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主备人:蒋明霞教材分析: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2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单元学情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它们的名称却不是太了3解。2.学生在平时玩积木中,对这四种几何形体的特征有一些了解,有一定的感性积累,但对于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3.学生对认识物体、用积木拼搭很感兴趣。第一课时认识物体主备人:蒋明霞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盘、积木、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看,他来了!(课件呈现机器人)大家喜欢他吗?机器人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还!很高兴见到你们,我的样子很4酷吧!这是我聪明的头,这是我结实的身体,你们这是什么吗?对了,这是我的脚,我的胳膊。其实,我就是由你们盒子里的各种形状的物体组成的。你想认识它们吗?那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吧!板书课题。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1.分一分。引导: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物品。请大家打开盒子,看看有哪些形状的,找找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互相说一说。小组合作,按照形状不同分一分,看看怎么分,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提问:哪个小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引导:我们一起看看分成四类的这种分法,讨论讨论他们这样分是怎样想的。让学生交流四类是怎样分的,体会每类物体的特征。2.认识图形。引导:这里每一类物体的形状都有名称,你知道这里哪些物体的名称呢?学生互说名称,了解学生对这些物体形状的已有认识情况。(1)认识长方体。呈现分类物体里的长方体,说明像这样的形状是长方体。生读“长方体”。(板书:长方体)引导: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看看他是什么样子;再摸摸看,有什么感觉。交流: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画图:长方体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呢?(师画,或呈现事先准备在卡纸上的图形)追问:(手指图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大小不同的长方体。5你平时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2)认识正方体。呈现分类物体里的正方体,明确像这样的形状是正方体,并让学生说“正方体”。(板书:正方体)引导:你能拿出一个正方体吗?看看它的样子,摸摸看有什么感觉。交流:你觉得怎样的形状是正方体?画图:在黑板上画图,或呈现事先准备在卡纸上的图形,并说明:正方体画出来是这样的。追问:(手指图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比较:拿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比比看,你觉得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出示有正方形面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指出:长方体有长长的(长方形)、方方的(正方形)面,正方体每个面都是大小相同、方方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大小不同的正方体。你能说说见过哪些正方体的物体吗?(3)认识圆柱引导:(出示一个圆柱)大家也拿出这样的一个来,这是圆柱。(板书:圆柱)让学生说说“圆柱”,并说说圆柱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说明: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有2个圆的面。在黑板上画圆柱,或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画在卡纸上的圆柱图形。追问:(指着图形)这个图形表示什么形状?出示扁平的圆柱,追问是什么形状,为什么是圆柱。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里见过的圆柱的例子。(4)认识球。提问:剩下的一类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球)你觉得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圆柱哪里不同?画图,或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球的图形让学生认识。6追问:(指着图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你能拿出大小不同的球吗?提问: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呢?(5)小结。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形状的图形?你能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球各是怎样的形状吗?下面这些图形你们还能认识吗?(出示一下大小不同的各类图形,包括具有特殊形状的,如柱式的和板式的长方体,细长的和扁平的圆柱,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三、巩固认识,综合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先示范连魔方和正方体,再让学生自己完成。交流完成情况。提问:你能从一开始的机器人的身体上,找到我们认识的形状吗?找一找、说一说。1、摸一摸。在袋子里装了一些上面认识的物体,老师说一个物体的名称,你蒙着眼睛从袋子里摸出相对应的物体,并说说是怎样摸到的。2、下面表里每行中,哪个物体的形状和前面的一样,把它圈起来。(图略)四、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和学生讨论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一类一类数,数过的做记号)学生数一数、填一填。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五、做“想想做做”第3题。边读边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再交流。提问第(2)题,让学生把左边一个画“√”,右边一个画“○”,再说说各是什么?四、回顾过程,引导小结7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在机器人让我们打开的盒子里有那么多物体,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你还能拿出不同物体向同学介绍是什么形状吗?教后感: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主备人:蒋明霞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教学目标: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能说说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2.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经历比较、观察、说明等过程,积累一些由操作体验事物特点和按顺序数数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难点:同上教学具准备:1.4块滚板,4套积木;2.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块、乒乓球、圆柱各10个;83.4种形体模具;4.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5.一个挖空的木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活动谈话:昨天我们认识了哪4位新朋友?今天我们和这4位朋友一起做游戏,在拼拼搭搭中比比谁的本领最大。(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二、实践研究,感受特征1.活动一:滚一滚。(1)提出猜想: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状的积木同时从上面滚下来,猜猜看,哪些会滚动,哪个会滚得快些?大家想一想。学生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2)活动验证: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验证猜想。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哪些形状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为什么?为什么球滚得最快?追问:要让长方体、正方体在滚板上向前走,你可以怎么办?(说明这样“向前走”是滑动)(3)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只有平平的面,所以滚不起来,只能在滚板上滑动。球和圆柱都有“圆圆”的面,所以它们都能滚动;而球的每一次都很圆滑,所以滚得最快。2.活动二:堆一堆。(1)提出猜想:如果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球里,选择同一种形状的积木摞起来堆一堆,你觉得哪些形状的积木最好堆,哪一种积木最难堆?大家讨论讨论。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2)活动验证: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9会正方体和长方体堆起来很容易,圆柱比较难堆,球不能堆成功。交流反思:哪些形状的最方便堆起来?为什么?堆圆柱时你感到有什么困难?为什么会有困难?为什么球不能摞着堆起来?(3)得出结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所以很容易堆起来,堆得最稳;球的面是“圆圆”的,容易滚动,所以最难堆。3.活动三:联系实际看应用。(1)讨论反思:我们刚才做了哪两种游戏?从这两种游戏里,你知道了这四类形状各有什么特点?谈话:经过两轮活动,不同形状的4个好朋友争论开了:能滚动的说它们本领最大,能堆稳的说它们本领最大。老师觉得,不同的本领有不同的用处,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现在来看看,它们把自己的本领用在哪里了。(2)联系生活想一想:为什么人们把汽车的车轮做成圆柱形,而不做成正方体?盖房子的砖块为什么是长方体的,却不做成圆柱或球形的?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人们是用到这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