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浏览◎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中国的洪涝灾害与成因◎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什么是聚落?2.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房屋的集合体+设施(道路、广场、公园等),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人口主体构成规模大小形成早晚生产方式乡村城市农业人口为主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大较早较晚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2.我们的祖先在建立村落时考虑到哪些因素?3.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读P88图4-1、4-2及“半坡村落”材料,思考:影响古代聚落布局的因素:选在河谷阶梯上:接近水源,避开洪水,防御袭击,利于农业生产。地形因素、河流因素、土地因素等1.半坡村落选址在当地的什么地方?河谷阶梯上A温带山区B温带丘陵C温带平原D温带内陆高原探究: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定居呢?说说你的理由。A观察山区和平原单个聚落的形态,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其特征。BBBB山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平地数量少、面积小;受地形限制,聚落只能向一个或二个方向发展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广阔,地形限制小,可自由向各个方向均衡发展1.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和规模中国地形图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聚落有什么差别?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对聚落限制大,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多沿山谷伸展成条带状。----上右图北方平原多,地形对聚落限制小,聚落分布集中,向四周伸展成团聚状、棋盘式。----上左图小结:我国南北方聚落对比比较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聚落规模聚居人口聚落形态较大较小集中,沿四周伸展成团聚状、棋盘式相对分散(沿山谷伸展成条带状)较多较少多丘陵山地,平原面积小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对大城市的分布的影响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原因:地势平坦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平原区交通联系方便。因而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大。结论:平原是城市的理想发源地为什么巴西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而亚马孙平原上却很少有大城市的分布??城市集中地结论:地形通过影响气候进而影响城市的分布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分析本地区绿洲分布什么地方?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在塔里木盆地中,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此处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相对发达。2、分析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城镇、乡村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绿洲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上。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分布冲积扇景观课堂总结:3.不同地区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区分布特点原因分析半坡村落河谷阶梯上接近水源,避开洪水,利于农耕西北地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青藏高原多分布在地势较低河谷地区河谷地势低,热量相对较好,且近水源云贵高原多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地平,联系方便北方平原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北方平原多,地形对聚落限制小,聚落分布集中,向四周伸展成团聚状、棋盘式南方低山丘陵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对聚落限制大,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多沿山谷伸展成条带状。你认为除地形外,还有哪些因素还影响聚落分布?请举例说明课堂思考:1.武汉地处江汉平原,除受地形影响外,图中显示其形成发展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长江哪些功能对武汉的形成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因素:(河运、铁路、公路等)资源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政治因素:(省会城市)供水、航运金矿南非约翰内斯堡麦加——伊斯兰教圣地课堂总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聚落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聚落的特征位置分布形态规模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表述:影响山城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聚落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二、自然环境要素对交通线的影响------以地形为例宏观把握:影响交通线路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要素。----它们主要影响交通线分布、密度、空间形态和布局等。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资源、城市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国防安全需要、民族团结需要等。----体现交通线路修建的意义。3.科学技术:----克服自然障碍,保障交通线路的修建。二、影响交通线路的自然因素—以地形为例密度、分布、形态、难度、工程量、造价线路的技术难度不同的地表形态影响(一).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密度的影响中国地势与交通密度读下图(P91图4-8、4-9)探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一、二、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一)、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密度的影响1.地形大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2)、我国交通线路:东部稠密,西部稀疏主要铁路干线看图比较说明,台湾的交通干线分布密度与地形的关系?主要公路分布P91活动: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利于交通线布局,加上这里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地区低;▲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交通建设难度大,投资大,且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因而为我国交通线路最为稀疏的地区(二).地形对交通线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思考: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地形有何特点?西部山地高原东部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思考:盆地中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密度和形态特点?交通线路密且呈网状分布山区公路形态看图思考:山区公路形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呈现这种形态?大致沿等高线(或河谷)延伸利------线路平稳,行车安全弊------线路长,建设成本高1、描述出台湾省铁路线的分布特点?2、为什么台湾省的铁路的呈如此的走向?实践运用1:活动: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1)、平原地区限制较少,一般呈网状分布(2)、山区限制性因素较多,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沿等高线延伸。(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1)、交通线沿山谷延伸(2)、交通线沿河谷延伸(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1)、穿越山地——修隧道、盘山修筑(2)、穿越河流——建桥梁小结:地形对交通的影响1.地形大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2)、我国交通线路:东部稠密,西部稀疏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1)、平原地区限制较少,一般呈网状分布(2)、山区限制性因素较多,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沿等高线延伸。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1)、交通线沿山谷延伸(2)、交通线沿河谷延伸4.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1)、穿越山地——修隧道、盘山修筑(2)、穿越河流——建桥梁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以公路、铁路线为例公路选线公路选址的基本原则①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②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③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④道路应避开沼泽地;⑤平原地区选线应尽量不占耕地;⑥低等级的道路尽量通过小的居民点,通向大城市的尽量以直达运输为主。规律技巧总结合理的选线原则在交通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技术、生态等因素充分考虑沿线的城镇聚点技术、生态环境等因素利用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图4-14铁路选线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相比而言C方案相对合理。在交通选线时,一般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图4-14中,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方案,为什么?动手解答1: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带来极大困难;B方案线路较长,基本沿山谷修建,但中间也需要穿越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少占用好地(农田),处理好农田与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复杂地形,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型或开凿隧道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开凿时尽量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过气候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性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影响交通线的因素平原缓丘山地线路走向弯曲程度低,总长度小弯曲程度高,总长度大线网密度大小分布格局自然条件好,经济水平高,路网密度大分布在山间盆地、河口、垭口处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交通线路原因选线原则布局形态平原地区稠密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选择,避开,尽可能降低,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山区稀疏呈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限制因素较多网状较少有利地形“之”字形工程造价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线路密度线路形态交通线建设时尽可能利用地形,避开不利的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的地表形态形态、密度分布格局走向难度、工程量、造价线路的技术要求科技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地表形态走向密度形态分布平原山岳地区平直弯曲网状分布公路呈“之”字形分布线路尽量沿山间盆地、河谷或等高线修筑避开沼泽;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大小补充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的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能方便联系其他交通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能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