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起点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将学生已知的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分析难点: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分析教学准备:木条、A4纸、秒表、酒精灯、火柴、烧杯、坩埚钳、酒精、水课时:1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视频导入:观看爆炸的视频。观看思考自主交流学习目标:1、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3、通过观察氢气的爆鸣实验,了解爆炸和爆炸极限的相关知识。预习检测:1、促进燃烧的方法有、。碳完全燃烧生成,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能与人体中的结合而使人中毒,但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可用作。2、爆炸:在的空间内发生的燃烧就有可能发生爆炸。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完成预习检测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完成预习任务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一、促进燃烧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视频:乙炔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讨论]为什么乙炔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在氧气中燃烧不冒黑烟?[练习]写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思考探究小组交流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2-促进燃烧的方法:(1)(2)【跟踪练习】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易散失B.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实验]P122实验探究。问题: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安静燃烧,过一会却发生爆炸?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的燃烧,就有可能发生爆炸。2、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的体积分数。3、燃烧、爆炸标识及火场逃生常识。【跟踪练习】引起易燃易爆物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情况是()A.厂房和仓库注意通风B.未与其它物质混存C.遇到明火高温和撞击D.搬运时轻拿轻放小组交流:组内交流,学生互评。小组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小组成果。教师点评:据学生展示情况而定。探究提升知识拓展:CO的性质:1、物理性质:A、无色无味的气体;B、密度略小于空气;C、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A、碳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C+O2点燃CO2(O2充足)2C+O2点燃2CO(O2不充足)B、可燃性CO+O2点燃CO2(用作燃料)C、还原性思考并与教师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提升能力-3-3CO+Fe2O3高温2Fe+3CO2D、毒性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的功能,使人因缺少氧气而中毒。检测反馈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2.下列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B.爆炸C.食物腐败D.缓慢氧化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石油液化气B.汽油C.二氧化碳D.酒精4.前者一定包含后者的是()A.化学性质,物理性质B.缓慢氧化,燃烧C.化学反应,爆炸D.化学变化,化合反应5.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6.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7.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能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B.CO2和COC.SO2和COD.CO8.CO有毒,是因为()A.它有刺激性气味B.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能力9.下列混合物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空气B.一氧化碳和空气C.混有面粉的空气D.二氧化碳和空气10.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打电话报警B.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C.开灯,检查泄漏源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思考并完成检测题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4-板书设计§6-1燃烧与灭火二、促进燃烧的方法2C2H2+5O2点燃4CO2+2H2O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一种特殊的燃烧现象。2、爆炸极限[CO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2C+O2点燃2CO(O2不充足)A、可燃性:CO+O2点燃CO2(用作燃料)B、还原性:3CO+Fe2O3高温2Fe+3CO2C、毒性:血红蛋白结合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