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的简史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8月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三、关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相同: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为解决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1)都是助人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专业助人的关系;2)都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3)都是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帮助不同:1)操作上的差异:非标准化与标准化2)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协助”与“矫治”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一、思维方式与态度(一)唯物主义观点(二)普遍联系的观点1、心身一体2、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3、整体性(三)限制性观点职责限制、时间限制、感情限制、咨询目标限制(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观点考虑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方向和客观的逻辑,考虑心理问题会发生改变,考虑其改变的方向及其结局(五)中立性态度。“理解”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丁瓒,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三十年代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作。老一辈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中叶,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钟友斌:认识领悟疗法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1、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1)社会化水平:研究论文;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增加。2)社会效益。3)经济效益。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5)社会认可。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出台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1)社会需求超过学科发展水平,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应对社会需求2)从业者素质与业务能力不足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存在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性心理学理论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引论》又称为:“性学三论”,包括《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五个观点: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结构)、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适应观点。——阿帕波特(一)分区观点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大层次。(二)结构观点(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要保持心理正常,必须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否则,心理不正常。本我id—快乐原则(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部分;受阻抑会产生焦虑)。自我ego—现实原则(意识的、调节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依赖父母影响)(三)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先天的本能。“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作为自我保存的本能------营养本能,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1、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2、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3、恋母期及生殖器期(3~5岁)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4、潜伏期(5~12岁)儿童的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5、生殖期(12岁以后)逐渐转向异性,起于青春期,贯穿整个成年期如果受阻,则可能导致成年以后行为异常、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五)适应观点1、变相宣泄,比如隐性梦。2、自我防御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通俗地说,精神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份,就是病态了。钟友彬先生提出的“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也叫“钟氏疗法”。“认识----领悟疗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白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我们还必须注意,“认识”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所以,它应列入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体系,与认知心理学根本无关。在这一点上,钟友彬先生创造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意识化”疗法。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巴甫洛夫(IvanPavlov)是行为主义的首创人,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脑机制的“高级神经能量说”,对“试验神经症”、癔症、精神病症状做了解释。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主张采用条件反射这一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科学地研究主观心理现象,强调一切主观活动都是由客观外界所决定的。桑代克,使用观察记录老鼠走迷宫的方法,研究行为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了著名的“尝试-错误”定律,开创了使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量化手段,研究动物行为学习的先河,比巴甫洛夫早三年。行为主义理论观点华生(B.Watson,1878~1958)(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之一。1)他认为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内省,确立心理学客观研究对象,应该以研究行为取代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2)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3)他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R=f(s),情绪、思维都是可以记录的行为;4)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否认遗传新行为主义理论观点(托尔曼)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是新行为主义代表,他认为:1、刺激与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有机体内部因素;2、他的公式:B=f(S、P、H、T、A),其中B为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斯金纳(B.Skinner,1904—1990)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R=f(S.A)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变量,即“第三变量”。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即前一个行为后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化作用”。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人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甚至也参与着人的形成和保持。1、“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人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预见可能性。这种学习叫做。2、“自行奖赏或批判”。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评,自我强化。3、行为自控。人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受外界左右。行为主义理论在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不良行为既然是经环境作用与强化作用而生,也可以经环境改善与消退作用而除。反之,良好行为亦可通过营造环境和强化作用形成。行为治疗: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沃皮行为治疗的一般步骤:1、“靶行为”发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2、“靶行为”的量化及标定。3、矫正目标的制定。4、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实施、检测、调整计划。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一行为疗法等。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都具有如下六个特点:第一,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第二,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第三,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第四,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第五,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第六,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第三单元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认知心理学观点与行为心理学观点不同,后者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是重要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价值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状态。认知心理学的价值:过去建立的知识和认知理解,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绪的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第四单元存在-人本主义理论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思想和人格理论,强调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一个完善的人,每一个人都应主宰自己而不是别人,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主要代表:马斯洛、罗杰斯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基本观点:1、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潜在可能性。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5、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是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是个人意识到的自我,是个人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与儿时是否得到积极关注有关。自我的协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否则导致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适应不良的状态人本主义理论具有特色1、辅导关系不同2、强调对求助者治疗潜能的引导3、强调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4、强调良好的咨询关系【治疗技术】1、设身处地的理解学会关注;学会聆听;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沉默是金”2、坦诚交流(艾根Egan,1975)治疗者不把自己固定为某个角色(以人的面目出现)一种自发的,对自己的冲动不加控制(自信心)不要深思熟虑不做防御反应不介入他人的评价3、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尊重任何来访者,相信来访者自己能解决问题①对问题的关注;②来访者是值得我们坦诚相待的;③传达设身处地的理解;④不断地挖掘来访者的潜能。第五单元人性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性主义心理学认为:只有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治等问题。把握人性,才能走进人类心理世界的殿堂。人性主义心理学基本观点(一)人性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三种属性的辩证统一体。包括:1、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2、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3、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二)人性心理学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三)心理动力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1、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2、为认识世界,向世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3、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三种人性的本能,在心理层面上化为人的体验,这就是人的三种基本需要(生物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三种基本需要,构成了人类心理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四)个性心理一般人性在具体人群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