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从智力发展到心理和谐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智力发展到心理和谐的研究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2010-10-27积极心理学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病理学与缺陷观占据心理学的主要地位,而忽视了对人类积极特征的研究,如乐观、希望、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等。国外的积极心理学可以纳入到我们“心理和谐”的范畴,心理和谐是积极心理学含义的核心。注:FrohJefferyJ.,SefickWilliamJ.Emmons,RobertA..CountingBlessingsinEarlyAdolescents:AnExperimentalstudyofGratitudeandSubjectiveWell-Being.JournalofSchoolPsychology,2008(46):213-233一、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对于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创造力和精神病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密切联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是创造性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只有那些具有高自尊的个体才能活的高水平的创造力。以俞国良、罗晓路对“大学生创造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例来阐述我们的观点。1、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总体特点大学生在创造力思维的新颖性上得分较高,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上的得分并不是很高。创造力人格特点中,大学生较为突出的是挑战性;另外,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通感、投射未来和评估力,还具备较强的评判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言行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能权衡得失、对错、优劣,具有独立性。然而,相对来说,大学生的综合整理能力、想象力较差。(一)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分项研究(1)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特点艺术类学生在创造力人格以及某些创造性思维表现方面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但是,艺术类学生在实用性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并不是很高。社会类学生在创造力人格以及某些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方面差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但涉及到本专业领域还是有创造的特点的;管理类、经济类和理工类学生之间在创造力上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一般而言,除了艺术类,其他专业往往强调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2)不同人格特点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外向稳定特点的大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得更好,在新颖性、流畅性和变通性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外向的大学生不论是稳定型的还是不稳定型的均表现出了更多的创造性人格特点,他们更具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内向不稳定的大学生最少具有创造性人格特点;外向稳定的大学生在把握未来、综合整理、联想力、通感、兼容性、洞察力、独创性、概要解释力、评估力和投射未来等方面都是最高的,这说明外向稳定型的大学生最具有创造性思维;总体上,外向的大学生要比内向的大学生更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更大的创造潜能;但在俞国良、罗晓路的研究中,内向大学生的创造人格没有涉及。(3)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在创造力测验上,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显著,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威廉斯创造力测验得分上年级主效应显著,性别主效应、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具体而言,大四学生在冒险性上的得分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在好奇性上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在典型行为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得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通感能力优于男生,男生的洞察力和投射未来能力优于女生);在年级差异上,总体上大二和大三学生表现除了较强的创造力,而一年级学生创造力较差。(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发展特点总体上我国大学生在SCL-90量表上相对得分较高的是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偏执。从SCL-90的检出率来看,各维度在3分以上的人数比例为4.1%-22%,说明总体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是,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等维度3分以上者偏多,说明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情绪和思维等方面。2、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分项研究(1)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总体上看,理工类和管理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社科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艺术和经济类的心理健康居中;具体而言,社科类、艺术类学生可能喜欢冒险以及不寻常的事情,有时候可能会有适应障碍。从外向维度的得分来看,经济类的学生外向偏多,理工和社科类内向学生较多。从神经质维度的得分来看,社科类和经济类学生不稳定,理工和管理类学生稳定,说明社科类学生容易紧张、焦虑,而理工类和管理类学生相对来说情绪反应较为平缓,因此,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更高一些。(2)不同年级、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大三学生其次;性别差异不显著(三)不同心理健康程度的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1、心理健康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健康各维度与实用性创造力测验、威廉斯创造力个体测验、典型行为的创造力测验之间的相关来看,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创造力得分越高。但是,有些创造力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显著,特别是创造性人格中的想象力,与心理健康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相关;创造性人格中的挑战性与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都没有显著相关。创造性思维中联想力(除与恐怖维度之外)和洞察力与SCL-90的各维度得分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2、SCL-90高低得分组大学生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结果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几乎在每个测验的每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比起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特征。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评焦虑量表高低分组大学生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差异也很显著,高分组大学生创造力比低分组更强。总之,心理健康程度高的大学生,往往创造力得分也高,并且与得分低的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除了想象力、洞察力之外)。这与以往一些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四)基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俞国良与罗晓路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突破口,用自然实验的方法,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为2002年9月至2004年4月期间,到北京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心理帮助,经诊断为中至重度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学生。(四)基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研究结果:1、焦虑、抑郁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在实用创造力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上的差异焦虑组在实用创造力的三个维度上,焦虑组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学生。而在威廉斯创造力个性量表上,焦虑组学生只有在好奇性和想象性上的得分与正常学生有明显差异。在冒险性、挑战性和WLS总分上,正常学生的得分略高于焦虑学生,但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抑郁组学生在实用创造力各维度上与正常学生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上,抑郁组学生显著低于正常学生。在WLS创造性倾向量表上,抑郁组学生的冒险性、好奇性明显低于正常学生,而在想象性和挑战性上,二者的差异不显著。在WLS总分上二者的差异也较显著。(2)焦虑、抑郁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在实用创造力和威廉斯创造倾向上的差异焦虑实验组和正常学生后测在创造力的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不显著,说明经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恢复正常水平后,其创造力的发挥也恢复到正常水平。抑郁组和对照组在创造力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抑郁学生的抑郁情绪得到改善,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其创造力的发挥也得到了提高。(3)焦虑、抑郁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在实用创造力和威廉斯创造倾向上的差异为检验在本实验中实验组创造力的提高是否存在前测效应,在本研究中,特意安排了没有前测的控制组。尽管在实用创造力的三个维度上,实验组的均值略大于控制组,但这种差异不显著。在WLS创造性倾向量表的各维度上,实验组的均值都略低于控制组,而这种差异也不显著。从这个结果可以认为,在本研究中不存在前测效应。对抑郁组作了同样的检验,抑郁组和控制组后测在创造力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抑郁实验组被试和正常大学生在后测创造力的各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同样说明,对抑郁组被试来说,不存在前测效应。(4)焦虑组前后测在实用创造力和威廉斯创造倾向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焦虑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创造力差异,焦虑实验组的前、后测在实用创造力的三个维度上差异均显著,而在WLS创造性倾向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前、后测差异均不显著。(5)抑郁实验组前后测在实用创造力和威廉斯创造倾向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抑郁组被试在冒险性、好奇性和WLS创造性倾向总分上的前、后测差异显著,而在实用创造理的三个维度以及WLS的想象性、挑战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五)心理和谐为自主创新营造了文化氛围和谐心理是自主创新的关键。理由是:营造和谐的、有创造性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人们创新意识、创新活动和创新才干的发展。这就要求提高认识和内化创造力,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支持型环境气氛,呈现创造性的环境气氛,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智力是创造力必要的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智力高的人群比智力较低的人群在创造力的潜能上要大,然而智力高的人未必有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这就取决于其他的因素或“外部因素”,这种“外部因素”中最主要的要看有否和谐心理,例如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创新的动机和成就感、导师或类似导师的人指引、交流和合作的气氛、亲人的鼓励作用、多样化的经历、挑战性的经历等,都有利于个体主动性发展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产生创新性观点的研究环境,也就是说和谐心理的外部因素。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促进创造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树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改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构建“你—我”型的朋友关系,改善“人—己”关系,积极开展团队合作,强调团队精神,培养团队内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发展。健全创新组织管理制度。营造鼓励和谐的、创新的环境,包括重视科技人员(包括高校教师)管理中,给这些人群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和空间保证;重视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给研究人员充分的经费保证;实行分层管理,消除人事管理中“一刀切”问题对创造力不利的影响;形成创新评价制度,解除当前贯彻创新教育理念的束缚。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坚持心理和谐的创新教育,应提倡融东西方教育模式为一体,培养“T”型人才。对东西方教育应坚持扬长避短,学贯中西。西方模式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实践能力东方模式逻辑思维知识深度重视读书统一规范集体主义二、心理和谐观是健康心理学的最合适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启示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让人民过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心理和谐要求我们研究聚焦于中国和谐社会建构所必需的六大关系所谓和谐,主要是指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心理和谐和社会和谐是一致的;和谐社会的三个空间是自我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和个人与社会关系;从心理和谐角度说,围绕这三个空间,我们的工作必须考虑以下六大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主要涉及自我修养的准则,如“信心”、“谨慎”、“勤奋”、“朴素”等,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信心是人与自我关系的首要因素,它是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要求我们注重自我和谐发展和身心关系的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涉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又称“人己关系”,包括友朋、同伴、同事、敌我、同志、亲子、上下级、长幼等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注重人际关系和品德心理学的研究,当前,应该把孝道和团队建设问题放在人际关系的首位。人与社会的关系: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