、泰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对地形的影响形成————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裂谷水平运动1.(2012·昆明模拟)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B(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1)题,甲图景观是一个陡崖,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第(2)题,乙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岩层向下弯曲是受水平挤压的结果,成为山峰是抬升后又受到侵蚀作用。A二、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1.侵蚀作用作用形成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_______________地区(例:雅丹地貌)干旱、半干旱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________________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_________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地带湿润、半湿润可溶性高山和高纬度滨海2.堆积作用作用形成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无序性)冰川分布的——————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包括————(出山口)、————————(中下游)————(河口)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地带高山和高纬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干旱滨海注意:(1)“V”型谷分布在流水侵蚀强烈的河流上游的山区、“U”型谷分布在冰川侵蚀强烈的山区、“宽谷”(槽型)分布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流下游。(2)流水的沉积作用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沿岸沉积平原。2.读下图,完成(1)~(2)题。(2)图中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海浪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解析】由图分析图示为峡湾地形,结合选项判断此景观主要分布在挪威,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C(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A.挪威B.新西兰C.日本D.西班牙A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我们在判断岩石圈物质名称时都应掌握以下方法。3.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②——外力作用B.③——固结成岩作用C.④——地壳下沉D.⑤——高温熔化BA甲【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在岩浆岩中花岗岩侵入岩石的内部,玄武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第(2)题,读图可知,①③为冷却凝固作用,②⑦为风化、侵蚀与搬运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②为外力作用。(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DC【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1.图示为正在喷发的火山。2.该山体(火山)的岩石为岩浆岩。3.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精讲精析】第(1)题,地幔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故D正确。第(2)题,该山体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最后形成沉积岩。【参考答案】(1)D(2)C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难度较小,但如不认真读图、审题,也容易答错。如第(1)题是判断组成该山体岩石矿物的来源,应读懂图为火山喷发,进而了解其喷出物为岩浆,来自地幔的软流层,否则易错选B项。第(2)题,是判断该山体的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哪一类岩石,并非是判断火山喷发物在地表形成哪类岩石,如审题不准确,易错选A项。(2012.南京模拟)读下面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流水沉积作用④冰川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该地区的地貌有()①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A【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1.图示中海岸地表物质有沙丘、海滩、海积与河积物质和三角洲。2.图示地貌都是堆积作用形成的。【精讲精析】第(1)题,图中有沙丘、海滩、海积与河积三角洲,都属于堆积地貌,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题,海岸沙丘是海滩物质受风力作用形成的风积地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参考答案】(1)C(2)A(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DD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丹霞地貌为红色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发育的水平构造地貌。结合广东丹霞山景观图,回答2~3题。3.形成该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2.形成这种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发育于地质时期的何种地形类型()A.岩熔高原B.褶皱山地C.冰碛丘陵D.沉积盆地DC【解析】第2题,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丹霞地貌应发育于地质时期的沉积盆地,岩熔高原、褶皱山地、冰碛丘陵不利于堆积物的沉积。第3题,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方湿润地区,这里降水多,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答案】2.D3.C(2012·厦门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4~5题。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大理岩属于E类岩石B.玄武岩属于A类岩石C.B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D为喷出岩A5.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⑤为外力作用B.⑥为变质作用C.④为重熔再生作用D.①为冷却凝固作用【解析】第4题,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第5题,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4.A5.DD6.(2012.江西白校联考)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河流下游河水的补给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A.①位置上游B.①位置下游C.保持①位置不变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夏季该河段为雨水补给,夏季为雨季,补给量大,径流量大,瀑布水量大雨水补给流水侵蚀A(4)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假设一:向斜成谷;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