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IPSUMDOLORLOREM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重点难点1.新经济政策;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3.措施:4.作用: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发动势力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为了集中一切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型企业国有化,统一配给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2、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苏俄宣传画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1.目的:2.措施:3.作用: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实行固定粮食税;中小型企业私有化;自由贸易。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内容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固定粮食税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实行自由贸易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新经济政策特点: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认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经济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1.时间: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最初四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请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1547年—1917年)(1917年—1922年)(1922年—1991年)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参加瞻仰的群众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逝世(1870——1924)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而努力奋斗。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14大15大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一五计划(1928—1932)二五计划(1933—1937)三五计划结果: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因大战爆发,三五计划中止(1938—1942)重点:发展重工业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为了避免落后挨打,斯大林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2、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了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1、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斯大林模式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注重农业生产,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以人为本)4、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反对个人崇拜,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政治)。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探索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三年内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苏联建立(政权扩展)“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形成1.(2015·铜仁)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右图)相符的是()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2016·淄博)某班历史活动课上举行辩论赛,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表.该辩论赛的主题是()正方: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应充分肯定.反方: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长远发展A.法西斯专政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经济全球化3.(2016·江西)(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1)根据材料,指出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的变化。(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变化:不断减少。(2分)主要原因: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