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推荐学校北华大学项目名称基于stm32脉象检测仪的设计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电气工程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项目负责人申报日期吉林省教育厅制二○一四年三月2项目名称电磁式低频振动移动电源设计项目类型(√)创新创业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项目实施时间起始时间:2014年6月完成时间:2016年6月申请人或申请团队姓名年级学校所在院系/专业联系电话E-mail主持人张绍鹏12级北华大学电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56621307331663625827@qq.com姜鑫13级北华大学电气学院/通信工程186299484702225057442@qq.com成员马超13级北华大学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18629947685957992093@qq.com张爱金13级北华大学电气学院/通信工程186432236351355895374@qq.com屈阳13级北华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8684320926952885914@qq.com指导教师姓名张玉欣研究方向智能检测与信息优化处理年龄35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讲师3主要成果科研项目:1.人工免疫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吉林省教育厅,2013~2016(在研),主持.2.基于色谱分析法的变压器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研究,吉林省教育厅,2010~2012(完成),排名第4.3.旋转化工设备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北华大学,2008.12(完成),排名第6.4.基于指纹的考勤管理系统,北华大学,2008.4(完成),排名第4.5.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北华大学,2009.9(完成),排名第4.论文:1.Applicationofstochasticresonanceindigitalimagefiltering,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EI,2013.01,第一作者.2.ApplicationofBPneuralnetworkbasedonimmune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forfaultdiagnosisofpowertransformer.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EI,2013.09,第一作者.3.AReal-timeTwo-dimensionalCorrelationSpeedMeasurementBasedonImage,CMCE2010,EI,2010.8,第一作者.4.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实时二维相关测速法,液晶与显示,中文核心,2010.12,第一作者.5.轴温报警器检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制造业自动化,中文核心,2010.8,第一作者.6.ResearchofVGAdisplayfor2048resolutionpowerlinearCCDbasedonSOPC,ICFIEA2010,2010.12,第一作者.7.像移补偿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4.,第一作者.8.CDIO模式下《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科技信息,2012.3,第一作者.9.基于单片机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4,第一作者.10.概率神经网络在隧道变形位移监测中的应用,冶金自动化,中文核心,2012.8,第二作者.4一、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以往中医的诊疗经验和诊断理论主要建立在医生个体的观察与分析、感觉器官敏感性的差异和主观因素的不同,严重影响了诊断信息的客观性。国外脉诊研究者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各种脉诊研究工作,描绘了脉搏波形,分析了常见中医脉象的基本特征,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传统的中医脉诊,从信息提取的角度看,是采用柔性感传器装置(医生的手指),通过阻尼系统(病人的表皮及皮下组织)对柔性管路(病人桡动脉)以及其中的脉动液体流(病人血流)进行复杂的动力学分析后,经医生比较、综合,最后得到的脉诊结论。事实上脉诊是一套完整的有机信息提取、处理和分析过程,这也是目前中医脉诊客观化遇到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世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中华5000年的医史渐渐被看淡,中华医学奥秘也渐渐被忽略,在这个医疗科技化的大背景下,中医的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倡导中西医结合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发展中医仪器化变得迫在眉睫。我们利用先进压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多维脉诊信息采集,再利用kalman滤波法进行滤波融合处理系统框图化的研究使得到的信号更细腻描述脉动波形,在符合传统中医脉诊方法学的基础上,提取出更多、更科学、更直观的信息,通过更完善的信息分析现有的脉象图进行诊断,还能挖掘出脉动的更多信息加快中医发展,在与中医脉诊实践的相互印证中,逐步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辅助诊病治病达到中西医医疗结合,使诊病、治病更快速更高效。5二、项目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项目研究内容:(1)脉象采集传感器原理研究与结构设计通过压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对信号进行形声采集,通过滤波、放大电路输出模拟信号传递给高位AD,再转换成数字信号输送给主控芯片stm32,然后通过软件滤波kalman算法得到更高精度的数据,在液晶屏上显示出脉象图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与分析。传感器线性连接呈一条直线,大面积覆盖,外围采用气囊式,在手腕放进前气囊疏松中间空间大,手腕放进后气囊收缩贴附在手腕表面,进行测量。(2)模拟信号滤波、放大的电路设计与AD采集采用高精度仪表放大器,采用差分放大抵御外界环境中电信号干扰,减少放大后的漂移,对信号进行分段放大,来增加放大倍数得到更高精度数据,再利用高位AD把模拟信号转换成高精度数字信号。(3)脉象波动变化与正常值范围绘制出脉象波动图,提取出其中有用信息,通过中医脉诊位、数、形、势特征得以直观和准确的通过三维动态图形来表述,结合后期的主控芯片自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较准确的得出浮、沉、数、迟、洪、细等重要的常见脉象相关数据。(4)系统仿真实验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PDE工具箱对线圈和磁铁的磁场随振动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利用Protel和Multisim(EWB)电子仿真软件对微电存储电路进行仿真实验。(5)系统硬件实验系统硬件电路由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补偿电路三部分组成,各电路经实验板实验通过后,制作专用PCB电路版,通过实验室仪器进行检测,分析各种参数、系数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最终对功能、效果、精度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6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形状采用微振动传感器(2)多维信号采集与融合处理的实现实现对振动装置产生出的交流电最大化的存储,同时可串联或并联多块电容达到升压和增大储能的效果,同时增加电流稳定性、提高电路的储能率。(3)脉象图坐标建立应用谐振变换技术、软开关切换技术等,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实现电能从静止电源设备向移动设备的非接触传递。三、项目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条件1.学生基础项目组学生包括信息、测控、通信、电气四个专业,涵盖了本项目所需的各领域,对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项目组学生在自动化技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基地(即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实践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电子电路、微控制器、无线传输等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项目组成员对本项目的研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全具备完成本项目的能力。2.环境基础项目组成员均为自动化技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基地(即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实践基地)成员,该基地硬件设施齐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设备,具有很好的研究条件。同时,电气学院的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实验室、信息采集与处理实验室、通信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均为开放式实验室,为本项目相关内容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3.教师基础本项目的指导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的主持工作。指导两届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06年至今指导毕业设计学生100人左右。参与过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指导工作。具有项目实施、论文撰写的指导能力。78装置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底座起定位作用,与线圈支架一起卡死前、后、左、右衔铁,除此之外,整体装置还包括铝质盖子和外壳。外壳内壁有4条周向各宽60°的对称轴。该结构一方面作为振子上下运动的轨道,限制振子运动范围,防止其卡入前、后、左、右磁轭的齿间;另一方面也用于前、后、左、右磁轭,底座和线圈支架的径向定位,防止其发生转动。线圈支架的中间部分称为中心铁芯,能缠绕漆包线形成线圈。2、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1)永磁体下面的下衔铁与左右磁轭的齿顶相对时,该下衔铁与前后磁轭的齿底相对,永磁体上面的上衔铁与前后磁轭齿顶相对且与左右磁轭的齿底相对。由于软磁材料传递磁力线的特性,磁力线由永磁体的N极发出,先后经过永磁体上面的上衔铁、气隙、前后磁轭、顶轭、左右磁轭、气隙和永磁体下面的下衔铁回到永磁体的S极,形成闭合回路。2)振子向上振动,当永磁体下面的下衔铁与左右磁轭的齿顶的相对面积大于与齿底的相对面积时,磁力线从永磁体的N极发出,经过上衔铁后,大部分磁力线经过气隙向前后磁轭走,再经过顶轭、左右磁轭、气隙、下衔铁,回到永磁体的S极,但也有磁力线经上衔铁、气隙、四片磁轭、气隙、下衔铁,回到永磁体的S极。与情形1)相比,通过线圈支架的磁通减少了。3)振子继续向上继续振动,当永磁体下面的下衔铁和左右磁轭的齿顶相对的面积跟与齿底相对的面积相等时,磁力线从永磁体的N极发出,传向上衔铁,再经过气隙分别传向四片磁轭,由于左右对称性,磁力线向上走的部分相互抵消,即磁轭上面中轴上的磁感应强度为0。四片磁轭各自向下走的磁力线,分别经过磁轭和气隙传到下衔铁,再回到永磁体的S极。4)振子继续向上振动,当永磁体下面的下衔铁和左右磁轭的齿顶的相对面积比齿底相对面积小时。磁力线从永磁体的N极发出,大部分磁通经上衔铁、气隙、四片磁轭、气隙、下衔铁,回到永磁体的S极。另有一部分磁通经过上衔铁、气隙、左右磁轭、顶轭、前后磁轭、气隙、下衔铁,回到永磁体的S极。与情形2)相比通过线圈支架的磁通方向相反。5)振子继续向上振动,当永磁体下面的下衔铁和左右磁轭的齿底对齐时,磁力线由永磁体的N极发出,先后经过永磁体上面的上衔铁、气隙、左右磁轭、顶轭、前后磁轭、气隙和永磁体下面的下衔铁回到永磁体的S极,形成闭合回路。此时的磁力线走势跟情形1)正好相反。3、振动能量采集部分磁性材料的选择:本装置形成了闭合磁路,依靠软磁材料制成的磁轭和线圈支架来传递磁力线,软磁材料的磁传导能力决定了装置的性能。提高磁轭和线圈支架的导磁能力能使较9多磁力线按着装置设计的磁路传递进而提高装置效率;而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永磁体性能,则能有效提高线圈的磁链,在同一振动频率下能有效提高感应电动势。因此磁性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相同体积下,稀土永磁体的磁场强度最大,因此常常成为振动能量装置的首选,同时由于它的矫顽力比较高,不会因为装置的振动而退磁。因此,本装置选用稀土永磁体作为其材料,确定以NdFe35作为永磁材料。软磁材料的矫顽力与永磁材料的矫顽力类似,矫顽力越大,材料的磁化难度越大,本装置中的磁辄和线圈支架起着传导磁力线的作用,且传递方向不断改变,宜选用低矫顽力的材料。4、振动能量采集部分磁感线圈的设计:电感线圈分为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线圈输出的电能由后续电路中电感进行存储;次级线圈输出的电能为电路芯片提供能量,初级线圈匝数是次级匝数的十倍。线圈匝数的设计,需要考虑后续电路中芯片所需电压的大小。线圈电感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线圈匝数、几何形状,以及线圈结构尺寸,如绕组长度、直径、厚度等。其次,若线圈内部有屏蔽,以及磁芯等,则线圈电感量将发生改变。线圈匝数越多,产电能力就越强,但同时线圈本身引入的电阻也越多。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结合外界振动频率和后续电路的各个参数要求来设计。5、振动能量采集装置的优点:1)注重构成闭合磁路使得装置可高效地利用磁能,能量转换率得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