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称誉。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问题,特别为历代思想家所关注,成为他们理论思考的重心。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佛教、道教等家学说,在对中华民族长期的道德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以及颇为细密完备的行为规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资源。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伦:条理,顺序,秩序。人伦:人与人关系的条理顺序。理:道理,法则,规律。伦理:人伦法则,人与人关系的条理法则。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合称“五伦”。子思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中国传统人伦法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兄兄弟弟、朋友。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孟子曰:“圣人……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一、君君臣臣君君:君尽君道。君道曰“礼”。臣臣:臣尽臣道。臣道曰“忠”。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子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论语·先进》)二、父父子子父父:父尽父道。父道曰“慈”。子子:子尽子道。子道曰“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子道之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1、生,事之以礼(1)从志。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2)敬养。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3)忧疾。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4)几谏。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5)隐讳。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2、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己矣。”(《论语·子张》)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子曰:“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论语·乡党》)三、兄兄弟弟兄兄:兄尽兄道。兄道曰“友”。弟弟:弟尽弟道。弟道曰“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论语·子路》)四、夫夫妇妇夫夫:夫尽夫道。妇妇:妇尽妇道。夫妇之道:义。子思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子曰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子曰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司马光:“夫妇以义合。”(《司马温公家范》)五、朋友朋友之道曰“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3语·学而》)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道德:人与人之间共同生活的行为规范。传统德目: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德”、“五常”。自汉代定儒学于一尊,这五种道德规范逐渐成为最基本的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和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它们贯穿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精神的形成。一、仁德仁:“全德”之称,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仁的基本精神: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前者讲如何对待自己,后者讲如何对待别人。1、克己复礼(1)推己及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责己恕人。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3)非礼勿视听言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是社会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人的视、听、言、动是人的自然本能与社会约束之合力的结果。因此,从本质上说,克己是对个人自然属性的贬抑,复礼是对他人与社会的尊重。(4)杀身成仁。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是克已的极至境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仁”演绎成为许许多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包括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应当说,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历史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2、爱人“克己复礼”是仁的出发点,“爱人”是仁的终极关怀。爱人:亲亲,贤贤(亲仁),泛爱众。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亲亲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贤贤是亲近人才,尊敬人才,效法人才,关爱人才,重用人才。泛爱众或如博爱。儒家的仁爱观念既源于血缘亲情,又超越血缘亲情。它要求在尊亲敬长的自然道德情感的基础上,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层层向外递进,最终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1)亲亲。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子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2)贤贤。子曰:“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曰:“乐多贤友,益矣。”(《论语·季氏》)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论语·述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5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3)泛爱众。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儒家的爱人不是墨家的“兼爱”,而是爱有本末差等,爱有理智原则。所谓爱有本末差等,是爱有轻重缓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孟子曰:“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为务。”(《孟子·尽心上》)所谓爱有理智原则,是爱人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失去原则,更不能结党营私。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论语·宪问》)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仁政是“爱人”的逻辑延伸。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把“仁”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感要求,还往往希望把“仁”的精神渗透于政治运作之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二、义德义: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社会善恶是非的标准。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子曰:“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论语·子路》)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子曰:“行义以达其道。”(《论语·季氏》)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周易》:“利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