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有精湛的教育艺术,让自己的课堂充分吸引学生。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难易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不给他们捣蛋的时间和想法。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正视差异,关注差异。一、承认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了解学生是实施分层教育的关键。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我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基础和智力较差,接受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称之为“学困生”;B层:智力优秀但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智力一般但学习态度认真的,称之为“中等生”;C层: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称之为“优等生”。但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变化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二、关注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三、重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因人而异。教学方法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应是课内外的综合体现。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与“学案”相统一的“课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学而服务。学生是教学的主题,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内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其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也要区别对待。对学困生更多地给他们一份真诚和关爱,对中等生要给予帮助和鼓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古人说: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则疏其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教的学科。对优等生则要多一份严谨和期望。让他们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四、评价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一味地以分数来衡量。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讲究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对于中低层次学生要积极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可设立“进步奖”。对已经尽了力,成绩仍不理想的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分析学习方法。生活上、思想上多给予一些关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极为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