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程(14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C)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3、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C)的语言。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子4、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A)。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案5、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D)。A.知识技能B.技能技巧C.技巧D.智力6、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C)。A.对教材的研究B.对教法的研究C.对学科的研究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7、教科书编制的直接依据是(D)。A.教学目标B.教学计划C.教学任务D.课程标准8、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A.研究型课程B.特色课程C.学校课程(校本课程)D.活动课程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是(A)。A.研究型课程B.基础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10、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C)。A.研究型课程B.基础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11、从课程的组织核心矛盾,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C)A.活动中心课程B.实践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研究中心课程12、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而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是(B)。A.课程设计B.课程文件C.课程计划D.课程活动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B)。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15、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B)。A.理论知识B.实用知识C.数学知识D.逻辑知识1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7、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应以能力发展为主而相对忽视掌握知识的理论主张称为(D)。A.现代教育论B.传统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D.形式教育论18、“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D.赞科夫19、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A.布拉梅尔德B.杜威C.多尔D.奈勒20、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哪一类为主?(A)A.综合课程B.分科C.综合实践活动D.选修课程21、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B)。A.孔子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22、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A)。A.多尔B.杜威C.泰勒D.奈勒23、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C)。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24、农村中学教育必须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农村中学发展和改革的(B)。A.基本内容B.根本方向C.关键问题D.权宜之计2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26、(B)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A.课程实施B.课程评价C.课程教学D.课堂反馈27、(D)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A.课程大纲B.课程安排C.课程计划D.课程实施28、(C)是指课程机构编制的,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A.课程安排B.课程大纲C.课程设计D.课程计划29、什么是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C)A.教学计划B.教学文件C.教学大纲(课程标准)D.教科书30、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方案D.教学策略3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A.方法改革B.观念改革C.课程改革D.内容改革32、历史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B)。A.朱熹B.孔颖达C.夸美纽斯D.斯宾塞3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是指(C)。A.读、写、画B.读、算、画C.读、写、算D.画、写、算34、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时限性,二是具体性,三是预测性,四是(A)。A.操作性B.抽象性C.概括性D.目的性35、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从而实现各门课程功能的协调化、整体化,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安排课表的(C)。A.迁移性原则B.生理适宜原则C.整体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6、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儿童和(D)。A.政治B.经济C.文化D.知识37、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DIPP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38、“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任务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指的是(A)。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案39、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程类型是(D)。A.新授课B.复习课C.技能课D.综合课40、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C)。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41、倡导活动课程的教育家是(D)。A.赫尔巴特B.卢梭C.柏拉图D.杜威42、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课程具体表现形式的是(D)。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科书D练习册43.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C)A.均衡性B.综合性C.单一性D.选择性44.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C)的原则。A.以社会实践为主B.以课外活动为主C.以上课为主D.以家庭教育为主45.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D)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课程标准)4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是指(D)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科书D.课程类型47.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C)。A.布鲁姆B.布鲁纳C.杜威D.桑代克4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A.科学主义课程论B.人文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结构主义课程论49.衡量各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50.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强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5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C)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52.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B)的争论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53.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54.(D)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计划D.教学目标二、填空题1、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五种是,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经验的课程(理解的课程)2、将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内容以一定的方式与主题、问题或源于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起来的课程,这种课程是课程。综合3、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课程。隐性4、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标准5、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评估6、课程标准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8、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三个层次构成。模块9、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0、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具体措施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强学科的综合性,二是设置,三是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课程11、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称为。课程资源12、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是指。课程资源13、新课程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会学习14、新课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勤于动手15、新课程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提高16.三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学校课程(校本课程)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整理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并作为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18.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9.教材编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课程标准。20.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知识、社会、________________。儿童2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课程标准教科书22.__________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活动指导书等。教材23.__________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24.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普遍性、__________。基础性三、简答题1、简述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2、简述课程的意义和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3、简述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10年考题、填空)(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简述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均衡性。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均衡地发展。(2)综合性。指加强学科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密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3)选择性。指学校课程要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5、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