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前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类很重要的分析仪器,随着分类元器件及分光技术、检测器件与检测技术、大规模集成制造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单片机、微处理器、计算机和DSP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并向自动化、智能化、高度化和小型化等发展。二、各部件的最新应用1.光源:Tradition:卤素钨灯和氘灯Newest:发光二级管(LED)LED灯体积小,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快,可控性大,所以以LED为光源的分光光度计已经逐渐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2.分光系统:Tradition:单色仪分为扫描光栅型和固定光栅型,扫描光栅型的单色仪至于样品室之前,而固定光栅型的单色仪则至于样品室之后。Newest:双单色器进一步提高了分光光度计的分辨率并降低了杂散光,其降低杂散光的性能是单单色器分光光度计无法企及的。3、光栅—分光系统的核心元件Tradition:棱镜和机刻光栅由棱镜和机刻光栅组成的分光系统,杂散光一般较多,衍射率较高,且分辨率不是很高。Newest:全息光栅全息光栅组成的分光系统,杂散光极小;全息光栅的槽形通常为近似正弦波形,没有明显的闪耀特性,故衍射效率较低;全息技术使光栅刻线总数大幅度增加,因此色散率和分辨率也大幅度得到提高。4.检测器(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Tradition: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较高,也不易疲劳,在传统的分管光度计中应用广泛。Newest:阵列型光电检测器此类检测器测量速度快,多通道同时曝光,最短的时间是毫秒量级,也可以累积光照,积分时间最长可达几十秒,可探测微弱的信号,动态范围大。5.记录显示系统和仪器的软件仪器的记录显示系统和软件的功能是分析仪器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因素,可极大地提升仪器的使用性能和价值。这部分装置发展较快。较高级的光度计,常备有微处理机、荧光屏显示和记录仪等,可将图谱、数据和操作条件都显示出来。三、高新技术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影响1.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纤技术在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纤技术快速发展下,联合采用小型凹面全息光栅和阵列探测器以及USB接口等新技术,出现了一些携带方便、用途广泛的小型化甚至是掌上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光电子技术和微机电系统技术(MEMS)伴随着光电子技术和MEMS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将分光原件和探测器集成在一块基片上,制作成微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改善仪器的装置传统的紫外光谱仪只能测样品的稀溶液,因此在使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现在只要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添置一个自制的反射光谱法样品架,将样品粉末置于不锈钢薄板的圆孔槽内,加盖一块石英片,就可以利用反射光谱附件进行各种固体粉末的测定。这样测固体样品,不仅方法简便快速,也可回收固体样品,对于昂贵的样品更为适宜。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新应用1.“褶合光谱”法“褶合光谱”法是我国第二军医大学的吴玉田教授发明的。此法测量样品时,不需要对试样经过分离,可以直接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含有6个不同组分的试样。此法对于药物分析工作来讲,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新药开发、疾病诊断、食品科学、产品质控、环境毒性分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联用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HPLC联用把HPLC的紫外检测器去掉,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接上一只流动池,连接到HPLC的柱后,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HPLC的高效分离功能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功能,能解决单台HPLC或单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不能解决的许多分析问题。参考文献:1.陈素娥.分析仪器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仪器.2012(3):73-77.2.王学琳.现代分析仪器发展趋势.现代仪器.2007(6):10-13.3.李昌厚仪器学理论与实践20084.汪正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期刊论文]-现代仪器2006(1)5.王国田756型分光光度计光学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期刊论文]-分析仪器2007(3)6.杨禹哲;丁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比准确度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探讨[期刊论文]-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3)7.韩明艳751分光光度计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期刊论文]-黑龙江冶金2006(2)8.林秀云751G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见光源故障的调修[期刊论文]-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30)9.孔迪;彭观良;杨建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检定方法[期刊论文]-大学物理实验2007(20)10.胡文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与维修[期刊论文]-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11)11.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期刊论文]-12.李昌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书200513.李茵,吕建伟,冯秀芳.紫外光谱相似度考察丹参粉针与6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9):85􀀁87.14.莫志江.紫外吸收光谱加权相关分析法对若干中成药的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16􀀁119.15.李晓莉,李晓蓉,王丽娟,等.RP􀀁HPLC测定丹芎方中丹参素、阿魏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A的含量[J].中成药,2008,30(1):77􀀁80.16.范治云,程春雷,刘琦,等.对丹参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的不确定度的评定[J].中国药事,2008,22(3):235􀀁236.17.张志勇,郑明兰,管玫,等.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苷4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2(1):58􀀁59.LOGO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