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四节美苏争霸【教学建议】课堂构思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2页第六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四节美苏争霸【教学建议】1.课堂构思:一,本课程是第六章的第四板块,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在整个第六章中的地位、与前面三节的知识的关系进行宏观认识;二,课程知识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一根竿子: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美苏关系,认识这一根竿子有几节,每一节是什么样,什么特征。2.重点、难点:重点是美苏争霸的三阶段以及特征。难点是美苏争霸三阶段特征形成的原因。3.教法和探究建议:本节知识线索清晰,教学中容易操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指导中要能够与前面的三节知识建立起充分的联系:美苏争霸之前美苏关系的演变、美苏争霸过程中美苏两国经济发展情况、美苏各自领导的身后国家(阵营)的情况与关系。这些知识在前面已经学习到了,现在要进行整合。【预习导引】2004年7月下旬,这条消息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总统布什所积极推行的国家防御系统(NMD)在阿拉斯加人迹罕至的内陆地区迈出了部署该系统的实质性第一步:首个用来摧毁敌方来袭导弹的陆基导弹拦截器当天在这里部署就位。看到这个NMD的消息,又自然而然想起几年前的TMD(网民称作“他妈的”):TMD俗称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源自90年代初美国海军研制的舰用新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旨在保护战场上的部队不受像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导弹那样的袭击,即,用“爱国者”导弹去拦截“飞毛腿”导弹。该系统1995年首次试验成功,2000年前后部署。2002年7月9日消息:中国和美国今天结束双方一年多的首次限武谈判,但双方仍是各说各话。美方代表表示不排除将台湾纳入战区飞弹防御系统(TMD)。中国则在谈判中表达反对TMD与全国飞弹防御系统(NMD)的立场;向美方表达反对美方提供台湾武器及TMD的援助和保护。TMD和NMD实际是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1993年搞的“弹道导弹防御”(BMD)计划的两个组成部分。而“弹道导弹防御”的前身是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了发展导弹防御武器系统计划“战略防务倡议”(SDI),俗称“星球大战计划”。请解答这些问题:(1)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的目的是什么?(2)美苏争霸早已成为历史,而产生于美苏争霸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却没有随着美苏第2页共12页争霸结束而结束,美国极力发展TMD、NMD,这反映着什么问题?(3)美国要将台湾纳入TMD,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为什么我们要坚决反对?答案:(1)是在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对苏政策由战略防守转入战略进攻的时候提出的。目的是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发展空间武器系统,提供对付战略核武器攻击的空间防御手段,以消除苏联的核威胁,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打破双方的战略均衡;同时,带动美国科技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造成对苏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逼迫苏联进行军备竞赛,以拖垮苏联。(2)在保卫美国的安全幌子下,美国极力扩大自己的军事战略优势,称霸世界。(3)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美国把TMD扩展到台湾,是违背了中美三个公报的精神,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会助长台独势力,增加和平统一中国的难度。因此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知能互动】苏联对外政策转变:赫鲁晓夫要求与美“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时间:~60年代初特点:有缓和也有紧张;优势在美第一阶段缓和:苏与西方签订对和约;苏承认联邦德国;标志性事件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紧张:1961年修筑“”;年“古巴导弹危机”时间:60年代~第二阶段特点:苏攻美守苏联:建立远洋海军;洲际导弹多于美国;在亚非标志性事件扩张,1979年入侵美国:1973年从撤军,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时间:第三阶段特点:美攻苏缩标志性事件:美国里根政府提出“”;苏军撤离阿富汗;中苏关系正常化;势力退出东欧地区答案:50年代中期奥地利柏林墙196280年代初阿富汗越南19728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疑难解析】1.美苏争霸的局面的形成随着苏联经济的恢复,斯大林的对西方国家政策趋向强硬,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开美苏争霸第3页共12页始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以和解的姿态,提出了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在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上得到了确认,赫鲁晓夫就曾经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美苏争霸的局面的形成与苏联趋向强大有关。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这些都使得苏联有可能从新的实力地位出发,执行新的外交政策。战后初期,美国凭借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政策。那么,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让美国承认苏联拥有与美国同等的主宰世界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争霸。美苏争霸局面由此形成。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阶段特征、特征形成的原因、重大事件美苏争霸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阶段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重大事件:对奥地利和约的签订。50年代中期美、苏、英、法四大国签订和约结束了对奥占领,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避免了德国式的分裂,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苏联的让步使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它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会谈。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柏林墙”修筑。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围绕西柏林修筑了总长154千米的隔离设施(“反法西斯防卫墙”),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制止公民大批外流。“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得悉情报后,宣布对古巴实施海军“隔离”,并称美国将扣押向古巴运送“进攻性武器及有关器材”的苏联船只。经过多次外交“交涉”后,赫鲁晓夫于10月28日通知肯尼迪,“构筑武器发射场”的工作将停止,已经运入古巴的导弹将运回苏联。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阶段特征:苏攻美守。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的态势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美国是转攻为守,苏联则是从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积极扩军备战,到70年代,就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言,苏联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均势,并日益显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同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也大为缩小。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5年的大约80%。日益增强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成为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的支柱。第4页共12页重大事件:苏军入侵阿富汗。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实行直接的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70年代初,苏联已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局势紧张。美国从越南撤兵。从60年代初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美国深深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从1969年开始,美国宣布美军将逐步撤出南越,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上签字;3月,美国地面部队撤出南越。1972年尼克松访华,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第三阶段(80年代),阶段特征:美攻苏缩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提出了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而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争霸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在核时代,“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苏联在对外战略上由扩张转向全面收缩。重大事件: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里根政府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SDI),要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以消除苏联的核威胁,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苏军撤离阿富汗。1979年12月27日苏军入侵阿富汗,长期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1988年4月苏军与阿富汗游击队达成协议,苏联开始撤军,至1989年2月15日撤出全部军队,苏联侵阿战争结束。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势力退出东欧地区。1988年华约成员国开始公开讨论华约存在的必要性。随着东欧各国政权的更迭,从1989年起要求解散华约的呼声开始不绝于耳。1991年7月1日,苏联副总统雅纳耶夫正式签署了解散华约文件,声明苏联将与西方国家合力共建“欧洲安全大厦”。【探究学习】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最重大变化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对峙形成B.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C.美苏争霸局面出现D.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美、欧、日鼎立的局面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旨在通过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力量对比为基础两分天下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B、C都是客观事实,那么“最重大的变化”是什第5页共12页么呢?由于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主导的,美苏之间的关系构成雅尔塔体系的核心内容,成为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因此,美苏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中最重大的变化;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在冲击着雅尔塔体系,但无法改变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存在的基础。A、D有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对峙的局面从双方形成的那天起就形成了;美、欧、日经济上鼎立局面出现是在70年代。答案:C探究:最,是比较的产物。比较的角度有许多,本题是主次比较。决定事物性质的方面是主要方面;是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2.1974年,毛泽东在接见非洲朋友时讲,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西欧、加拿大和日本属于第二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对毛泽东的这个“三个世界”的理论评论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中国不称霸的政治立场B.是根据经济力量这个标准对世界进行的划分C.要求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把国际斗争的矛头指向争霸的美国苏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苏争霸”,美苏争霸影响了整个世界,这对矛盾左右了世界局势,这个时期产生的许多历史现象实际是这对矛盾的反映,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的出现即是如此;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是中国对美苏争霸的反应——中国反对美苏争霸。ACD的说法是合理的。B有问题: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根据经济力量这个标准对世界进行的划分,而是根据“谁有资格发动世界大战”的思考形成的,反映的是20世界7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答案:B探究:知识是联系的,知识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要能够将知识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用联系的观念看待,明确它们的关系。【高考链接】例1:(2003年·江苏卷)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局面可以概括为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B.双方互有攻守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解析: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从阶段上讲跨越了第一阶段的后半期和第二阶段,故归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