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练习题(包括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4、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9、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0、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11、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12、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13、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15、“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6、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17、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18、“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差异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19、“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20、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CD)A、内发论B、成熟机制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D、外铄论E、平衡理论2、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ABCE)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CDE)A、男女性别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BCDE)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D、形成人格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AB)A、面向全体学生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C、抓住关键期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A、遗传素质B、成熟C、环境D、学校教育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7、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DE)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8、身体的发展包括(BC)A、个性特征的发展B、体质的增强C、肌体的正常发育D、社会性的发展E、成熟程度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BCD)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三、判断题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四、材料分析题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甲乙两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持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是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遗传因素起影响外,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材料中甲乙两位老师所谈论的学生,工程师的儿子成绩优于父母小学文化的孩子,难道除了遗传因素外,就同两人的家庭环境不同而导致的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同没有关系吗?同两人各自的努力程度没有关系吗?我想,答案是有关系的。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3、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4、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A)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7、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8、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D)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A、精神功能B、意识功能C、理性功能D、文化功能9、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A)A、学校教育B、调查研究C、职业培训D、社会研究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ABCD)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D、教师的任免E、制约教育的结构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E)A、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B、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制约教育的结构D、制约教育的内容E、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AC)来实现。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改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E、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4、教育的功能有(ABCD)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E、社会功能5、社会政治经济利用其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如:(BCD)A、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免B、审定课程标准C、审定教学指导纲要D、审定教材E、教师的培养、聘任和晋升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ABCD)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C、决定教育宗旨和目的D、决定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E、教育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三、判断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3、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的教育无关。(×)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5、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6、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7、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8、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10、社会经济制度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左右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四、材料分析题:材料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应当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其相对独立,在对峙中体现超越。因此,不难看出,教育既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樊篱,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归根结蒂要看教育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显而易见的。材料2: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说它独特,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活动像教育这样以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系统的方法去培养人的,人才的成长有自身规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须遵从认识活动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就是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外规律性特征的。承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把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来看待,它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因此,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几年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要让经济规律来取代教育规律,让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自生自灭,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有预谋地残害教育,也是出于对教育的无知。材料3: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他们依靠对学生知识、思想的影响,主导着社会的智力状况和思想走向,是一股特殊的不客忽视的力量;学生是社会上一种特殊的群层,并有着独特的文化;教育设施是标志教育存在状态的一类独特存在;教育活动是一类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学校中的课程虽来源于社会文化,但自有内在规律,并自成体系。上述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1)教育的存在是合法的、合理的。(2)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及自身的运行规律(3)教育活动是一类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受社会因素影响,与此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是相对独立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