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构成与发展战略城市系统构成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评价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依据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总体布局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学习重点:城市用地的属性、构成、分类;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与选择;城市性质与规模的确定。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二、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和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三、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构成、文化系统构成、人口系统构成。四、城市产业(经济)系统的构成: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按产业地位和作用分:主导产业、配套产业、一般服务性产业。五、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六、城市设施系统的构成: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市政设施系统:供电、供热、给排水、燃气、电讯等。社会设施系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行政管理。一、城市用地概述1.城市用地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和列入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第二节城市用地2.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不可移动和再生;社会属性:依附于社会权利;经济属性:自身经济价值;法律属性:属不动产,产权取得需有立法支持。3.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用于工程建设和城市活动;经济价值:作为商品或权利的有偿转移而进入市场。(表现形式:地价、租金或费用)4.城市用地的区划区划:是指将城市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地价区划:土地是商品,土地的区位、环境、性状及可使用程度使土地具有不同的价值。行政区划:按行政建制等法律规定的行政区,如市、区、县、乡、镇、街道等。用途区划:按土地利用的功能与性质划分,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化用地等。房地产权属区划:按房、地产所有权的权属划分,如国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等。5.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土地是国家的基本资源,其拥有权和归属,国家有规定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并规定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在第二章的第八条中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在第九条中又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即是按照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可以分离的原则,单位或个人虽无地产权,但可通过合法手续获得土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设置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二、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一)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对应于所担负的城市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途。建设部1990年制定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共计10个大类。代码用地名称内容R居住用地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用地、绿地C公共设施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医疗教育M工业用地一类(无污)二类(轻污)三类(重污)工业W仓储用地普通、危险品仓库,堆场用地T对外交通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机场S道路广场市级道路、广场,社会停车场库U市政公用供应设施、交通、邮电、环卫、施工设施G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P特殊用地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E其它用地水域、耕地、林地、村镇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分类表鞍山湖南三小区规划图详细规划阶段(即居住区规划),一般用分类规范中的小类,如居住小区内可分为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二)用地的构成•市区•郊区•近郊区(工业区)•远郊区(卫星城镇)按行政隶属的等次分:小城镇•郊区•建成区(规划区)按功能用途组合分:•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各类规模城市用地构成示意图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城市用地功能用途构成一、城市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关系到城市职能发挥城市空间形态工程建设经济影响到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目的:城市社会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城市用地评价用地条件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图综合评价用地选择城市布局地质、水文气候、地形生物、其他技术经济条件城市现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其他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其他条件用地条件用地评定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工作包括:资料勘察、搜集和按规划阶段需要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条件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及地上地下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分析应注意问题•分析中应着重考虑主导因素,研究其作用规律;•个别因素应从更大区域范围评价其利弊;•考虑各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影响。1.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建筑地基分析图某煤田采空区地质波及示意图2000波及线最终波及线滑坡示意图崩塌示意图滑坡面滑坡体冲蚀面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水深、水位、流速、流量、水质等。影响:给排水、防洪、桥涵等工程,用地选择。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流向等。影响:城市选址、工业项目布置、城市规模等。潜水承压水含水层地下水埋藏方式简介:地下水位面天然地面补给源不透水层上层滞水井河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日照标准•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影响•建筑密度•用地指标•用地规模建筑气候区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日照标准日日照时数(h)大寒日冬至日≥2≥3≥18~169~15有效日照时间带(h)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住宅建筑日照标准Ⅰ区Ⅱ区Ⅲ区ⅦⅤⅥ气候分区图日照日照间距: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内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日照量标准:•日照时间:建筑在规定时日内受到日照时数•日照质量:单位时间室内地面与墙面阳光投射面积累计大小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最不利情况:冬至日或大寒日,视气候区不同而定,采用两级标准,即冬至或大寒日正午前后居室获得的连续日照时数多少确定。αLHH1日照间距计算示意图日照间距计算:tgα=(H-H1)/LL=K·H式中:α—太阳高度角L—日照间距K—间距系数H—前栋房屋高度风象•风向:•风速:•风向频率:•污染系数:影响•环境保护•用地布局•防风通风•工程设计风向频率:一定时间内某方向刮风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污染系数:表示某方向大气污染情况的指数。(传统概念)=某方向风向频率/该方向平均风速•盛行(主导)风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某城市累年风向频率、平均风速玫瑰图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城市用地布局时应考虑的风向因素N工业用地最佳居住用地其他用地盛行风向旋转风向最小风向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式温度影响•工厂选址与工艺选择•建筑设计与工程施工•降温与采暖设计逆温层:谷地城市夜晚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空气快,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结,大气较稳定,不宜扩散。降水与湿度影响•用地选择•排水与防洪工程热冷城市逆温层示意图4.地形条件我国地形的分类影响•用地布局、平面结构、空间结构•用地竖向规划、排水及防洪规划•建筑物布置与组合•工程建设、道路布置•小气候形成名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名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极高山>5000>1000高丘陵200~500>200高山3500~5000>1000低丘陵>200~50050~200高中山1000~3500>1000高原>1500<200中山1000~3500500~1000高平原200~150020~50低中山1000~3500200~500低平原<200<20低山500~1000200~500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一)用地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评定的要求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深度与规划阶段有关。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之分析与评定。用地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的整体意义上考察它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综合地鉴定其利弊。(二)用地评定的分类按照部颁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须对城市用地作出适宜性区划,一般将之分成三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用地分类具有:相对性;地方性;实用性。用地评定成果内容:评定图;文字说明。用地评定成果实例:南方某城市用地分析评定成果图市区地形地貌分区图市区地质灾害分区图市区工程地质分区图自然条件适用性评价图四、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与自然条件评定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更强调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即存的布局往往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评价;2.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评价;3.社会、经济构成评价。建设条件评定(一)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评价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城市总体运营的效率与和谐性。城市的布局现状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有着相当的恒定性。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城市布局结构形态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将对城市整体的增长、调整或改变的可能性产生影响。3.城市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工业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城市布局的矛盾,这一矛盾往往影响到城市用地价值,同时为改变污染状态而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二)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评价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包括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数量、容量与改造利用的潜力等,都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性与经济性。(1)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等设施,它们的分布、配套及质量等。(2)在市政设施方面,包括现有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煤气等管网、厂站的分布及其容量等方面。(三)社会、经济构成评价社会构成状况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及分布的密度,以及城市各项物质设施的分布及其容量,同居民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都将影响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和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1)工程准备条件。在选择城市用地时,为了能顺利而经济地进行工程建设总是希望用地有较好的工程准备条件,以投入最少的资金而获得较大的效益。(2)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有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供电条件;供水条件。城市用地经济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与安排提供依据。在城市中,由于不同地段所处区位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人为投入物化劳动的不同,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也不同。五、城市用地经济评价通过分析土地的区位,投资于土地上的资本、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的程度和频率等条件,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规划中做到好地优用,劣地巧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1.宏观区位——指某个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在世界所处的位置与地位,既受距海、河远近,地形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更受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