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材分析(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执笔:华罗庚实验学校何瑛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第六单元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其中三篇课文主题都是歌颂人民子弟兵。《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江保卫战》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掌握本单元的18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3、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4、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边读边想边画,画出表现主题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并利用课外所收集的资料来理解所画句子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细细体会。5、习作教学:选择喜欢或崇拜的人物,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事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6、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回忆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部影视剧,谈谈剧情,讲讲故事,评评剧中人物,模仿精彩台词。积极、大胆参与,留心他人的表达,互相学习。提高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七律长征》感受七律诗的节奏和韵律;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意思。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品读课文,感受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感受彭德怀的矛盾痛苦的心情;学习课文中用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大江保卫战》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理解重点句子,感受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法。习作六介绍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说清楚喜欢或崇拜的原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练习六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通过诵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积累语言和文化知识;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体悟每个字间架的匀称、合理;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学写毛笔字,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写法。3二.篇目教学分析第20课《七律长征》【文本解读】《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毛泽东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联,共8句。首联以“不怕难”为纲,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简单的两个字“不怕”!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颈联承接“万水”。在表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上文历尽艰险,有惊心动魄之观,到此胜利在望,心情舒朗,一片欢腾,一片欢笑,“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以“尽开颜”作结,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四联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学中要紧扣文章主旨,把文中诗句的讲读、课后练习的设计和课外收集的4长征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品味和朗读的训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2)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3)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1、毛泽东诗词《长征》的歌带;2、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详见导学案第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文本解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如果说前面的律诗是对长征的概揽,这篇文章就是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人物对长征进行了细描。课文讲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不顾战士们的劝阻,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它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本文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以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彭德怀与饲养员以及战士们关于对大黑骡子“杀”与“不杀”的分歧。“杀”是因为彭德怀眼看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为了多一个人走出草地,他决定杀掉自己的坐骑;“不杀”是因为大黑骡子立过战功,还因为它是彭德怀的坐骑。彭德怀要带领战士们走出草地需要大黑骡子。第二,彭德怀内心的矛盾,通过他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可见当时他矛盾的心理,从而反映出他非常爱护自己的战士。可以围绕课文练习3和4来展开教学,重点要抓住彭德怀在下令杀大黑骡子5前后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体会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和坚毅,从而真正领会彭德怀爱兵如子的崇高品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2)阅读有关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1、毛泽东诗词《长征》的歌带;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及故事。【教学过程】详见导学案第22课《大江保卫战》【文本解读】《大江保卫战》课文以通讯报道的形式,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保大堤的惊心动魄场面、战洪水的铮铮铁汉本色、救灾民的感人事迹,真可谓是“气壮山河”。是一篇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6教学中要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体的特写,教学方式要有所变化。要找准表现文章思路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要用好相关的媒体资料,来烘托文章的中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8个一类字,1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3)掌握点面结合;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资源】1、歌曲《为了谁》2、收集1998抗洪抢险及2008抗震救灾的有关感人资料。【教学过程】详见导学案习作6【设计理念】在习作前,布置学生阅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传记文章,搜集有关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资料。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通过具体内容把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次习作重在指导学生结合各自的观察与感受,写出内容具体、立意新颖、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发展智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写作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不经意间达到轻轻松松习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民主,进行开放式教学,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7【习作指导】1、挑选好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物。首先选好所要写的这个人,然后通过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去表现这个人,写出他的优秀品质。写时必须紧紧围绕“喜欢”或“崇拜”这两个词,所选的材料一定要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2、要有明确的中心。所谓“中心”,就是写作的目的。你写你所崇拜的人物哪方面的品质要交代清楚,通过歌颂其美好的品质,把人物的伟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切记不可无中心、无主次、无目的地叙述。3、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是指对有关的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之处所作的描写,如人物极细微的表情、动作,景物中的小事物。“于细微中见精神”,生活中,许多细节反映着人的真实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选择典型的细节,准确生动地加以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独特作用。4、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读懂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2、领会习作要求,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3、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写出内容具体、立意新颖、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准备】1、习作前一周布置阅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传记文章。2、搜集有关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资料,选择一个作资料整理。【教学过程】8详见导学案练习6【文本解读】“语文与生活”《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