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册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卜算子咏梅一、教学要求1、学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面临巨大困难时,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崇高品质。2、体会毛主席笔下梅花的特点和品质。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梅花的特点,体会毛主席赞扬的梅花品格。2.学习咏物寓情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具:音乐磁带五、教学过程:(一)自解题意1.读课题,说一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查字典后回答“咏”、“梅”各是什么意思?课题“咏梅”又是什么意?(二)介绍背景1.谁读过毛主席诗词?谁能借到或有兴趣买毛主席的诗词?2.简介毛主席。(三)初步理解1.导人情境,朗读全词。(放《咏梅》歌曲音乐磁带)边听音乐边熟读全词,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自查字典。2.诠译、理解、朗读全词。(1)大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内容。(2)小组讨论,逐字逐句用白话翻译课文。(3)集体交流。(4)按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5)梳理结构,朗读。再读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全词可分几层意思。(四)深入体会。1.联系句意体会。2.联系背景体会。3.联系古词体会。(1)读词译文。(2)在比较中体会。毛主席的词与陆游的这首词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相同点:①词牌名,题目一样;②都是写梅花的;③都借物言志,咏物寓情。不同点:通过咏梅所展示的思想情感不完全相同。-2-板书设计:1卜算子咏梅飞雪迎傲寒开放百丈冰俏坚贞不屈不争只报谦诚高尚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学要求:1、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对党的忠心耿耿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及作用。二、教学重难点:1.联系历史背景和上下文内容,领会文中值得体会的句子。2.体会文中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具: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预习,审题入文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十六年前的回忆?2.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十六年前的什么事?3.文章为什么要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2.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3.说一说学习这课生字时你都注意了什么?4.理解新词。(1)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词义。(三)理清课文结构1.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本文回忆了李大钊同志哪几件事?2.如果按这个线索分段,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还可以按什么顺序给课文分段?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意思。第二课时(一)简介人物(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3-1.按分好的段朗读课文,边读边复习边思考,作者回忆了李大钊遇难前后的哪几件事?2.李大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细读课文,深入思考1.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李大钊的这种精神品质?第一处(1)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4句话)(2)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3)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4)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吗?(5)评读。(6)我们再一齐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第二处(1)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先找出句子进行体会,理解句意后再带着感情去朗读,把体会到的意思都读出来了。下面大家就用这种方法来自学其他的句子。(2)自学。①找出句子读一读。②体会句意。③有感情地朗读。④评读。2.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句。(1)找句子。(2)谈体会。(3)有感情地读。(读出“不慌不忙”的表现)第二句(1)句子:“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押。”(2)体会。3.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4.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1)朗读第四段,说一说听到父亲遇难的消息后,全家人是一种什么心情?(2)请以小组为单侍学习畺后三个自然段和开头第一自然段.讨论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汇报,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小组汇报,自由讨论。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首尾照应、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连贯,结构更严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开头是用回忆的方法写的,首尾照应也很符合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女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老师:文中还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作用。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4-伟大的力量被审时被害时3灯光一、教学要求1、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二、教学重难点:独立地分辨事物和展开联想,并体会联想部分对记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灯光,我们都很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简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二)默读课文,理清结构。1.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怎样划分段落?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进行集体交流。4.读这三段再讨论各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归纳。5.重点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各组讨论。(2)集体交流。第一层:战斗开始前。第二层:战斗打响了。)第三层:战斗结束后。(三)预习讨论,思考交流1.读“阅读提示”,说一说“阅读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2.根据“阅读提示”所提出的问题学习课文。学习第一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1)边读边画边思考。(2)小组讨论。(3)出示投影。(4)填空。每次“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5)小组订正。内容、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6)小组交流。学习第二个问题(1)讨论,他们在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2)交流。-5-(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四)熟读全文,总结归纳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并体会理解。2.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它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品质?板书设计:一深深的回忆二一件往事l战斗前2.战斗中英勇献身3.战斗后三又想起4为人民服务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重点句子。3了解文中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具:小黑板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预习,自析题目1.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题目。2.边读“预习”边思考。(1)《为人民服务》一文是谁为谁写的?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的?(2)你知道张恩德是谁吗?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大家。3.边读“预习”边回答。《为人民服务》一文是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寸,因炭窑崩塌而牺牲。4.你还知道有关的什么知识?5.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知识?(三)默读课文,理解结构1.白读课文,独立整理各自然段的意思。2.小组交流评议。-6-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自由读课文,说说各段的意思。2.结合题目和各段段意说一说全文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3.结合题目和各段段意说一说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4.质疑。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语句画下来。(二)精读课文。体会句子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这句话在课文中的第几段?找出来之后读一读这段话。3.按第一段课文内容填空。4.读一读你填好的句子,说一说你是怎么体会的。(1)读句。(2)小组讨论。体会句子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小黑板出示。1、按课文内容填空2.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1)找出句子在文中第几段?(2)按课文内容填空。(3)读读填好的句子。先理解加点的词意,再说一说句子的意思。3.按学生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4.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出自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这是一句古汉语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所不同。)5.为什么或死重于泰山,为什么或死轻于鸿毛呢?(1)毛主席说谁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2)举例说一说,你知道谁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用幻灯片上出示的这个书中句式说。)6.读读这段话,用“一”画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学习三、四、五段。1.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除了谈到了如何对待生死的问题,还谈了什么?2.读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1)用“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的句式说一说怎样正确对待批评。(2)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前半部分由男生来读,后半部分由女生来读。你能发现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吗?(3)背诵第三自然段,看谁背得又准又快。(4)用“要……要……要”的句式说说怎样正确对待困难?(5)用“要……都要”的句式说说正确对待同志的态度。(6)出示小黑板。(抢句子竞争背诵)①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7-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三)总结全文。板书设计:4为人民服务。为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人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民为人民利益提高勇气,不怕牺牲,服搞好团结,互爱互助。务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团结全体人民5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教学要求:1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牢记延安精神。2体会含义深刻的重点词语。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儿吗?2.你知道延安吗?你了解的延安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运用工具书自学,在不认识的字上注音,在不理解的词下面画“——”,查字典理解。2.找出不懂的词句。3.检查自学情况。(1)读文正音。(2)理解词语。①琳琅满目: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很多。②毫不犹豫:一点儿也没有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非常坚决的意思。③灿烂:光彩鲜明耀眼。④辉煌:光辉灿烂。4.质疑。(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和课文,提出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及不明白的问题。2.老师疏理重要内容和问题,指导学生逐一理解。-8-3.理解题目,体会思想感情。(1)读课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特点?(2)你能不改变原题的意思,换个顺序或说法吗?(3)读一读这几个题目,再读一读文题,体会一下,哪个题目更好?(4)你能把这种亲切感、迫切感读出来吗?4.理解课文,体会感情。(3)从这段话中你听出“我”在追寻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最后两个小节(1)“我”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延安生活那么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你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它的魅力和重要之处吗?(2)读完最后两个小节后小组讨论,班内交流。①最后一小节共出现了几个“追寻”?怎样读?为什么?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点题”的一句话。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小节。a.把第五小节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一下,怎样读把反问句读好?b.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六节,说说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5.这种精神对于今天实现现代化还有用吗?学习第三、四小节(1)读一读这两小节中代表进入了新时代的诗句。(2)说一说这两小节中最后两行的诗句,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自学讨论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