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政学•第1章现代市政学概论•第2章现代城市发展•第3章市政体系及其运行•第4章市政职能第5章市政体制•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第7章城市土地与房产管理•第8章城市公共财政管理•第9章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管理•第10章城市交通管理•第11章城市环境管理•第12章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第13章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第14章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第15章城市发展现代市政学的内容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章城市管理理论•第四章城市管理体制•第五章城市政策过程•第六章城市规划管理•第七章城市公共经济管理•第八章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第九章城市房地产管理•第十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第十一章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第十二章城市环境管理•第十三章数字化城市管理3城市管理学在学习《市政学》这门课程之前,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你来自于城市还是乡村,你认为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2.你在中国的哪几个城市生活过,它们各自的特色或不同有哪些?3.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4.在xxxx学习和生活一年,你接触的市政公用设施有哪些?谈谈你的感受或建议。《市政学》阅读参考文献书目:除课本所列之外,增加以下书目: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余明阳:《城市品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志钢工作室:《城市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海默:《中国城市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严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连玉明:《学习型城市》,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老枪:《中国城市大角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凯文▪林奇(美):《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报刊:《城市问题》、《城市》杂志、《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城市开发》、《现代城市研究》、《中国城市化》、《城市科学》、《南风窗》、《品牌》、《中国房地产报》、《中国经营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开发》,《公共行政》、《新思路》、《社会保障制度》、《生态环境与保护》、《体制改革》网站:中国城市发展网中国城市网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中国城市化网中国城市品牌网中国城市经营网中国城市研究院网我们的课程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市政学总述(第1章—第3章),对市政和市政学的含义进行解析,介绍城市发展史及其客观规律,分析城市的功能和类型;第二部分:市政体制与过程(第4章—第6章),通过分析城市管理中的主体,阐述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城市政府的组织体系与作用机制,并相应分析城市政府公共决策的过程;第三部分:市政管理的政策与实践(第7章—第15章),阐述城市政府对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政策与方法,包括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城市规划、城市土地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基础实施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和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等。第1章现代市政学概论“城市是滋生快乐机会的地方,也是创造绝大多数意想不到的机遇的地方。”——美国城市学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第1节市政的含义与特征1.1.1城市的形成与设置1.城与市在中国古籍中,城与市是两个不同概念。城为“御敌围墙”,指四周筑有高墙,环以壕沟的防卫设施。高墙有内城外廓之分,即如《古今注》中说的:“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乃“政治中心”,防御功能是其首要作用。市为“交易场所”,指聚集货物,进行买卖,引申为贸易处所(《说文解字》讲:“市,买卖所也。”《易·系辞下》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此乃“经济中心”,具有交易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后来城里人增多,商业发展,有城便有市,城与市逐渐融为一体,城市也被联用成为一个词。2.城市建制直辖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省辖市:设区的市或地级市县级市:不设区的市3.市政府市政府是指国家出于其政治统治的目的,为实现管理的需要,设置在市建制上的,对整个市辖区域承担管理职责的地方政府。11•市:《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故“市”是指交易场所。•市井:《史记•平准书》:“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曰市井”。•《管子•小匡》:“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1213•市:在现代地方治理的概念体系中,“市”属于行政建制的一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西方的“市”是在城市地区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一般不辖有农村地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大片的农村地区,市政府同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这种广域型市建制,是中国城市管理的显著特征,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城乡分治模式。14•城:《吴越春秋》“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故“城”是围绕人群聚落建筑起来的防御性设施。•城郭的出现第一次将人类的阶级和社会关系投射到空间和土地上,也由此开始了城市体制和城市形体设计的城市设计历程。15•城市: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聚集地。从其形成看,城市是“城”和“市”的结合体。在词源学上,“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6城市市区别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已有之,相对于农村而言,没有法定的分界线,具有边界的模糊性。近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产物,一种地方行政建制,有相应的国家政权机关,有明确的边界和确定的管理范围。联系都以人口密度、工商业发达程度、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等为基本条件;一定规模的城市是设市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城市设置了市的建制,有利于城市的发展繁荣。副省级城市列表•副省级城市目前有15个,按照地理大区的顺序分别如下:•东北地区(4个):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华东地区(6个):杭州、济南、南京、宁波、青岛、厦门•华中地区(1个):武汉•华南地区(2个):广州、深圳•西南地区(1个):成都•西北地区(1个):西安•注:大连、宁波、青岛、深圳、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其他的都是所在省份的省会。上海市浦东新区为副省级区。•现在有15个副省级城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1.2市政概念的界定1.市政的范围权力组织系统大市政主体公共组织系统市政主体中市政主体: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小市政主体:城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市1、市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大的层面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政2、城市的各项专门管理活动,如: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市政客体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中的层面: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小的层面:城市事务的管理,如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2.市政的含义广义的市政,是指所有城市参与者,为协调和整合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行动,处理城市居民面临的问题,实行城市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发展,打造更具有竞争力、更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广义的市政突出了治理理论所强调的多元主体的参与,狭义的市政更多地突出了城市政府在城市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主导性地位。市政定义的内涵:市政的核心主体——公共权力机关市政的表现形式——各种公共政策市政的目的——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市政的过程——动态的发展过程市政的实现手段——制定、执行、监督、评估及各种活动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对于这个界定,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1)市政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力机构。什么是公共权力机构:掌握公权力的机构。在我国,城市公共权力机构包括:城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还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市委及其各机构,这点在中国比较特殊,在西方国家,政党一般不是城市管理的主体,不具有管理权限。我们强调市政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力机构,这说明市政管理主体除了公共权力机构外,还有其他的主体。这些主体包括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传统观点认为,公共权力机构是市政管理的唯一主体,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目前情况下,市政管理主体应该是以公共权力机构为主导包括其他组织和个人,这种管理主体才合理,符合市政管理发展的趋势。强调多主体参与。(2)市政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解决公共问题的主要手段,因此城市公共问题也主要通过公共政策制定来解决。公共政策的范围较为广泛: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上级政策(红头文件)等。除了公共政策外,市政管理的手段还有:审批、检查、监督、罚款、责令改正等。(3)市政管理的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市政管理不是解决私人问题。什么是公共问题呢?什么是公共利益呢?(4)市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公共政策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1.1.3市政的特征(一)政治性。实现政治目的;实现政治发展战略。(二)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要协调各方面因素。(三)综合性。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四)动态性。三点:市政管理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如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公共政策的动态性;管理过程中的互动性,民众参与与政府互动。(五)角色的双重性。城市处于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城市政府既是中央在地方政府的代表,因此在城市管理中要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同时城市政府又是本市利益的代表,要为本市市民谋求利益。1.2现代市政的发展1.2.1市政的演变1、西方市政的发展2、中国市政的发展1.2.1.1中国市政的特点1、市政建制具有双重性和职能的广泛性:我国的市既具有一般地域型行政建制的性质,又具有专门市政型行政建制的性质,从而使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2、市政结构的同一性和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3、市政行政地位的等级性和内设层级的混合性1.2.2现代市政的发展1.市政问题复杂化贫穷、不平等的两极分化、地方腐败蔓延、城市犯罪和暴力上升。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卫生保健、公用事业的管理。2.市政职能的变化市政的职能重心将由经济管理转向城市生活管理和服务,市政府要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现在我国的政府管理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越位”,管了不该由政府机关办的事情,干预了市场;二是“缺位”。该由政府机关管的事情,如服务、监管还不够;三是“错位”。3.政府的角色改变建国以后,我们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体制,先后进行过8次机构改革,即改革开放前3次:1951年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1956年以扩大地方自主权为主体的政府机构改革;1960—1964年以收回50年代后期下放的权力,中央精简以事业单位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后6次:1982年以大幅度撤并经济管理部门,并将条件成熟的单位改建为经济实体组织的政府机构改革;1988年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三定”的政府机构改革;1993年以政企分开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以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的机构改革;2003年以「并」为主,通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