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伴随症状的预防及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留置导尿伴随症状的预防及管理01概述概述导尿术有古远的历史,古印度在公元前1000年就开始采用金属导尿管导尿,古希腊的Erasistos在公元前310~250曾经使用过S形导尿管导尿,法国医生拿力敦在1860年发明橡皮管导尿。而在中国,葱管-口吹式导尿术、气囊-导管式导尿术等导尿术的出现,诠释着古人的智慧02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管理第二部分一、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诊断1.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耻骨上导尿或间歇导尿患者若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且单次导管尿液标本或中段尿标本中,至少有1个菌种以上达到103cful时,那么可确定这些患者出现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2.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对于没有出现尿路感染症状的留置导尿、耻骨上导尿或间歇导尿患者,单次导管尿液标本中,至少有1个菌种以上达到l05cfulml,那么可确定这些患者出现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依据1.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不应常规进行筛查,除非是在干预研究中为了评价干预措施对减少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作用或是在某些特定的临床情境下,如孕妇出现的无症状菌尿。2.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包括:无其他明确原因引起的新出现的或加重的发热、寒颤、精神状态改变、全身乏力或嗜睡症状,腰痛,肋脊角压痛,急性血尿,盆腔不适,尿管拔除后尿痛、尿急、尿频或耻骨上疼痛或压痛。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依据3.导尿患者出现版尿,并不能作为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CA-ASB)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指标。4.导尿患者的尿液有异味或尿液混浊,不能用于区分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也不能作为尿液培养或抗生素治疗的指征5.留取尿液、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成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二〉重视导尿管的正确使用率以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1.限制不必要的导尿(1)必须在有留置导尿指征的情况下才实施留置导尿;尿失禁患者不宜通过留置导尿来解决,除非其他解除尿失禁的方法都无效且患者要求时方选择留置导尿(2)医院应该提出实施留置导尿的适应证,并告知相关人员并且定期评估该适应证是否与特定的指南相符合。(3)需要有医生的书面医嘱,方可实施留置导尿。(4)对于术后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便携式膀胱超声仪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导尿。(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2.及时拔除导尿管(1)如果不需要继续留置导尿时,应尽快拔除尿管以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尿路感染的风险。(2)护士应该考虑提醒医生及时拔除导尿管,以减少不适当的导尿和降低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3)应该考虑使用医嘱自动终止系统以减少不适当的导尿的发生。(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3.预防感染(1)制订相关的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制订导尿管留置、拔除和更换指征以及导尿管的维护流程等。(2)应定期反馈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的发生率,以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的风险。(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4.留置导尿的替代方案(1)对需要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当膀胱残余尿量较少时,可以考虑选择阴茎套作为短期或长期的替代方案,以降低患者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的风险(2)可以考虑选择间歇性导尿作为短期或长期留置导尿的替代方案,以降低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风险。(3)可以考虑选择耻骨上膀胱造瘘作为短期留置导尿的替代方案,以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风险。(4)如果患者不能够自行排尿,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可以采用尿垫,男性患者可以采用男性专用尿袋或加长的塑料袋进行接尿。(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5.间歇导尿技术(1)在门诊患者和其他非住院患者中,清洁导尿与无菌导尿,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风险没有差异(2)在门诊患者和其他非住院患者中,应用重复使用的导尿管和一次性的导尿管导尿,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者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风险没有差异(3)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清洁重复使用的导尿管的方法优于其他方法(4)为了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风险,常规使用亲水性超滑的导尿管。(5)与留置导尿相比间歇导尿术可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风险,若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可以行间歇导尿术(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6.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1)尿管末端开小口以促进尿液引流以及维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有助于降低短期留置导尿或耻骨上导尿患者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风险,也有助于降低长期留置导尿或趾骨上导尿患者发生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风险。(2)导尿管预先与集尿袋连接再插入尿道进行导尿,可降低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3)尿管置入后,使用复合封闭引流装置或者在尿管和尿袋连接处使用胶带,并不能降低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离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7.在导尿管表面涂抹抗菌剂(1)为降低或延缓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可使用涂有抗菌剂(银或银合金或抗生素)的导尿管。(2)为降低或延缓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在导尿管表面喷涂JUC(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形成物理抗蔚生物膜,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8.预防性的全身应用抗生素包括外科手术患者在内的短期或长期导尿的患者,为防止发生抗生素耐药,不应常规全身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来减少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但可以瞩患者多饮水排尿或加强外阴部卫生护理等工作。9.集尿袋中抗生素应用常规不应在集尿袋中使用抗生素或消毒剂,以减少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的策略10.循证护理学证明,若患者尿液PH6.8,每2周更换导尿管;若患者尿液PH6工每4周更换导尿管,若尿液混浊有沉淀,每3周更换导尿管,可以减少导尿管伴随性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11.拔除或更换尿管时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不应在置入导尿管、更换导尿管或拔除时,全身或通过膀胱灌注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二〉重视导尿管的正确使用率以降低发生导尿售伴随性尿路感染风险1.确保导尿管的正确使用;2.明确拔管指征并拔除导尿管;3.确保手部卫生及导尿管的正确护理。三、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管理〈一〉无症状菌尿导尿患者减少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管理策略〈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管理策略三、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管理〈一〉无症状菌尿导尿患者减少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管理策略1.对于短期或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不应进行导尿管伴随性元症状菌尿的筛查和治疗,来减少继发性导尿管伴随性尿菌症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2.短期间歇性导尿的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自不应进行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的筛查和治疗,来减少继发性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症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3.除孕妇和有明显尿道勃膜出血可能的患者外,其他患者不应进行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的筛查和治疗,来减少继发性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一〉无症状菌尿导尿患者减少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管理策略4.为减少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在拔除导尿管时,对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进行筛查和治疗(1)对拔除可能有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患者的尿管前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拔除尿管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可能带来的益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对无症状菌尿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首先考虑拔除尿管,而不是局部或全身使用抗菌药。〈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管理策略1.治疗前进行尿培养和更换导尿管(1)由于潜在感染菌群的菌谱广以及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因此对可能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在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前,需采集尿标本进行细茵培养。(2)如果导尿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开始出现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症状,则需更换导尿管以促进症状的缓解,减少继发性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或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1)在用抗生素治疗前,成从刚置入的导尿管中收集尿标本进行尿液培养以指导治疗。2)在拔除导尿管时,应收集中段尿液来进行培养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二〉导尿管伴随11业尿路感染患者的管理策略2.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疗配合(1)对于症状能很快改善的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需遵医嘱持续应用抗生素5~7天。(2)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不管其是否仍继续留置导尿,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10~14天。3.若为有症状的念珠菌尿患者,应系统地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谢谢聆听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