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六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名义工资与价格的延滞性调整对于凯恩斯主义模型是重要的。但其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受到众多的批评。(名义刚性对政策的重要性,以及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稳定关系与否,这可能会导致各种趋向减少通货膨胀的替代性方法的产出成本,在不同条件下的产出-通货膨胀关系,以及稳定化政策对平均产出的影响)存在许多的理由――涉及不确定性、信息与再协调成本、激励等等,它们可解释为什么价格与工资不能自由地调整以使供给与需求相等,或者为什么厂商不能完全且立即地改变其价格与工资,以便对冲击作出反应。但简单地引入一些对完善市场的偏离并不能充分表明名义调整的合理性。古典二分法失效的任何微观经济基础要求一定类型的名义不完善。在本章A部分的模型中,以卢卡斯(1972)与菲尔普斯(1970)的著作为基础,名义不完善是生产者不能观察到总的价格水平;结果,在不具备有关对其商品所接受的相对价格的充分知识的条件下,他们作出了生产决策。2A部分卢卡斯的不完善信息模型卢卡斯-菲尔普斯模型的核心观点是,当一个生产者观察其产品价格的变化时,他并不知道这种价格变化是否反映了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或者是否反映了总价格水平的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生产的最优数量,而总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改变最优生产数量。当生产者的产品的价格增加时,既存在着一些有关这种增加反映价格水平上升机会,也存在一些有关这种增加体现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的机会。生产者的理性反应是把变化的一部分归结为价格水平的增加,并且把另一部分归结为相对价格的增加,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出。这种结论意味着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下面两节在如下模型中发展这种思想:个人利用其劳动生产产品,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上出售其产出,并且利用其收入去购买其他生产者的产出。模型有两种类型的冲击:一是存在偏好的随机变化,这改变了对不同产品的相对需求,这些冲击导致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与相对生产的变化;二是存在着对货币供给,或存在着对总需求的扰动。当这些冲击可被观察时,3它们只会改变总价格水平,并且不会产生真实效应,但当它们不能被观察到时,它们既改变了价格水平也改变了总产出。下面就考虑货币冲击可被观察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货币是中性的,接着转向货币冲击不可观察的情形。一、完善信息的情形1、生产者行为在经济中,存在许多不同的产品,考虑一种典型物品i的代表性生产者。个人的生产函数简单地假设为:iiQL个人消费iC等于其真实收入;这个消费量等于收益iiPQ除以产品的市场篮子价格P(一切产品的价格指数)。效用同消费正相关,同工作是负相关,采取下面形式:1iiiUCL14这里存在消费的不变的边际效用,以及工作递增的负效用。当总价格水平P是已知的时候,个人最大化问题是简单的,把/iiiCPQP与iiQL代入上式,得到:1/iiiiUPLPL由于市场被假定为竞争性的,个人把iP与P取做给定的,并且选择iL去最大化效用。一阶条件为:1/(1)(/)iiLPP令小写字母表示与其相对应的大写字母的对数,可将上式写为:1()1iilpp因此,个人劳动供给与生产关于其产品的相对价格是递增的。2、需求由于生产者的行为决定各种产品的供给曲线,那么,决定每个市场有均衡还要求界定需求曲线。对于一个既定产品的需求被假设依存于如下三个要素:真实收入、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对偏好的随机扰动。为了分析的可操作性,设需求是对数线性的。特5别设对产品i需求为:()iiiqyzPP0其中,y为真实收入,iz是对产品i的需求冲击,并且是每种产品的需求弹性,iq是产品i的每个生产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各种产品的iz的均值为0。因此,它们是纯粹的相对需求。y被假设为等于iq的平均值,并且P是iP的平均值。iyqiPP上面式子表明:当总生产(因而总收入)较高时,当产品的价格相对其他产品的价格较低时,以及个人对该产品有强烈的偏好时,对该产品的需求则较高。最后,模型的总需求为:ymp上式意味着,价格水平与产出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这是总需求的核心特征。这时M应当视为一种影响总需求的变量,而不仅仅是货币。3、均衡产品i的市场均衡需求要求对每位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等于供给。那么,1()()1iiippyzPP6可得:1()1iipyzp这个式意味着ip的均值为p由如下关系给出:11pyp那么,0y最终,得出:pm在这个模型中,货币是中性的,即m的增加导致所有的ip的一个同量的增加,因而也使总价格指数P的增加。真实变量并不受影响。二、不完善信息的情形现在,我们考虑生产者可观察到自己产品的价格,但无法观察到总价格水平的情形:1、生产者的行为:用iirpp定义产品i的相对价格,可写为:()iiipppprp因此,在对数形式中,个人观察的变量,即其产品的价格等于总价格水平与商品的相对价格之和。7个人将愿意把其决策建立在ir的基础上(如1()1iilpp)。个人并不能观察到ir,但必须在给定ip的观察值的条件下来估计它。在这点上,卢卡斯作出了简化性的假设。他假设给定ip,个人发现了ir的期望值,并且接着生产出像这种估计值是确定的情形下的产出一样多的产品。则1()1iilpp变为:1[|]1iiilErp这种确定性等价行为并不是与最大化预期效用行为相一致的;一般而言,il的效用最大化选择不仅正好依存于个人对ir的估计,而且也依存于其关于ir的不确定性。然而,个人利用确定性等价行为的假设简化了分析并且不会对模型的核心内容产生影响。另外,卢卡斯假设生产者给定ip的条件下理性地发现了ir的确定值。那便是,[|]iiErp被假设为给定ip与给定两变量的实际联合分布的条件下ir的真实期望值。这种理性预期假设并不会比个人最大化效用的假设更特殊。为了使[|]iiErp的计算更为方便,货币冲击(m)以及对个人产品需求的冲击(iz)被假定为正态分布的。m有一个数量为()Em的均值,以及数量为mV的方差。iz的8均值与方差分别为0与zV,并且不依存于m(两者相互独立)。这些假设意味着p与ir是正态且独立分布的。由于iippr,这意味着它也是正态分布的,其均值是p与ir的均值之和,其方差是p与ir的方差之和。p与ir的均值[]Ep和[]Er分别为[]Em与0。其方差pV与rV被复杂化为mV、zV及其他参数的函数。个人问题是给定ip的条件下理性地发现了ir的期望值。统计学中一一个重要结论是,当两个变量联合分布的时候,一个变量的期望值是另一个变量的观察值的线性函数。因此,[|]iiiErpp在这种特殊情形中,ip等于ir加上一个自变量,上式采取如下的特殊形式:[|][]([])rriiirprprirpVVErpEppVVVVVpEpVV将上式代入1[|]1iiilErp,得到:1([])1([])riirpiVlpEpVVbpEp9对于每个生产者,上式取平均数(并利用y与p的定义),我们可得出总产出的表达式:([])iybpEp这个方程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它表明产出对其正常产出的偏离是价格水平惊扰的一个增函数。2、均衡把卢卡斯方程与总需求的方程ymp联立,可解出如下形式的p与y:1[]11bpmEpbb1[]11bymEpbb利用上式可求得[][]EpEm同时利用[]([])mEmmEm,可得出:1[]([])1pEmmEmb1([])1ymEmb其含义是:可被观察的总需求的部分[]Em只影响价格,但不可观察的部分([])mEm具有真实效应。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总需求并且产生了每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向外移动。由于增加不可观察,每个供给者的最好猜测是其产品的需求增加的一部分体现了一种相对价10格冲击,因此,生产者增加其产出。为了确立这个模型,依据基本的参数而非p与ir的方差表示b。由于11rrpVbVV,而方程1[]([])1pEmmEmb意味着2(1)mpVVb。需求曲线()iiiqyzPP与供给曲线([])iybpEp可用于发现rV-iP-P的方差。当把(())ybpEp代入()iiiqyzPP,得到:(())()iiiqbPEPzPP,并且()(())iilbPPbPEP。利用这二个方程求解得到/()iiirPPzb,2()zrVVb。那么,把pV与rV的表达式代入b的定义,得:2211()(1)zzmVbbVVb上式隐性地用zV与mV、定义了b,确立了模型。这表明b关于zV是递增的,而关于mV是递减的。结论1[]([])1pEmmEmb与/()iiirPPzb意味着p与ir是m与iz的线性函数。由于m与iz不相关,p与ir也不相关,并且由于正态变量的线性函数是正态的,p与ir也是正态的。11三、含义与局限一、菲利普曲线与卢卡斯批评卢卡斯模型意味着总需求的未预期的高实现导致了较高的产出与高于预期的价格。结果,对于总需求行为的合理界定,模型意味着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正的相关性。例如:假设m是一个具有漂移性的随机游走:1tttmmcu其中,u是白噪声。这个界定意味着tm的期望值为1tmc,并且tm的不可观察的部分是u。因此,111tttpmcub11ttyub上述方程意味着12111tttpmcub。通货膨胀率(用对数价格水平的变化来度量)因此是:1211211111()11111tttttttttttppmmuubbbcuubbcbyy从这个方程看,产出与通货膨胀是正相关的。高的未预期的货币增长通过卢卡斯供给曲线,导致价格与产出的增加。因此,模型意味着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菲利普曲线)。这只是一种统计性的产出-通货膨胀关系,但不存在高产出与低通货膨胀之间的可利用的替代关系。预期很可能对总变量之间的许多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那些预期。结果,政策的变化会改变总的关系。总之,如果政策制定者试图利用统计性的关系,通过预期产生的效应可能使这种关系崩溃,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批评。另一个例子是税收——现期的可支配收入――永久性收入的关系。二、预期与非预期的货币13只有不可观察的总需求冲击具有真实效应-这一结论强烈的含义。如果政策制定者拥有私人行为者无法利用的信息,货币政策可稳定化产出。任何对可公开利用的信息-诸如利率、失业率或领先指数-作出反应的政策部分是同真实经济不相关的。-萨金特、华莱士与巴罗。假设总需求*mm,其中,*m是政策变量并且是不受政府控制的扰动。如果政府并不追求行为主义(相机抉择)的政策但只保持*m不变(或一个稳定的速度增加-简单规则),在一定时期内,对总需求的不可观察的冲击是,给定私人行为者可利用的信息,的实现值减去的期望值。相反,如果*m是公共信息的函数,个人可以推断出*m,因而这种形势不会被改变。因此,系统的政策规则无法稳定化产出。如果政府观察到,那些与相关联的变量不为公众所了解,那么,它可利用这些信息去稳定化产出:它可改变*m以抵消的变动―――政府经其独有信息为基础对此变动作出预期。但这不是对凯恩斯主义稳定化政策的令人信服的辩护:1、传统的稳定化政策涉及对有关经济正处在繁荣或萧条中的总的、可公开利用的信息的反应;2、如果良好的信息是潜在稳定化的基础,那么,便存在使政府用比遵循复杂的政策规14则更为容易的方式去实现稳定化目标,即它可简单地宣布那些公众所不拥有的信息。三、困难卢卡斯模型没有提供有关总需求变动效应的一个完整的说明,其模型是否解释了总需求效应的关键因素:1、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一样,卢卡斯模型中就业波动来自于由感知的工作收益的变化所引致的劳动供给的变化。因此,为生成充分的就业波动,模型要求劳动供给的显著的短期弹性。2、与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