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3.1全等三角形1课时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课时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在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这些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作好了准备。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如两个三角形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完全一样了,角的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它们,才能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从本章开始,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科书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边边边”条件)上,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边边边”条件掌握好了,再学习其他条件就不困难了。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一节中,得出如下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用这些结论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的这些判定方法都是可以证明的,都可以作为定理处理。但是,这些定理(除“边边边”定理外)的证明方法都比较特殊。学生开始学习这些判定定理时,掌握定理的内容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定理的证明,而这些特殊的证明方法,在正式学习推理证明的开始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出判定方法这条主线,本章中上述判定方法都是作为基本事实(公理)提出来的,通过画图和实验,使学生确信它们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本节中的另一个判定方法“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是利用“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还可以利用“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本章中这个判定方法是作为基本事实(公理)提出来的,也是通过画图和实验,使学生确信它的正确性。2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节中,介绍角的平分线的作法,以及“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互逆定理。为了保证学生在本章学好简单证明的重点,本章暂不介绍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章中介绍。本节例题让学生证明三角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并进一步让学生得出这个交点在第三条角平分线上,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也为学生今后在“圆”一章学习内心作好了准备。本章的学习目标如下: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二、本章编写特点(一)注重探索结论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设计了8个探究,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新教材的设计思想:探究1: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2:三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4: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5: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6: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7:三个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8: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探究2~7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总的发展脉络是三边,两边一角(包括探究3,探究4两种情况),一边两角(包括探究5,探究6两种情况),三个角,这样学生容易把握探索的过程。探究1、探究4、探究7是不一定能判定全等的情况,探究2、探究3、探究5、探究6是能判定全等的情况。这样的处理也与先给出可判定全等的情况再给出不一定能判定全等的情况的处理不同,尽量排除人为安排的因素,呈现更为自然。学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于直角三角形,讨论得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其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不能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又需要学生进一步加以实验探索。(二)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本章正式出现证明及证明的格式。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就是为现在正规练习证明作准备的。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推理证明,精练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科书做了一些努力。1.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明确,过程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体会例题的证明思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小步前进,每一步都为下一步作准备,下一步又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的内容。通过精心选择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问题,减缓学生学习几何证明的坡度。2.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突出一个重点,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便于教师掌握。先让学生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安排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问题,从而熟悉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在此之后安排的问题还会涉及以前学过的平行线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会分析思路,会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去证明。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例如,在第二节证明例1的结论“△ABD≌△ACD”以前,首先指出证题的思路:“要证△ABD≌△ACD,可看这两个三3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为了清楚地表达上述思考过程,引入“∵”“∴”及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把证明的过程简明地表达出来。(三)注重联系实际在“全等三角形”一节,教科书从实际例子引入全等形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关概念,也可以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从分析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引入角的平分线的画法。再如,通过确定集贸市场的位置的问题引出“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结论,使学生看到理论来自实际的需要。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说明实际测量方法的道理,例如,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的距离,用卡钳测量工件的内槽宽。还安排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关于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全等三角形”一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结论。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某些情况下容易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一节,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就是说,三角形全等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画出与已知三角形某些元素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画完以后,再剪剪量量,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实验,就会对相关结论印象深刻。将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比单独讲三角形的画法效果好,单讲容易单调枯燥。作图内容在本章中是分散安排的,小结时应注意复习本章中涉及的下面几种作图:(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作三角形;(3)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作三角形;(4)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5)作角的平分线。(二)关于证明解决推理入门难是本章的难点,除了教科书作了一些安排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只有学生动脑思考了,才能真正解决推理入门的问题。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共同活动,不要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课堂上多提些问题,并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有以下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有些题目中,已经画好了图形,写好了已知、求证,这时只要写出“证明”一项就可以了。分析证明命题的途径,这一步学生比较困难,需要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重要结论。在本章中还会遇到通过举反例说明两个三角形满足某些条件不一定全等。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找反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现反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尽量多发现几个反例,使学生学会举反例。为了使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教科书安排了“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它以师生对话的形式结合具体例子介绍了逻辑推理的必要性。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几何中研究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许多都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不过,从观察得到的认识是初步的,往往是不全面的,不深入的。如本文中的例子,观察一些三角形三个角的和,得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的结论。那么是不是所4有的三角形都是这样的呢?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必然等于180°呢?只用观察的方法就不够了,而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有根有据地说明理由,也就是要进行证明。可通过这个例子的分析,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13.1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的:(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能够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3)了解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二、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应”的思想对研究全等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尤为重要.为贯穿这一思想,将寻找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作为本节的重点及难点.]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剪刀,二张硬纸张,红、黄、兰三色彩笔各一支.四、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这样的物体,如:同一模子印出的月饼;同一底片冲洗出来的相片等等.请同学们想一想,个别回答:(1)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答:每组中的物体一模一样.(2)用什么方法检验它们是否一模一样呢?学生回答五花八门,教师用投影仪将二个不规则星状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后渐渐完全重合,引导学生回答出:将它们叠在一起,能看否完全重合.教师指导学生动手任剪一个三角形,怎样再剪一个三角形与之完全重合呢?生答:将三角形按在另一纸张上,画出图形,再剪下三角形.(学生操作,剪好后备用)师问:这两个三角形在几何中称为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板书课题)[由学生动手及教师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从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及比较分析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全等形”概念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投影仪的演示中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理解图形变换的三种方法:平行移动,旋转移动,翻转移动.这一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体验如何说理、推证两个图形是否一模一样,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求知的学习习惯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