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内容提要】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的具体落实。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方案拟订的方法和优化的模型,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和各类用地配置的基本原理。【重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和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一)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1.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同一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表示在一个总体内部多元的对比关系。2.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3.用地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关联性(二)土地利用结构的作用1.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二、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拟定(一)拟定供选方案的原则和依据1.指导思想: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2.规划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原则;统筹兼顾原则:规划区域是一个整体;各类用地安排必须服从整体并取得最佳整体效益;规划必须统筹全局,以农业为基础,兼顾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原则: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规划内容、编制方法和设计深度上都要因地置宜。三效益统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同将来执行规划或与规划有关的部门代表广泛交换意见,共同参与规划决策的过程。3.主要依据:政策法律依据;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环保、城市规划、水土保持、交通运输。计划规划依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上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区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壤普查。土地供需依据:部门土地利用需求结构的特点和规律。预测结果有局限性。(二)供选方案的产生依据规划战略目标和规划前的各项工作基础,选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不同的产出水平,选用不同的计算参数值,得到不同的规划方案。省市规划方案P95三、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1.土宜法: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结构。应用土地宜法的前提:已经完成土地质量评价工作。土宜法的优点:各类用地面积和布局符合土地质量条件和土地适宜性条件。2.综合法①原理:通过单项用地计算,采取逐项逼近,达到土地面积的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公式如下:土地构成内部平衡A=B各类用地面积变动Bt=Bo+C-D②依据:土地利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③做法:借助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形成4个表格: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土地用途变更计划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结构对比表。3.模型法:建立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主要方法有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模糊线性规划;灰色线性规划等。4、实例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一)土地利用分区概念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1.概念2.分区的原则(三)土地利用用地分区1.概念又称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2.分区原则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适宜用途一致性原则;土地利用主导用途原则;土地利用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查得到的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计算机)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式数个供选方案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性和相似性原则;尽可能保持行政区界完整性原则。3.分区步骤(四)分区方法综合分析法:经验法,定性的方法,适用于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差异显著、分区界限明显易定,且操作人员非常熟悉实际情况。主导因素法:在基层乡镇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基础上,适当加以归并,逐步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区,再将地域相连的类型区合并成为土地利用用地区域,以主导土地用途作为用地区域名称。叠置法:套图法,适用于规划图和区划图齐全情况。聚类法:定量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模糊聚类法和灰色多元聚类法。(五)用地分区实例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是依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在考虑土地适宜性条件下和各类用地对土地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在时空中选择适宜各种用地的地段。详见第三节。第三节各类用地配置用地布局是指土地利用的再分布,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果。用地布局与生产布局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区优势的发挥、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有重大影响。分为农业用地配置和建设用地配置。一、农业用地的配置(自习)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业用地、人工饲料地、副业用地配置等,根据各类用地对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进行合理选址。二、建设用地的配置分区:农用业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按用地分区统计汇总各类用地面积分解:土地利用结构用地指标落实总体规划方案(一)居民点用地选址1.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应把居民点布置在其服务范围内的适中位置,以保证居民点对外具有方便的联系,缩短运输距离。应避免行车密度较大的高级公路横穿乡镇,最好两者之间保持150米。居民点用地应具有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选址时应考虑未来的供水方式。2.建筑要求地形朝向:平坦,坡度一般不大于6%约4度;良好的朝向。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离地面≥1.5米,基础底面0.5米;洪水最高水位0.5~1.0%频率,保证50~100年不淹没。土质条件:能承载建筑物压力安全条件:洪水、地层断裂带、滑坡回填区、大型水利工程、矿藏及沉陷带。节约用地条件:3.卫生保健要求风景优美,环境舒适;清洁的卫生环境区避开污染和危险避开牧场臭气和污水影响4.兽医防疫要求(二)工业用地选址1.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完全计划费用流通=产品生产费用+产品流通费用+(生产流通环节资金占用量×平均资金利用率或基本建设投资标准效果系数)具体选址做法有:原料指向、消费指向、能源指向、劳动力指向、技术指向。2.费用最小的地点:生产费用和基本建设费用最小3.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4.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从宏观水平研究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从微观水平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布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注意企业布局的社会效果,实现“外部经济性”(三)公路选址1.现有公路的调查2.确定主干道的走向3.公路选线的原则(四)渠道配置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即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水面积2.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损失小3.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4.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的合理规划和其他土地规划项目的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结构有何关系?2.简述土地利用结构的作用。3.试述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拟定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4.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的方法有哪些?5.土地利用布局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6.简述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基本要求。7.简述工业用地选址的基本要求。8.简述公路选线的基本内容。9.渠道配置应考虑哪些基本原则。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