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1)产业背景电气自动化设备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国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自动化和设备安装维修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事业部门急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业电气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特别是安装维修等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本专业正是培养这种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从区域经济角度看,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大发〔2003〕24号)以及全州工业经济“倍增计划”的有关精神,全州认真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技术进步和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创品牌、建支柱、拓市场、兴产业,努力发展和壮大企业,使全州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根据我州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规划,5年内在大理努力打造1个销售收入上千亿元、2个五百亿元、5个以上百亿元的工业园区,按照大理州新近出台的《关于推动工业园区跨越发展的决定》,将打造1个千亿元园区即大理创新工业园区(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大理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大理州工业经济发展未来五年的目标,到2014年实现全州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1200亿元以上;计划到2016年全州工业总产值在2014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2400亿元以上。到2014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本专业的需求成几倍上升。目前先进装备以及重型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程度的要求,本专业技术工人严重不足,急需为我州和滇西培养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2)社会需求为了充分了解本地区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领导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大理州六大产业中有代表性的飞龙公司、大理药业、力帆骏马公司、来思尔乳业、红塔水泥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充分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本地区企业对电气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现有电气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所以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对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理工业园区不断新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很多新兴企业纷纷落户大理。这也使企业和社会对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不断增加。通过对大理州人才市场需求的了解,大理州现在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饱和而熟练的专业技能人才缺乏,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毕业生供求比近年来一直是1:3。这也给我校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3)专业定位我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定位为:以电气安装与维修、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技能训练、PLC控制技术、变频器及触摸屏控制技术、机床电气安装与维修等为专业教育方向,培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综合技能,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的第一线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4)现有基础①师资队伍。从事本专业专职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占专职教师25%,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8人,占本专业教师90%。在专业和实习教师的职业技术资格方面:具技师资格4人,其余全部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5名、“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82.6%。基本形成了由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②实训设备及实习基地。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实习实训软硬件建设方面具有了较强实力。目前我校拥有电工电子实训中心1650平方米,建成电力电子与电机实训室,三菱PLC实训室,西门子PLC变频器及触摸屏综合实训室,欧姆龙PLC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等多间设备配套齐全先进的实训室。2010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重点专业。本专业拥有1家校外实训基地。③教材。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了本专业教学重点,制定出完善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体系。既满足了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础。④双证率与就业率。我校严格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培养了大批特色人才,“一生多证”、“一专多能”。本专业学生持续多年保持双证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6.5%以上。(5)存在问题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相对滞后,在专业与职业的结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结合、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的结合、实训场所与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结合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需大幅提升;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合作面的拓展不够,融合的深度有待加强,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高;③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还不够突显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④师资队伍的整体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课程设计能力等方面需要全面提高;⑤教学实验设备与训练条件等方面在规模、水平和功能上均有待升级。2.建设目标(1)改革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双证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2)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和完善模块化,一体化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企业文化进车间,与企业共建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建成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现代化、服务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购买实训设备。(3)改革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发展集团化办学;共建集团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办学模式。(4)创新教育内容构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和教辅实训资料,创新教育教学内容。(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深、教育科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两年建设使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0人以上。其中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使专业带头人达到4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5人,使骨干教师总数达到10人;培养“双师型”教师5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研究生学历提高培训2人;所有教师学历都达到本科及以上。(6)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教研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等教学和实训体系和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模式。(7)、不断扩大本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办好学制教育的同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潜力,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职工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学生回炉培训、复转军人培训以及社会化技师培训鉴定等,实现学校总体的社会培训目标。3.建设思路结合本地区和我校实际情况,采用“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实施阶段采用“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①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努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应用型电气维修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密切校企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凸显专业特色,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本专业办成行业知名、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示范性专业。②建设目标。抢抓大理州“十二五”期间建设千亿元产值工业园区的发展机遇,在两年的专业建设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平台,以“五阶段模式”和“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机制,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大理州一流,全省领先,具有示范、辐射、带头作用的精品专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③开发设计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支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全面素质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课程体系开发将结合本地区企业技术特点,以电气设备的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校企合作,使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以本地区企业电气设备的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为项目载体,并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和教材开发专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重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开发一体化核心课程体系,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本地区企业典型的电气工作项目融入到教学中,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④开发设计思路。结合本地区企业发展情况和我校实际情况,采用“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实施阶段采用“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想品质的培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技巧、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作风、遵守纪律等职业素质。使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产学合作,深化与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探索“校内产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将校内培养与企业生产岗位实习培养紧密结合,将以校内专任教师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及模拟实训与以企业技术骨干指导为主的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紧密结合。⑤课程体系开发。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课程相关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就业人才市场对生产第一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构建完善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成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⑥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体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坚持先实践后理论、边实践边理论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逐步推进项目教学、模块教学、分层次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平台,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⑦名师工作室及学习资源库建设。为了提升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能力,创建“名师工作室”。在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下,开设第二课堂活动。⑧教材(工作页)编写。开发3套专业核心校本教材,开发建立专业课电子教案,开发建设专业题库。(2)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①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加强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内培养、专家聘任、能手引进”的进人机制。逐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成一支理论功底深、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②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四种途径”(校内在岗培训、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外聘名师进行专业理论及教法培训、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高校离岗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③提升教学教研能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