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讲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简介中国城市规划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西周制订了一套城邑建设制度,把城市规划科学提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参见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等书)《周礼·考工记》的记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今的历史。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几经演变。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见图2-1-1),因此,周代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是可以肯定的,但还没有考古结果能够证实西周的城制是否已经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封建社会,这个体系的传统又取得了新的发展,名城辈出,例如汉长安、隋唐长安与洛阳、宋东京与临安、元大都及明清北京等。北京城的布局:希波丹姆规划模式:(Hippodamussystem)公元前5世纪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规划的一种以棋盘式道路网为骨架的城市布局形式。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图象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宽阔并相互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2过,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街坊面积一般较小,以其主持规划兴建的米列都城为例,最大的街坊仅30×52米。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的要求,提出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区。住宅区分三种:工匠住宅区、农民住宅区、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宅区。理想城市: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斯卡莫齐等人提出的一些城市模式。(参见《建筑十书》)二、现代的城市规划学科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8世纪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迫使大量破产农民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各类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人口爆发性的增长问题。这样的人口增长,使得原有城市中的居住设施严重不足,旧的居住区不断沦为贫民窟,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住宅,同时由于在市内交通设施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就需要提供廉价的距生产地点在步行距离以内的的住房,在房地产投机和城市政府对工人住宅缺乏重视的状况下,这些住房不仅设施严重缺乏,基本的通风、采光不能满足,而且人口密度极高,服务设施的配套不全,公共厕所、垃圾站等严重短缺,排水系统的落后和年久失修,造成粪便和垃圾堆积,在这样的状况下导致了传染疾病的流行。尤其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被确认为是由这些贫民区和工人住宅区所引发的,则更使社会和有关当局惊恐,同时也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些讨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城市规划史的回溯可以看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基本上都是在这些不同方面的延续和进一步的深化与扩展:3(1)空想社会主义前期:英国莫尔的“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后期:法国傅立叶的“法郎吉”、英国欧文的“新协和村”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莫尔(T.More)的“乌托邦”概念。他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RobertOwen)和傅里叶(CharleoFourier)等人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如欧文于1817年提出了“协和村”的方案,并用自己的4/5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新协和村。傅里叶在1829年提出了以“法朗吉”为单位建设由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1859-1870年间,戈定(J.P.Godin)在法国Guise的工厂相邻处按照傅里叶的设想进行了实践,这组建筑群包括了三个居住组团,有托儿所、幼儿园、剧场、学校、公共浴室和洗衣房。(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形成的原因,该委员会于1842年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1844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阶级住房委员会,并于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集、供水、道路等方面应负的责任。由此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宅的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如1868年的“贫民窟清理法”和1890年的“工人住房法”等,这些法律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住房。(3)巴黎改建豪斯曼(GeorgeE.Haussman)在1853年开始作为巴黎的行政长官,看到了巴黎存在的供水受到污染、排水系统不足、可以用作公园和墓地的空地的严重缺乏,大片破旧肮脏的住房和没有最低限度的交通设施等问题的严重性,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这项改建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街道改建的同时,结合整齐街景建设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在城市的两侧建造了两个森林公园,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从而为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的建设确立了典范,成为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4)城市美化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入到城市之中。这4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围绕城市公园布置联列式住宅的布局方式,并将住宅座落在不规则的自然景色中的现象运用到实现如画的景观的城镇布局中。这一思想为西谛(Sitte)对中世纪城市内部布局的总结和对城市不规则布局的倡导而得到深化。与此同时,在美国以奥姆斯特(F.L.Olmsted)所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也意图实现与此相同的结果。以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则综合了对城市空间和建筑进行美化的各方面思想和实践,在美国城市得到了全面的推广。而该运动的主将伯汉姆(D.Burnham)于1909年完成的芝加哥规划则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5)公司城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力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实例。如前述之戈定于1870年按照傅里叶的设想所建设的建筑群;凯伯里(GeorgeCadbury)于1879年在伯明翰所建的模范城镇Bournville;莱佛(W.H.Lever)于1888年在利物浦附近所建造的城镇PortSunlight等。后来在田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恩温(R.Unwin)和帕克(B.Parker)在19世纪的后半叶对公司城的建设也起了重要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以后的田园城市的设计建设提供基础。如1890年在约克郡所建的Earswick城镇就是由他们设计的。在该城市中,有完整的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的配套,设计的林荫道和尽端路,每一幢住宅都有前院和后院。2.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在这样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同时,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而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在上一世纪转换之际,还有许多理论探讨对本世纪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演进起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这些探索有的是从现代城市的基本组织出发,有的是从城市形态入手,有的是直接针对城市当时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寻找对策,有的则是为了揭示现代城市的运行机制从而从更为深层的内容上来提出现代城市的组织原则等等,都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5和完善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的理论。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象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一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根据他后来明确的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GrandAvenue),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见图2-2-1),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他对资金的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以发展的条件。但是,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图2-2-1霍华德田园城市的图解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6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该城市的设计是在霍华德的指导下由恩温(R.Unwin)和帕克(B.Parker)完成的。在很好地适应了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