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1)指名读,齐读。(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讨论。【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2.学生复述故事。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板书设计:28.枣核名字来历勤快能干救出牲口顺利脱险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民间故事是充满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民间故事。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边音犁,翘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涨的读音。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归类识字。归类示例:亥-核(核心)-咳(咳嗽)-该(应该)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生-牲(牲口)-胜(胜利)(2)多音字。折zhē:折腾折跟头zhé:折断损兵折将shé:折本枝折花落涨zhàng:涨红头昏脑涨zhǎng:涨价水涨船高辨析:折表示翻转,倒腾时读zhē,如折腾;表示断亏损或姓氏时读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断,弄断损失弯转,屈曲等意思时读zhé,如折断、打折、损兵折将。涨表示体积增大弥漫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ànɡ,如豆子涨了、烟气涨天、头昏脑涨;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ǎnɡ,如水涨船高、涨价。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枣核指的是什么?明确: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2.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明确:因为枣核刚出生时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所以夫妻俩就给孩子起名叫枣核。3.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明确:第一件事:枣核一直没有长,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第二件事:枣核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设法帮大家解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枣核解救牲口后引起县官的责难,于是他智斗县官。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2自然段后思考: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枣核有什么变化吗?爹娘心情如何?明确: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娘都很为他担心、发愁,觉得枣核长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2.面对爹娘的担心,枣核是怎么反应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明确:枣核安慰爹娘说,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3.枣核做到对爹娘的承诺了吗?他都学了哪些本事?明确: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4.当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此时大家都是怎么想的?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明确:有的人可能会想:人长得小,口气却挺大,真能吹牛!枣核心里可能想:此时不和你们争辩,等我牵回了牲口,你们一定无话可说!5.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明确:因为这么多的衙役看守着,想直接牵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们累了,没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6.枣核成功牵走了牲口,印证了文中的哪句话?明确:第4自然段中的枣核不光勤奋,也很聪明。7.用不光......也......造句。明确:示例一:小明不光学习好,也乐于助人。示例二:这幅画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绿油油的大树。8.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明确:因为县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枣核自己承认,是不愿意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办法制伏县官了。9.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会说些什么呢?明确:县官老爷,你不是要抓我吗?我就在这儿,过来呀!10.回顾全文,尝试复述这个故事。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按要求改写句子。①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改成被字句)②门被枣核打开了。(改成把字句)③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改成转述句)明确:①牛、驴都被衙役牵走了。②枣核把门打开了。③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办法。(2)设想一下,枣核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明确: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来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这么孝顺,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回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把县官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跟他求饶,赦免了他,答应不再难为乡亲们。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开心了!2.总结。枣核虽然长得小,志气却很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智斗恶人,帮助乡亲。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枣核身世和名字的由来优秀品质勤劳:学会很多本领聪明:智斗县官人小志气大英雄出少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蹊跷(qīqiāo)掐指一算(qiā)故弄玄虚(xuán)殷切(yīn)嫣红(yān)玛瑙(mǎnǎo)山坳(ào)厂甸(diàn)核潜艇(qián)匀称(chèn)镶嵌(qiàn)国(jí)籍2、解释词语:感慨良深--感慨很深。良,很。风烛残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蹊跷--奇怪。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迷惑欺骗人。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3、填空:萧乾:(1910-1999)现代作家、翻译家和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反法斯战场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特写报道。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人生采访》等。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1980年写作《美国点滴》,由《枣核》等10篇文章组成,这些特写介绍了美国现代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三、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答: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答: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枣核4、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解文章,用适当的词填空,完成下图。第一部分:(1)索枣核第二部分:(2-4)得枣核第三部分:(5-10)话枣核第四部分:(11)话主题(二)、咬文嚼字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托,是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托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显得十分珍惜。改后的句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过旧历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传统,一过圣诞,就想旧历年,用上面的句式强调了旧时的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答:劈头有一开始就突然的意思,久别重逢,旧时同窗把我安顿好后,不叙别情,却领我去后花园,劈头就问后花园怎样,是为了炫耀后花园的家乡味。实际上是表示自己蛰居海外乡思心切,急于倾诉思乡之情。换成突然就表达不了上述意思。4、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若删去划线部分,句意有什么变化?)答:划线部分表明旧时同窗堆假山时十分仔细。突出了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删去划线句子,则表达不了这种情感。(三)、体悟情感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思乡的心理活动?答:(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3)、想厂甸,想隆福寺(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3、哪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