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90第六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内容摘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因内在的需求而求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良好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人格的健全发展与完善。同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等两种方式,并对意义学习的特点和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做了较系统的阐述,深化了人们对学习实质的看法。人本主义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教学模式,对于当代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都起到了或大或小的作用。本章在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时,先简要阐述了人本主义兴起的缘由,然后揭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在思想发展线索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最后比较了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异同,揭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价值。【核心概念】“第三势力”、无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学生中心、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刻苦学习【思考题】1.概要谈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现代价值。2.简要谈谈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与奥苏贝尔心中的意义学习之间的区别。3.联系实际谈谈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4.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审视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其中存在哪些优点与不足?5.如何有效处理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和逆境出人才的关系?6.主要诞生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国的人本主义教育传统之间有何异同?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缘由20世纪中叶一些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行为主义心理学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与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过于关注严格的研究方法,忽视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实质性的东西,将人与猫、白鼠、鸽子等动物混同,将对猫、白鼠、鸽子的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人人类学习,使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时出现了明显的机械决定论与动物化的倾向。精神分析心理学既有明显的生物还原论倾向,又只关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不关注心理健康的人,而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的人占据多数。出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严重贬低人性和非人化倾向的“不满”,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一场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变革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人本主义(humanism)①心理学运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于1962年成立,成立之后的第一任主席是布金陶(Bugental),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已得到心理学界同仁的认可。在心理学历史上,相对于处于第一势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处于第二势力的精神分析学派而言,人本①在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有时都用“humanism”一词表示,“人道主义”有时也用“humanitarian”这个词表示。“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针对基督教的“神道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它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后来延伸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人本主义”较之“人道主义”的范围要大一些,它是一种偏重于个体,以提高个体的尊严与价值为核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潮。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主义”的定义是:“humanism”指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是首要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文化的主题……凡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于自然界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文主义。从哲学上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761]。291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thirdforcepsychology)。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基人之一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话说,人本主义者要在心理学中发动一场革命,就像当年伽利略、达尔文、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所引起的革命一样,要形成知觉和思维的新方式、对人和社会的新形象、对伦理观与价值观的新看法以及新的运动方向(Maslow,1968)。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初并不是从对学习与学习过程的研究中形成的,而是在一些从事心理学应用的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研究中产生的。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物首推马斯洛和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二人。由于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并不是以研究学习为己任,人本主义心理学并没有提出一种系统的学习理论。相比之下,罗杰斯对学习的论述较多,他的《自由学习》一书一版再版,专门探讨学习的问题,他也参与了与其他学习理论的论战。本章在论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时主要以罗杰斯的思想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主张。①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综观一些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论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诸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仇恨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所以,心理学的研究除了消极地解决人类的问题外,更要积极地充实人的生活,谋求人的幸福。第二,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是善的,且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因此,人本主义者一般反对行为主义将人性等同于动物性和精神分析学派将人性看作本恶的,而是像中国的孟子那样相信人人生而有善根,并且,人的行为既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的知觉、自我与责任的影响,只要后天环境适当,以引导个体生发出一颗健全的心灵,个体的人性就会自然的生长与完善。这表明,人本主义者不但重视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人本主义者主张对人性的了解与研究不能只靠对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来推论,否则会忽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三,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这样,研究人类的行为单凭对外显行为的观察是不够的,必须了解其内在的心理历程,必须注意到其主观经验;同时,对心理学研究主题的选择必须以符合人类自下而上意义为原则。第四,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第五,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这样,心理学研究者在分析与处理研究资料时必须考虑到受试者的个别差异,不能太重“平均数”,因为实证研究中的“平均数”一般研究的只是一群人的平均心理,对理解单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用处不大。②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对已有学习理论的质疑(一)个体一定要有强化才愿意学习吗在已有学习理论中或多或少都隐含有这样一种思想或倾向:人其实是不太能自愿去学习的,要促使一个人去学习一定要妥善解决好一个“愿不愿”的问题。因此,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之前,无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还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其心中都有意无意地重视强化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通过适当的强化(包括外在强化与自我强化),个体才可能愿意去学习。事实果真如此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在人本主义学者看来,人性本善,只要从学生的主观需求入手去安排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学生自然愿意①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00~402②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58-259292学习。正由于此,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是由内而外的,与此相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倾向是由外到内的,是客观观察。(二)学习的结果只是行为(行为潜能)的改变或认知结构的改变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学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而不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历程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如何发生改变;同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将人与动物混同以及将人物化的倾向,体现在对人的学习的研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较明显的忽视人性教育的倾向。传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说到底,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都没有真正将人作为整体的人看,而仅是关注到人的某一方面;二者都没有真正将学习者看作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高级生物,而是将人予以物化,只不过,假若说行为主义者将人看作像鸽子一样较低级的动物,那么传统认知主义就是把人看作智商颇高的理性动物。对于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这种看法,人本主义者是坚决反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thewholeperson),而不是将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割裂开来加以分析。1962年成立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协会(AAHP)第一任主席布金陶在1967年出版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挑战》(ChallengesOfHumanisticPsychology)一书中主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的描述。”他主张,一种有效的心理学必须探讨人的情感、对经验的看法以及在特定情境里的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那种忽略学生的个性和感受,只要求学生适应学校的美国传统教育深感不满,认为教育应当改革,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健康、充实、快乐的人。这样,人本主义者力倡教育与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看来,促进有效学习的因素主要在学习者的外部,概要言之,主要是学习者所处的环境、能不能得到强化以及得到强化的类型,假若将这些外部因素控制好,有效学习也就发生了。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看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脑海中原有认知结构的数量与质量,假若学习者脑海中有必要的用来同化(包括皮亚杰所讲的顺应)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就为意义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这两种观点不以为然。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假若要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与知觉。当一个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这表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他们所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这些是使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内部因素。在他们看来,假若学习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个人意义的话,意义学习就不大可能发生,所以,他们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人际关系的训练以及其他情感方面的内容。①(四)能以动物的学习规律类推人的学习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都有自发追求满足高级需要的动机,如友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倾向,即人的价值的实现或人性的自我实现,这与动物完全不同(至少动物是没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于是,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类的学习,主张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提倡在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作用下促使学生的社会化,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相应地,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者的惯用做法:将研究动物学习所得的学习原理类推到人类学习领域,用以解释人类的学习。人本主义者强调要①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02293了解人类的学习规律,就必须直接研究人类的学习,这一观点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与认知主义学习论有相通之处。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一)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与精神分析学派人性本恶的观点相对,人本主义者深信人性本善,相信每个人不但都具有天赋的内在发展潜力,而且每个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进而都具有学习的潜能。这样,学习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于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二)因需求而求知:学习的实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般将学习看作是个体随其意志或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换言之,他们将学习看作是“因需求而求知”,这就是教育上所谓内发的看法。例如,马斯洛就主张学习要靠内发(即内在学习),而不能外铄,学习不能完全由外在环境控制,只能靠个体内在自我的主动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与决定,教师的任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