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点问题1.一种人生景况,一种情感抒发,一种心理波动2.智性散文的特质——具书卷气,充满情趣,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二、其人其文余光中:学者型散文家主要散文集:《左手的缪思》《逍遥游》《听听那冷雨》《记忆象铁轨一样长》《青青边愁》等二、其人其文“学者散文”:“这一型的散文限于较少数的作者”,它“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它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辫子》三、文本分析1.主旨:写亲情;写为父者疼爱女儿的常情;剖析一种引人共鸣人生现象三、文本分析2、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开头三个自然段):写“我”不愿四个女儿全都嫁给广东男孩,但又明白为父者于此事实在是无能为力,父亲与男友,先天就有矛盾。三、文本分析第二部分(从“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至“早已有了前例”):写女儿一个个长成少女,却“开门揖盗”,“少男”们伸手摘桃,做父亲的徒然心有不甘;又写女儿心有别属,里应外合,势有不保,于是引美国诗人为同调,竟迁怒于襁褓中的男婴——未来的女婿。三、文本分析第三部分(从“不过一切都太迟了”至“慢一点出现吧”):写“城池”被攻陷、假想敌由占领滩头阵地到真的闯进城来的全过程。第四部分(从“袁枚写诗”至全文结束):借答客问形式,论及不得已而择婿时在人种、省籍、学识、相貌等方面的考虑。三、文本分析3、文章内容重点:“父亲”心态的精妙自剖,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三、文本分析集中记述、剖析一种人生现象:父亲喜爱女儿,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为父者的微妙心态: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不忍割舍,却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三、文本分析“我”的矛盾复杂心境:明知女大当嫁乃必然之势,却又无端割舍不下;心里无法轻松,只好故示明达,自为宽解;已经将女儿的男友们定为假想敌,却又郑重其事地提出种种择婿的条件……三、文本分析其他人的举止言笑: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对人生况味的细致入微的体察父亲形象:一位幽默、有同情心,善于自嘲而豁达平和的“开明父亲”三、文本分析4、写作艺术特点:巧用比喻,机智幽默。“假想敌”——“文眼”。一大妙喻。此一喻成,全文遂胜义迭出。三、文本分析作者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如:“位居要冲”,“腹背受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三、文本分析“滩头阵地已经被入侵的军队占领了去,这一仗是必败的了”,“信箱被袭”、“电话中弹”“假想敌来掠余宅”。一个个个别的比喻组成一整体比喻,为全文中心意旨。三、文本分析其他比喻:“毕业班的学生”、“把她吻醒”、“机密要件”、“昏君”、“台湾健儿”、三、文本分析“鹅塘”等,“来掠余宅”——一语双关,“有教无婿”、“祸延吾孙”、“混血孙”——改用成语,“心存不轨”、“开门揖盗”、“杀机陡萌”、“臂毛如猿”——夸张三、文本分析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文势起伏迂回,富于节奏,又转接自然,一气呵成,文笔老到圆熟。书卷气:以深厚学养将一种普通的亲缘情感写得丰富雅致,将世俗人之常情雅化;不是靠“掉书袋”、靠引经据典实现,三、文本分析而表现于对人生难题的理性思考,表现于对个人心态和人情世故之明快剖析、表达。如“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一段。连用“摘果子”、“攻堡垒”、“开汽车”三个比喻;每个喻指又都从正反两个方面申说、辩证。三、文本分析全文连连暗用典故,如白马王子吻醒灰姑娘,魔杖点化长成少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浓得化不开,结成秦晋等,三次引用中外诗人的诗句,——均恰到好处三、文本分析警句,如:“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厌行人。”“我宁可多情的少年勤写情书,那样至少可以练习作文,不致在视听教育的时代荒废了中文。”三、文本分析“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终身大事,神秘莫测,事先无法推理,事后不能悔棋,就算交给21世纪的电脑,恐怕也算不出什么或然率来。”世理通达,雅洁明快。四、思考与讨论1.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2.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3.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