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第1页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一、小儿造血特点1.胚胎期造血(1)中胚叶造血期:从胚胎第3周起,在卵黄囊上形成许多血岛,其间的细胞分化为原始的血细胞,至胚胎第6周后造血开始减退。(2)肝(脾)造血期:胚胎第6~8周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主要造有核红细胞,也可造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胚胎4~5个月时达高峰,6个月以后逐渐减退,至生后4~5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主要造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5个月后逐渐停止造红细胞和粒细胞,仅保留造淋巴细胞功能。(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但至第4~5个月才开始造血活动,直至生后2~5周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2.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都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后,黄骨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骨髓,仅在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和肩胛骨有红骨髓。因此,婴幼儿因缺乏黄骨髓,造血潜力较差,需要造血增加时,则出现骨髓外造血。(2)骨髓外造血:婴幼儿时期,当发生各种感染或贫血、骨髓受异常细胞侵犯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当病因祛除后又恢复正常。二、小儿血液特点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时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加,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新生儿出生时红细胞计数约(5~7)×1012/L,血红蛋白量约150~220g/L.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高,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加上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而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以后又逐渐增加,约于12岁达成人水平。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达(15~20)×109/L,生后6~12小时可达(21~28)×109儿,然后逐渐下降,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0~12)×109/L,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5%,淋巴细胞约占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逐渐下降,生后4~6天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以后整个婴幼儿期均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至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第二次交叉),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3.血小板与成人相似,约为(150~250)×109/L。4.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lO%,儿童约8%~10%,成人约占体重的6%~8%。第二节小儿贫血概述一、临床表现1.贫血共有的表现(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结膜、甲床最明显。年长儿可诉全身无力、头晕、耳鸣、眼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第2页前发黑等。病程长者可出现易疲乏、不爱活动,毛发干枯、营养低下及发育迟缓等。(2)造血器官反应:婴幼儿可出现骨髓外造血,导致肝、脾、淋巴结增大,且年龄越小、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增大越明显,周围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2.不同贫血的表现特点(1)缺铁性贫血: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舌乳头萎缩等,少数有异食癖;神经系统可出现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学习成绩下降等;循环系统可出现心率增快,重度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及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其他如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易合并感染;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指甲改变等。(2)巨幼细胞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主要是表情呆滞、对周围反应迟钝,嗜睡、少哭不笑,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出现倒退现象;维生素B12缺乏可出现肢体、躯干、头部或全身震颤,甚至抽搐、共济失调等。(3)溶血性贫血:①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常在服药、吃蚕豆、感染及接触樟脑丸等诱因作用下发生溶血,除贫血表现外,有黄疸、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衰竭;②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以不同程度贫血、间发性黄疸、脾肿大、球形红细胞增多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为特征;③地中海贫血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出现地中海贫血特殊面容,即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二、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病因;改善饮食质量和搭配;药物治疗如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必要时输红细胞,但应注意贫血愈严重,一次输注量愈少且速度宜慢。三、护理措施1.合理安排饮食①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丰富的辅食,如动物肝脏、肉、血及蛋黄、黄豆、紫菜、木耳、绿叶蔬菜、酵母等,改善饮食结构;②采取措施增加患儿食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按医嘱用助消化药物;③G-6-PD患儿应注意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物。2.按医嘱正确用药(1)缺铁性贫血者补充铁剂,补铁应注意: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全量,并在两餐之间服用,减少对胃的刺激;②与稀盐酸和(或)维生素C、果糖等同服,促进铁吸收;③忌与影响铁吸收的食品如茶、咖啡、牛乳、钙片、植酸盐等同服;④服用铁剂时可用吸管服药或服药后漱口,以防牙齿被染黑;⑤肌内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抽药和给药必须使用不同的针头,以防铁剂渗入皮下组织,造成注射部位的疼痛及皮肤着色或局部炎症;⑥首次注射右旋糖酐铁后应观察l小时,警惕发生过敏现象;⑦疗效判断:用药3~4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1~2周后Hb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一般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6~8周以增加铁储存。(2)巨幼细胞性贫血者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同时口服维生素C,恢复期加服铁剂,单纯维生素B12缺乏时,不宜加用叶酸,以免加重神经、精神症状。3.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轻、中度贫血患儿,让其生活有规律,安排患儿进行适合自身状态、喜欢且力所能及的活动,限制危险性较大的活动,防止出现意外;严重贫血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定时测量心率,观察有无心悸、呼吸困难等,必要时吸氧。4.预防感染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要适宜,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不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观察皮肤、黏膜、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第3页呼吸系统等有无感染迹象,随时给予护理。5.防止心力衰竭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呼吸、面色、尿量等变化,若出现心悸、气促、肝脏增大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心力衰竭患儿进行护理,如卧床休息、取半卧位、酌情吸氧等。6.健康指导①宣教科学喂养的方法,及时添加辅食,改善饮食习惯;②做好宣教,掌握口服铁剂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③解除思想压力,对活动无耐力的患儿要多给予关怀、疏导、理解和鼓励,对有异食癖的患儿,应正确对待,不可过多的责备;④加强预防宣教,强调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预防,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早产儿从2个月开始补充铁剂,足月儿从4个月开始。常见贫血疾病的比较见表4-11-2。第三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节考点:(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第4页(5)护理措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为特征。本病多见于1~5岁小儿,男女发病无差异,春季发病数较高。(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患儿在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目前认为病毒感染不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这类抗体可与血小板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而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此外,在病毒感染后,体内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可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导致血小板减少。感染可加重血小板减少或使疾病复发。(二)临床表现1.急性型:较多见,约占70%~80%。多数发病前1~3周有急性病毒感染史。起病急,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多为针尖大小出血点,或瘀斑、紫癜,皮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常伴有鼻出血、齿龈出血,偶见便血、呕血和血尿。少数有结膜下或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少见,如一旦发生则预后不良。本病呈自限性经过,85%~90%患儿在发病后1~6个月内痊愈,10%~20%的患儿呈慢性病程。病死率约为O.5%~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2.慢性型:病程超过6个月,多见于学龄儿童。起病缓慢,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出血,约1/3患儿发病数年后自然缓解。(三)辅助检查1.血象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失血较多时可致贫血,白细胞正常;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2.骨髓象急性病例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慢性者巨核细胞显著增多;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核分叶减少,核-浆发育不平衡,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四)治疗原则l.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每日1.5~2mg/kg,分3次口服。严重出血者可用冲击疗法:地塞米松每日1.5~2mg/kg静脉滴注,连用3日,症状缓解后改用泼尼松口服。2~3周后逐渐减量停药,一般不超过4周。2.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每日0.4g/kg,静脉滴注,连用5日,或1g/kg静脉滴注1~2日,3~4周后再给药一次。3.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因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故通常不主张输血小板,只有在颅内出血或急性内脏大出血危及生命时才输注血小板,并需给予大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输入血小板破坏。贫血者可输浓缩红细胞。(五)护理措施1.积极控制出血采取止血措施:口、鼻黏膜出血可用浸有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棉球、纱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者请医生会诊,以油纱条填塞,2~3天后更换。严重出血者按医嘱用止血药或输血小板。2.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面色,记录出血量,及时发现出血的危重情况,如面色苍白加重,呼吸、脉搏增快,出汗,血压下降提示失血性休克;若患儿烦躁、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提示颅内出血;若呼吸变慢或不规则,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合并脑疝。3.避免损伤出血:尽量减少肌内注射或深静脉穿刺抽血,必要时应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形成深部血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家具用软垫包上;限制剧烈运动及玩锐利玩具;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保持大便主管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儿科护理学第5页通畅,防止用力大便时诱发颅内出血。4.预防感染对患儿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保持出血部位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5.消除恐惧心理关心、安慰患儿及家长,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预后,增强信心,取得配合。6.健康指导(1)指导预防损伤,如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游戏,不玩尖锐的玩具,常剪指甲,用软毛牙刷等。(2)指导进行自我保护,如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服药期间不与感染病人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衣着厚薄适度,尽量避免感冒等。(3)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和学会压迫止血方法。第四节血友病本节考点:(1)病因(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原则(5)护理措施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①血友病甲,即因子Ⅷ(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②血友病乙,即因子IX(血浆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③血友病丙,即因子Ⅺ(血浆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临床以血友病甲最常见,血友病乙次之。其共同特点:终生在轻微损伤后发生长时间出血。一、病因血友病甲和乙为X-连锁隐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