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明清测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1.陕西师大附中文综测试)《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给林黛玉看病的王太医这样描述林黛玉的病情:“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伤及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流气涌,自然咳吐。”据此分析,中医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是A.切脉之学B.望闻问切C.五行学说D.伤寒杂病论2、(2011山东莱芜一中文综诊断性测试)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3、(2011湖南衡阳八中月考)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②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11江西临川一中文综模拟)明中期,供应雇工饮食的旧规是,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清初,雇工“非酒食不能劝,比百年以前,大不同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B.“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推动C.租佃关系开始兴起D.社会动荡,人口减少5.(2011陕西西安八校文综联考)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6、(2011湖北省重点中学文综联考)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2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7、(2009广东卷)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的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入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8、(2011福建福州八中文综质检)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沿旧习,毋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由此看来,乾隆帝和清朝官员:A.对西藏地方的管理大大放松B.在对西藏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上存在分歧C.尊重西藏地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D.主张加强对西藏的经济开发和建设9、(2011福建师大附中文综模拟)右图是《清朝疆域图》,其中阴影部分的行政省份是A.福建B.福建和台湾C.福建和琉球D.台湾10、(2011重庆八中文综月考)18世纪中后期,中国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出版了《百科全书》,有四位同学就这两部著作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是A.当时的中国国力强盛,文化专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百科全书》反映了当时一切科学成就C.《四库全书》的主编是解缙;《百科全书》的主编是狄德罗D.编撰《四库全书》的目的是巩固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11、(2011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科研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的东迁12.(2011.湖北鄂州高三文综摸底)《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3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明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二.材料分析题13.明朝末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近代的中国最终没有走上法制资本主义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吴(苏州)民生齿(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材料二我吴(苏州)市民,罔(无,没有)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做饭菜)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指饥饿),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西台漫记》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含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清世宗实录》卷五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末年的苏州在丝织业领域产生的新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7分)现象: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或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3分)原因: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2)材料一中的“机工”和材料二中的“小户”有何特点?他们与“机户”和“大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9分)特点:机户:拥有资金和生产资料(3分)机工:拥有人身自由,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生活。(3分)关系:雇佣关系(3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何种经济思想?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什么?(6分)思想:重农抑商。(2分)不良后果: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4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厉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而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守令》材料三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则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9分))区分公与私、国与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障人民的权利。(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2分)①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③宋明理学的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严重脱离社会现实;(3)谈谈你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看法。(9分)积极:①他们反对君主专制,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进步意义;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家思想,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冲击了当时的君主专制统治。消极: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社会方案,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无法实现。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