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落实和开展课题研究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落实和开展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课题提出的核心概念。课题提出的核心概念是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音乐课堂,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2、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音乐课程标准中写到:“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他们就是体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情操。然而现实是我们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非常薄弱,对民歌、民乐不感兴趣,他们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民族乐器、传统戏曲知之甚少。中学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强化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让学生认识到世界音乐文化都是植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上的,没有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是无源之水。2、将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从浅显易懂的通俗音乐中理解相关的民乐知识特点,启发他们的兴趣。3、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看图片,讲故事等多种方法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和他们独特的乐器,在课上交流,听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感受其魅力。4、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的戏曲,如京剧、昆曲、越剧等等,更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戏曲的资料,在戏曲欣赏课上进行交流,并进行“戏曲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看法以及对民族音乐在课堂上教学形式的想法等,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展开作好充分准备。2、文献资料法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看图片,讲故事等多种方法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和他们独特的乐器,在课上交流,听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感受其魅力。3、课堂教学法教师示范、比较、启发,让学生了解掌握民族音乐的特点等。四、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一)研究内容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5年9月)1、制定研究方案2、收集学习有关教育与教学资料、理论专著等3、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前测,了解学生情况(2)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1、确定开展个别班级实施的计划。2、总结前半年的实验情况,调整研究方案,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3)成果展示及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1、召开课题总结交流活动:公开课、观摩课、论文交流2、撰写结题报告及研究论文(二)读书学习计划1、2015年9——10月,读完《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及《中国民族音乐欣赏》2、2015年11——12月,撰写相关的读书心得。3、2016年1——4月,撰写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或学生个案分析)。4、2016年5——6月完成结题报告并提出结题申请。简述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从课题开展的时间中、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方式、步骤与措施,达到的初步成效,小组研究成员的研究状态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的民族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本民族的情感产物。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如何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聆听民族音乐的习惯。我想这是每个音乐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我们音乐组开展这个课题以来也一直在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效果还不错,学生在聆听习惯上有了很大进步,也找到了一些聆听音乐的方法,下面来具体谈谈:1、巧用课前空余时间,促进学生习惯养成。通过课前音乐师生问好,把学生领进一个美的环境。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课的开头不能千篇一律的用语言问好,要根据音乐课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民歌演唱氛围,用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音乐问好,发声练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进入宽松的欣赏氛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感觉轻松自然。2、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歌曲范唱完美,也是感受歌曲情感的重要前提之一,教师课堂的范唱完美,才能直观、生动地展示歌曲的情感,学生也才能通过聆听,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歌词美、意境美。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且最易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只有教师利用美得范唱,才能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听觉转化为视觉,掌握清楚教师的姿势、呼吸、发音方法。这种传递交流是最直接有效的。可以直接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3、通过师生共同对歌曲的分析,以情带声,以声带情,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教《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我们借鉴了一位优秀教师曾经使用过的很成功的方法——手语。当学生学会歌曲之后,带着手语来示范歌曲,学生们都觉得很新鲜,都跃跃欲试,于是趁着兴头带着他们做了两遍,学生学得很快也很投入。第三遍已经能用手语表演歌曲了。这就是成功的利用先听、后唱、再动,完成了歌曲教学。最后又让大家回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多少同胞失去了家园,而进一步让学生珍惜家人、珍惜家园。试想,没有很好的聆听歌曲,又怎能有深刻的理解,没有深刻的理解,又怎能用心去体会。总之,通过将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这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了很大进步。教师通过实践、探讨使自己业务水平有了提高,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了很好的音乐聆听习惯,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研究过程中的误区,遇到的困难与困惑1、孩子们聆听习惯差,不能静下心,细细品味,慢慢揣摩,遇复杂的音乐及旋律性不强的就会表现出不耐烦、听不懂。2、聆听后说感受,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将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想象与答案,他们就会不约而同的向第一孩子的答案,进行扩散及修改,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与想象。3、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很难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有时一味的去做游戏,忘记要随着音乐一起去做速度、节拍以及情绪的变化。(针对研究过程中的误区、困难与困惑简述继续研究的对策)1、多看有关音乐类书籍,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多钻研,实施出独特教学及风格,带给孩子们新鲜感,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学会上音乐课。多做一些手工及小乐器进行课程辅助,让音乐课生动、可爱、充满创造。2、专心聆听,创设想象氛围。聆听是感受和欣赏音乐的最主要途径,正如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所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也没有比聆听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学者的这番话,反映出聆听在欣赏中重要意思。聆听民族音乐的注意力不能持之以恒,兴趣容易转移。所以要培养好学生的聆听习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聆听习惯养成。教师在第一天堂课就强调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欣赏者而且都做文明的欣赏者,给自己,给他人,创设一个文明的安静的学习坏境。(2)让孩子聆听音乐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次听音乐学生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有了多层次的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会集中精神听,去思考、找出答案。3、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去一味的去跟着其他同学的思路跟风,扩散。学生的聆听是自由无限想象的,不是直观可见的试题形象。音乐有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这种由听觉而产生的,这就是音乐的形象思维。通过聆听描绘性或情节性音乐而引起对相关生活的形象和意境的联想,是音乐联想;而非描绘性或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为音乐想象。怎样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1)从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出发,引导学生想象。自然界包含着无限的丰富的音响。这些音响不仅具有自然美,更具有音乐性(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出发,引导学生想象。(3)引导学生交流“想象“过程。学生除了学会用自己的心智去聆听音乐外,重要是能自己描绘你所听到的、感受到的。同时教师在这个时刻,多加鼓励,进行评析,让孩子更有自信说出自己内心的世界。4、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增强愉快学习的情感体验,都是很有益处的。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