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读:本节课从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目标】1.掌握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特点;概括、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合作探究,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梳理知识的方法。3、激情投入;全面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Ⅰ.教材助读一、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1.什么是中枢权力体系?自秦以后,出现了是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皇帝位于全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2.演变:(1)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③特点:分工明确,互为补充。(2)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宰相只保留行政权。(3)元朝:一省制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为元代宰相。六部归入中书省。3.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二、选官制度1.目的: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2.演变:(1)西周:世卿世禄制。(2)战国:军功爵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3)西汉: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①内容:察举制是让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②影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易形成小集团。(4)隋唐时期:科举制①形成:隋朝时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形成。②完善:唐代,中央统一分科,定期考试。③顶峰衰落:明清八股取士④影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三、监察、谏议制度1.目的:为了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演变:(1)谏议制度①隋唐时期:三省六部中的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②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③明清时期: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2)监察制度①确立:秦汉时期秦朝设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十三州刺史。②发展:北宋时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③顶峰:明清时期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又设有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三)作用:1.积极作用: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消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腐败。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Ⅱ知识树Ⅲ.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丞相权力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三省二府三司皇帝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军政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三衙禁军统兵权调兵权行政宰相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参知政事(副相)宋朝二府三司制枢密使三司使(计相)图三问题1:结合图一、图二提示,分析唐朝皇帝是怎样加强皇权的?(4分)问题2:结合图二、图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宋朝宰相的权力与唐朝有什么变化?(8分)探究点二:科举制材料一《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王志轩《被阉割的帝国》:隋唐统治者开科取士的后果之一是给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的希望,后果之二是学术的功利化。使知识分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荣身之路,这一政策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一拍即合。从此国家机器不仅为知识分子指定了学术的范围,更进一步指出了学术的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问题1:从材料二看,科举制有什么局限性?(4分)材料二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的科举,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才,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实行之早、延续之久和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科举制堪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网文《“科举制”盖棺百年涌风烟在平反中回归理性》问题2:材料三中对科举制有高度的赞扬,他们赞扬科举制的什么?(4分)课后训练案Ⅲ.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2.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崔祐是下列哪一机构的官员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户部3.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科举制C.世卿世禄制D.谏议制4.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察举制B.科举制C.征辟制D.刺史制5.下列官员或机构中,监察重点是地方的有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谏院④都察院⑤六科给事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