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职责分工•1.1资源配置职能分工•——按照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划分:•全国性的公共品,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范围;区域性的公共品,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全国性的公共品:全国边际效用=边际成本•区域性公共品:本区域边际效用=边际成本•——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统一,使公共品的规模满足效率要求。反之,则易偏离效率点。•1.2收入分配职能分工•——地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各家庭、个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实施1.3宏观调控职能分工•——具有效益外溢性•——政策手段•中央负责、地方辅助2.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收入划分•2.1税收权•课税对象的流动性•税收的再分配功能•管理上的便利•2.2融资权•2.3定价权•政府服务及公共生产的产品的定价:•——P344-3463.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干预3.1中央对地方干预的必要性•3.1.1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3.1.2外部效应•3.1.3地方偏好存在问题3.2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干预方式•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专项补助):•非配套的专项补助•配套的专项补助•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3.2.1无条件补助•其他公共品•CI1•I0•A•E1•E0••公共品甲•OHGFBD•3.2.2专项补助(有条件补助)•非配套专项补助•配套专项补助•——封顶•——不封顶(1)非配套专项补助•其他公共品•AC•OBD公共品甲(2)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其他公共品•C•A••OBDF公共品甲(3)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其他公共品ACOGBD公共品甲4.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1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思路•——地方政府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地方居民的共同需要(个人需要的加总);•——中央政府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全国居民(公民)的共同需要(个人需要的加总)。•地方政府代表本地区居民的利益,按照本地区居民的意愿和偏好做事;•——地方政府最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意愿和偏好。•中央政府代表全国公民的利益,承担地方政府不适宜承担却又是公民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国防、外交、收入再分配(人口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跨地区的公共设施、宏观调控……•思考:•若中央的愿望和要求与地方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则没有矛盾;•若中央的愿望和要求与地方的愿望和要求不一致,应该如何解决?•——按中央的愿望和要求?•——按本地区公众的愿望和要求?•例如,某地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中央希望地方援助。此时怎么办?•按照公共财政的观点:•地方居民缴税给地方政府,就是要求地方政府按照本地区纳税人的愿望和要求办事,维护地方居民的利益,而不是去维护其他地区居民或者政府的利益。•地方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地方政府应该按照地方居民的愿望和要求办事。•由地方公众的代表投票表决是否援助、援助多少、怎样援助。•这样决出的结果,能够代表地方公众的愿望和偏好。4.2划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形式•4.2.1两个大类型•集权制和分权制•财政集权制:下级服从上级;财权财力的分配由中央说了算;由中央统一税法。•财政分权制:中央与地方不是上下级关系;中央和地方在各自的层面有税收立法权;中央与地方各自制定税法、行使各自的职责。•4.2.2两种类型的政治制度背景•政治制度的集权:下级政府首脑由上级政府首脑任命。•政治制度的分权:中央政府首脑由全国公民投票选举,地方政府首脑由本地居民投票选举。•——每一级政府首脑都对选举(任命)他的人负责4.2.3从理论的角度评价•4.2.3.1分权制的优势•(1)鼓励政府间竞争•——蒂伯特(Tiebout)模型:•“以脚投票”到公共服务和税收的组合让自己最满意的地区去。•几个假定:P493•蒂伯特模型的局限和意义:P494•(2)使产出迎合地方偏好•——偏好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解决偏好显示的困难•(3)有利于地方在更好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革新•4.2.3.2分权制的劣势•(1)效率方面P495-496•A.外部性•B.公共品提供中的规模经济•C.税制的低效•(2)公平方面•——分权制下难以实行提高公平的再分配制度。•结论:纯粹的分权制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4.2.4实践中的情况•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财权财力过于集中中,对社会的发展不利。•——世界各国的比较•——中国历代、以及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比较5.中国的财政体制•5.1历史变革•(1)建国初期:收支两条线(统收统支)•(2)50—70年代:侧重集中•——总额分成、分类分成•(3)1980—1993年:财政包干(比例包干、定额包干:定额补助、定额上缴)•其中:1988年调整:增收分成、超收分成•(4)一年一变和几年不变•总结:多次变更,无论是集中一些,还是分散一些,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中央说了算。5.2分税制•5.2.1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因•——中央收入少;•——地区差距大;•——体制不规范。•5.2.2我国实行分税制的目标•——增加中央财力;•——缩小地区差距;•——规范体制。5.2.3我国现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1)中央与地方职责的划分•A.中央政府职责与提供公共产品范围•B.地方政府职责与提供公共产品范围•C.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提供公共产品的交叉领域(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A.中央固定收入•B.地方固定收入•C.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3)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计算公式:•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数=•上年税收返还数×(1+当地“两税”增长率×0.3)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情况表年份转移支付额(亿元)转移支付占地方本级支出的比重中央本级收入/地方本级收入中央本级支出/地方本级支出1994213552.88%56/4430/701995244950.73%52/4829/712000466545.00%51/4933/672001600245.70%53/4734/662002736248.26%55/4531/692003824047.95%55/4530/7020082200644.86%55/4527/73•5.3.理论界的争议•(1)现行制度很好•(跟印度等国比较,中国的状况算是非常地好了……)•(2)承认现行制度有问题,但觉得改革不现实•——从秦始皇以来就是中央集权•——地方政府行为不理性,如果放权,就会乱•(3)应该从根本上改革现行制度•——重新确认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权财力、责任方面的界限:税收权、融资权、承担公共事务的责任•问题:•现实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如何?•——不理性。如同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需要依靠中央约束其行为•为什么地方政府长期都不理性?•(父亲与儿子的比喻)•——与中央的责任、财权财力界限不清晰讨论:关于地方政府融资权问题•政策:地方政府不允许借债•理由:一旦地方政府拥有借债权,借债行为会失控•变通的做法:•——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借债•——地方政府私下借债(普遍做法)•要使地方政府成为理性的借债人,必须有两个保证:•第一,与中央责任权力界限清晰•第二,权力受地方公众的约束(民主的决策程序)•——公众的民主意识需要增强•——政府信息公开,财政透明,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会空前提高•对制度问题思考:•官员的追求、学者的任务、公众的作用•官员的追求:•——在现行制度下做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学者的任务:•——思考现有制度下的微调•——超越现行制度的约束,思考、寻求制度的目标和方向•——宣传思考的结果(向官员、向公众),推进制度的变革、社会的进步•公众的作用:•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去提出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公民要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敢于去维护自己的权利。•社会的进步,依靠每个个人在可能的范围内去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取自己的权利。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