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一、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1、国债的种类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内债和外债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自由转让是国债的基本属性,美国的“储蓄券”和中国1984年以前的国库券不允许公开出售)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P303)2、国债的结构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应债主体结构(应债主体的存在时国债发行的前提,P303)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P303国债期限结构(短期、中期、长期和永久国债)3、国债负担和国债限度国债负担:1、认购者负担2、政府负担3、纳税人负担4、代际负担P304国债限度(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规模适度问题。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1、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即国债余额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P304)二、国债的政策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短暂的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3、筹措建设资金调节经济国债对GDP的再分配,反应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三、债务依存度的分析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所以国债依存度是通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对比来计量的,但由于采用的分子和分母口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计量方法:1,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2,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3,当年财政赤字/全部财政支出四、直接隐形债务和或有债务概述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依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由政府来承担。(不是政府直接能够完全控制,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第八章、税收原理一、税收的“三性”1、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P2132、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P2143、税收的固定性(值得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病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P214二、税收术语1、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P215)2、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3、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各种税有不同的经济来源。4、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它规定了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正睡得广度5、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P2166、税率(是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税率是国家征税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分为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P2177、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1、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额度。一、纳税能力(纳税能力主要取决于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二、征税能力(主要取决于税务管理效率)P2192税收努力是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决定了潜在的税收能力中有多大比例能转变为实际的纳税收入。取决于两个因素,1、税制的完善程度2、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P2198、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P219)9、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是指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三、税收分类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2、直接税和间接税3、从量税和从价税4、价内税和价外税5、中央税和地方税P221四、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1税收以公平为本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3征税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P224五、税收中性问题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者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P227六、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商品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可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P233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一、财政收入分类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项收费,非经常性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预算内收入:税收和收费;预算外收入:未纳入预算内收入统计,还有社会保障收入,制度外收入;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等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P189-193)三、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P199我过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实行统收统支体制,根据当时的时间曾总结出“2,3,4”的比例关系,即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占20%,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0%,基建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由于当时实行统收统支体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最高年份曾达39.3%(1960年)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31.1%,所以市场化改革以后有所下降是必然的只不过是下降的速度过快了一些,下降的幅度过大了一些,那么,目前已经回升到接近20%的水平,是否还要继续上升,或者说什么水平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合理水平,这是我国当前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四、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1、税收与收费2、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3、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分析P203-205)五、预算外资金分析1、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含义(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收入也属于政府收费,其性质是财政性资金)P2072、预算外资金现状(见表7-6P208)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外资金已经纳入预算管理的轨道。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3、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2、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3、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4、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5、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6、积极、稳妥的推行税费改革)P209-210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扶助社会保险项目5、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P163-168二、财政补贴的性质1、财政补贴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的功能;2、我国财政补贴分为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P172三、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P174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四、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P175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6、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P179五、税收支出的概念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由此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一一、教育支出1、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义务教育,高层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2、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及其来源结构(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60%以上)3、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和教育经费次级结构失调,必然影响教育经费的效率和效益。P118)第五章、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二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分类,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始终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支出项目。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特点:1、非政府投资的目标是追求盈利,政府投资是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评价和安排自己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2、政府投资可以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投资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来调节经济结构。P134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1、资本—产出比例最小化标准,选择单位投资投入产出最大化的投资项目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3、就创业标准,选择能够动员最大劳动力的项目。P137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1、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大量资本投入。回报时间长,决定了必须有政府资本的介入。三、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2、我国以进入以工促农、以诚带乡的发展阶段P145四、“三农”政策投入的基本政策1、加快建立以工带农、以诚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于、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财政采取的有效措施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农村综合能力生产建设,增大对各方面的投入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支出分类1、按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2、按支出用途分类:静态的价值构成: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考察: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3、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三、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2,后来经济学家的论述:皮科克和威斯曼: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以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是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四、我过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