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学派的起伏涨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形成并成为显学秦朝:焚书坑儒西汉:东汉:隋唐:宋明:明末清初:能不能给这几个时期起个荡气回肠的篇名?专题概析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西汉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融合儒佛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东汉末期至魏晋时期儒学的困境。(加试)唐代中后期儒学复兴运动。(加试)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习要求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知道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4、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2、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儒家孔孟荀主张、法家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3、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经济:•政治:•阶级:•思想:铁犁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士”阶层的活跃,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私学兴起,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考点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孔子老子墨翟韩非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春秋战国战国1、政治:(1)核心思想“仁”和“礼”;(2)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2、敬鬼神而远之;3、开创私学,并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观点;4、著书立说1、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2、提出“仁政”;3、主张“民贵君轻”—早期民本思想4、人性本善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3、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人性本恶。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道家老子庄子春秋战国1、道是世界的根本;2、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3、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1、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2、齐物说——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3、崇尚自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1、理论来源:2、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①法、术、势三派②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4、发展趋势:3、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韩非子“兼相爱、交相利”2、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3、墨家风气:②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③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④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1、核心思想:①学术团体以纪律严明著称;墨翟考点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加试)(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治国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适用时期以德治国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兼爱非攻动荡年代、军阀割据时期动荡结束之初,恢复生产、稳定民心、巩固统治适宜于国家稳定,走上正规时期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连连看1.《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总体特征各用一个词来概括。下面四组词即是对当时四个学派的总体特征的概括,其中属于儒家思想的总体特征的是:()A.超逸B.冷峻C.敦厚D.谨严2.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D.互为补充3.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A、孔子和老子B、孟子和荀子C、荀子和庄子D、荀子和韩非子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是很好吗?他们的描述按甲、乙、丙、丁顺序所对应的思想是()A、儒、墨、法、道B、道、儒、墨、法C、儒、法、墨、道D、道、墨、法、儒B汉代儒学的兴起(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稳定,需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学的成功发挥,使其更适应统治者需要。2、董仲舒的儒学体系:(1)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评价:积极方面:•儒学地位上升,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维护统一、巩固统治。消极方面:•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1)中央:2)地方:——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2)对社会风气:3)对统治基础: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加试)1、特点:选官依据——考试成绩;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2、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2)儒生的地位得到提升,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3)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4)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5)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儒学的困境与复兴1、儒学的困境①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②魏晋时期,道、佛教进一步冲击了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念;③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削弱;2、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①韩愈:“道统”思想——《原道》②李翱:“性命之源”③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宋明理学应运而生!!宋明理学(新儒学)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理学,是儒学理论化、哲学化的标志。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思想来源:2.基本含义: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③“孔颜之乐”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程颐程颢儒学思想(基础)+佛教思想+道教思想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3.北宋五子之“二程”“孔颜之乐”指不注重物质享受,只追求精神的自由和满足。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理学的成熟——集大成者,南宋,朱熹主要观点朱熹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论①理是根本②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③万物之理归为一①区分,“小学”和“大学”,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②“仁”是爱心和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除了获得精神自足和自由之外,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①“道”的价值内涵——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②儒家掌握着“道”,有干政的天然权力③儒家干政的关键是“正君心”③“存天理,灭人欲”★★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加试陆九渊:心学开创者⑴心即理也⑵反对埋首书册,主张“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⑴天理即“灵明”,即“本心”⑵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⑶强调“知行合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鹅湖之会:淳熙三年(1176),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信州(上饶)鹅湖寺进行了一场大辩论。于是朱熹说陆九渊的学问为“易简工夫”,陆九渊说朱熹的学问是“支离事业”。这就是有名的“鹅湖之会”。影响:主张:做学问的目的在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陆王心学的形成,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代表人物: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不同对理认识(世界观)实现途径(方法论)哲学范围①内容:都认为“理”的核心是封建伦理道德②目的:都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通过研究学习致知(格物致知)通过内心反省致知(灵明致知)客观唯心主观唯心(有人问程颐:如果有妇人死了丈夫,贫穷无所依靠,可不可以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北宋)程颐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准则),礼之大体。——(南宋)朱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借鉴发扬?批判抛弃?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背景:明末清初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1)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统治走向腐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经济发展,缓慢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日益僵化,明清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商品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工商业者宋代理学西学东渐判断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指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顾炎武黄宗羲李贽王夫之1、李贽基本主张:(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反对盲从孔子,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思想家。福建泉州。祖辈从商。26中举。做官清廉。目睹官场污浊黑暗,道学家的伪善,不愿同流合污,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以“异端”自居。老年入狱,迫害致死。著有。明末《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余姚,人称。曾参加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讲学。他的一书,被称为“中国的‘人权宣言’”。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主要观点:(1)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君臣平等。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最精彩处(2)建“天下之法”和学校决定是非。(3)认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应,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3.顾炎武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