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昌盛的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你知道有哪些宗教?哪些是世界性的宗教?(一)佛教东来•佛教起源于什么地区?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古印度西汉末年)•看佛教东来路线图•白马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的教义有哪些?(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青城山五洞天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一、佛教东来1、起源:古印度2、传入时间:西汉末年3、传入路线:印度----中亚(西域)----中国4、基本教义5、影响二、道教兴起1、兴起时间:东汉末年2、教义佛祖简介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约为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透过释迦牟尼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他虽被尊为圣人,且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崇奉敬仰,但他是人不是神,在获得觉悟之前,也曾有过疑惑痛苦,但他超出常人之处,是以己之苦推及众生之苦,从而生起解脱之无上悲愿,他舍弃了常人所羡慕的一切财富、王位、妻儿,毅然出家修道,历经六年,艰苦备尝,终于断除各种无明烦恼,觉悟到宇宙人生的实相,获得根本解脱。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位于古都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朝廷斥资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东汉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明帝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汉使之请,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明帝昭命于雍门外兴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建成后,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在其内,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从此,白马寺逐渐成成为中国佛教活动中心,并吸引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僧人来拜佛求法。由于白马寺的兴建,使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因此,千百年来,白马寺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河南洛阳白马寺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谛的意义就是真理。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才能在死后进入西天极乐世界,在来世得到幸福。这种教义让人们放弃斗争,一味忍耐,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制度,所以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为控制人们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对“来世天国”的虚幻期待,也在贫苦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佛教基本教义佛教在我国的影响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他们佛教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的、完全新的东西--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随着佛教的传入,建塔造像的艺术很快地便风行于中国各地。佛画艺术也很著名现存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供给我们非常丰富的艺术和历史的资料。伴随佛教俱来的也有天文、音乐、医药等的传习。佛教主张利益众生,佛教徒从事公益事业的面是很广泛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二)道教的兴起•道教产生于哪里?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于中国本土,东汉后期)•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基本教义:宣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吕洞宾武当山道观道教的神仙和道观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这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就是得道者。得道的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道教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武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蜀中名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处。连峰起伏,蔚然深秀。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其著名景区天师一带,周围青山四合,俨然如城,故名青城。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意思是天下名山中,青城山是最幽深,恬静的一个。青城山属道教名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后称张天师)曾在此修炼,道教称此山为“第五洞天”。问题一:请你举出佛教、道教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例子。问题二:请把下列人物、地名,按佛、道两教影响归纳:玉皇大帝、西天如来、少林寺、武当山、敦煌莫高窟、灶君、龙门石窟、大雁塔、楼观台在佛教和道教教义中,有何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能迅速传播?因为佛教的“来世说”和道教的“成仙说”,使劳动人民在思想上得到安慰,麻痹了斗志,放弃了对阶级压迫与剥削的反抗,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这符合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在他们的扶持下,东汉末年,佛教和道教逐渐流行。中国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教并立互补的局面。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生平二、史记的影响和价值题司马迁墓郭沫若龙门有灵秀①,钟毓人中龙②。学殖空前富③,文间旷代雄④。怜才膺斧铖⑤,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⑥,千秋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司马迁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和卓越的历数家。他生于景帝中元5年(公元前145年),约卒于昭帝始元年间(公元前86─80年)。武帝时继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著有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又通晓天文、历法,主修了《太初历》。司马迁生平简介司马迁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于一身,在中封建史上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巨人,在世界古代上也是一位罕见的天才。《史记》是司马迁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是我国历史学的奠基之作。全书所记内容上起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总括三千年史事,计十二本记,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既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内容浩瀚、形象生动的文学巨著。《史记》简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史记》在史学上的巨大价值:一、首创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司马迁写《史记》创造了五体结构的述史形式。本纪,专记历代帝王的重要史事,;世家,专记诸候王国和功臣大夫的世系;列传,记述重要人物;表,编排时间与事件;书,记载历代典章制度和专门史。自此以后,历代遵循,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定则。二、首创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史记》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道德、科技、宗教、民族、风俗、地理、文学、艺术等,都包括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广泛地开拓了历史研究的领域,推动了史学的大发展。它记载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从帝王、贵族、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经济家到说客、策士、刺客、游侠、隐士、土豪、商人、医者、卜者、农夫、倡优、妇女等,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凡对推动历史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人都写了进去。而且记载的范围延伸到中国的版图之外,西至中亚、北至大漠、南至越南,把历史编纂的时空界限,第一次扩大到当时人所能知的范围,使《史记》具有了世界史的性质。三、首创实录史事的信史。司马迁著史不虚美、不隐恶、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他勇敢地揭露批判了历代皇帝和臣们的种种荒淫、奢侈、残忍、自私的丑行。他不顾忌当朝治者的喜怒勇敢地直书史实,即使残暴的汉武帝也不例外。他不因个人的爱憎而歪曲历史真相。他深入实际,认真调查考核,弥补了旧有史料的许多缺漏,纠正了旧记载旧传闻的许多偏颇之处。他的这种实录精神是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史记》在文学上的巨大贡献:一、司马迁是中国和世界传记文学的开山祖。在中国,《史记》之前的一些作品虽然也刻画了人物形象,但往往以叙事说理为主。而《史记》中的列传、本记、世家多数是精彩的传记文学,是古代传记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写人文学,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二、《史记》塑造了一大批典型形象。《史记》所写人物,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专家学者、平民、商人、游侠、妇女、医生、方士,旁及少数民族首领、农民起义领袖等。举凡自黄帝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在历史大舞台上活跃的各种各类、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有记载和描绘,一部《史记》写了四千多个人物,能够称得上典型象的则有一百多位。个个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其共性与个性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三、《史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是汉代文学的最高峰。是历代作家和读者学习和欣赏的光辉典范。《史记》写人叙事,在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化的语言,乃至结构布局等方面,创造出了一整套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被称为“史公笔法”,为后世的散文、小说、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各类文学体裁的创作所学习和借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还为小说、戏剧、电影、电视提供了大量奇伟、悲壮、瑰丽多姿的历史题材。司马迁精心描绘的许多惊天动地的斗争,气势恢宏的事件,慷慨激昂的人物,错综复杂的故事是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宝库。问题一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问题二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二、司马迁与《史记》*〈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其特点是什么?•〈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52多万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实。•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是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你从司马迁身上学到什么品质?司马迁有远大理想;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注重实地调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有顽强的毅力。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余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驽,有所穿越者辄身亡。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溉,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树草木以象山。———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憧区东的骊山北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就开始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入葬,陵墓的修建工程长达37年,用工最多时达70余万人。陵墓的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通过考古勘探,在陵园内外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以及各种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园内外还发现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大量的宫殿建筑遗址。整个陵园犹如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它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园。秦始皇帝陵园的面积有56.25平方公里。在这些陪葬坑中,有象征皇室帝王乘舆的铜车马坑;象征皇帝涉猎游玩之苑囿的珍禽异兽坑,象征宫廷养马的马厩坑以及象征秦王朝百万雄师的兵马俑,近年来,陵区内有50000余件重要的历史文物出土,其中不少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如铜车马、跽坐俑、乐府钟、夔纹大瓦当等。从这些陪葬坑的内涵和史书中对秦陵地宫设置情况的记载来看,秦始皇帝陵园就是当年秦王朝地上王国的再现。人世间原有的一切在地下无不毕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