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龙头企业自愿性环境管理模式探讨:以东进农牧公司为例左两军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引言畜牧业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2012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1099万吨和63万吨,占当年全国总排放量的45%和25%,占农业源排污总量的95%和78%。为治理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促进畜牧业升级转型,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环保部与农业部共同出台了《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下称《条例》),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法规的出台为畜牧业污染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标志着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环境保护成为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工作。畜牧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与稳定“菜篮子”工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畜牧业污染是畜牧业现代过程中的转型问题,因此畜牧业污染治理与工业污染治理的内在逻辑不同。首先,畜禽粪便是土地重要的有机质来源,目前污染的主要成因是畜牧业与种植业结合不密切,排放量与承载量不匹配,返田利用是其根本出路。其次,畜牧业生产者既是污染制造者,又是污染受害者,其内在治理动力较强。因此,畜牧业污染治理应以生产者的自愿性环境管理为主,而不是以政府管制为主。在从业者中畜牧业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不仅是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同时也是环境治理的实施主体,其环境管理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畜牧业污染治理的绩效。二、我国畜牧业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污染治理受政治、经济等多重目标约束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稳定的供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2011年农业部发布的畜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条例》出台后,产量生态目标产量与产量目标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如,随着禁养区、限养区与养殖区的划定,2014年全国各地,包括传统养猪大省和大县都迎来了猪场拆迁高峰。养猪成为各地不受欢迎的产业,养殖用地成为制约猪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广州为例,其猪肉市场供给目标是自给率达50%以上,而目前为35%,生猪缺口135万。2014年广州将拆迁5000家以上猪场将被关闭,同时需要建13-14个10万头左右大型猪场,而这些猪场选址、用地都将受到诸多约束。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障市场供给,以及养殖户利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二)污染监管成本较高,环保政策实施困难我国环境管理目前主要采取管制方式,由政府直接实施。环境治理效果取决于政府执行力度和企业接受程度。而政府实施管制的力度,既依赖于政府运行效率,也受制于政府执行成本。尽管《条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在污染治理政策落实与执行过程中还是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相对于工业污染而言,畜牧业污染具有面源污染的特点,污染源分布较广,且主要在乡镇农村,交通不便,监管难度很高。《条例》规定环保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统一监督管理;农牧部门负责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但环保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在大多数农村基层根本没有办事机构,农村基层的管理主体是乡镇政府,而《条例》规定乡镇政府主要是承担配合协助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背景下,畜牧业污染治理执行成本与沟通成本很高,而各政府职能部门财力、人力都非常有限,因此环保政策的实施绩效难以保障。(三)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新技术与新设备研究开发不足畜牧业污染问题是废弃物排放量超出土地承载量的直接表现,这是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后带来了负外部性,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宏观、产业以及微观三个层面系统考虑,需要用科学的理念与现代化生产技术来解决。如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发展生态农业;如何充分利用粪便制作有机肥;如何改造现有沼气技术使其更有效率;如何开发新技术,提高废弃物产品价值,降低处理成本等等,这些都需要新模式、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由于目前这些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主导,而政府财力有限,因此,直接导致对污染治理的机制、技术以及设备研发不足。治理模式、技术与设备的落后导致治理成本较高,以一个3000头母猪养殖场为例,按照常规的固定投资每年折旧10%计算,一头母猪承担的环保成本是685元/年,按照一头母猪每年平均产活仔20头,分摊到一头肉猪身上的环保成本是34.3元,提升猪价0.17元/斤。在这种背景下,利益相关各方,特别是生产企业的环保投入动力明显不足。以广东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建有沼气工程污水处理设施的猪场3001个,仅约占规模化猪场的20.6%,近80%的规模化猪场连沼气工程污水处理设施都未建,猪场污水排放广泛不达标。综上所述,我国畜牧业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照搬工业污染治理理念与治理模式。畜牧业生产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决定了其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在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建设。基于这种,以生产者为主导的自愿性环境管理,现有管制政策较少从产业特性的角度制定管制政策;二是我国的法制环境与市场环境都不完善,法律与补贴的实施成本较高;三是生产主体量大,规模小,政策实施成本较高。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涉及社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多种治理途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这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广东惠州东进农牧公司在这方面进了了有益的探索。三、东进农牧集团自愿性环境管理机理分析(一)东进农牧集团概况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粤东地区最大生猪生产和肉制品加工企业。该公司以瘦肉型生猪养殖为主导,形成了生猪屠宰、肉食制品深加工、饲料生产、果蔬种植、淡水养殖、冰鲜猪肉出口、终端零售等相结合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下设“惠东联兴饲养有限公司”、“惠东县肉类联合加工厂”、“东进保鲜肉类有限公司”、“惠东县莆田恒荣农林畜牧有限公司”和“东进农牧贸易有限公司”等五间子公司。现有员工近800多人,各类生产线10条,总资产超过1.3亿元。目前,公司年出栏优质生猪18万头;鱼塘500亩,果场3000多亩,供港蔬菜生产基地1500亩,年产优质饲料3万吨,年总产值3亿元。公司出栏的生猪和种植的生菜、芥菜分别被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企业通过了中国首批供港冰鲜猪肉企业的严格审查和认定,被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第六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005年,被评为“中国驰名企业”。其产业地图如下所示:(二)东进农牧集团的环境治理模式-基于循环经济拓展产业链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养殖业与种植业具有天然的密切关系,两者的有机地整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粪便污染问题。畜禽粪便处理后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有机肥,种植业为养殖业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途径,并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协调共生,使农业生猪养殖(核心主业)屠宰加工出口批发零售蔬菜水果水产图1:东进农牧的产业地图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东进农牧确立了以养猪业为核心,同时发展蔬菜业与水果业的产业链策略,即“猪-沼-果、菜”的发展模式,蔬菜与水果选择了耗肥较多的生菜,芥菜以及香蕉等品种。2002年以来,东进农牧在原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向周边镇、村扩展,先后与大岭鹤楼村、黄竹沥村和桥星猪场、甘泉猪场、湖球猪场等达成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九个饲养小区,与农户和猪场签订了创建“生猪+鱼塘+果树”的小型生态化养殖基地的合同,每个饲养小区年产生猪3000头,每年每区返还利润15万元。同时,公司通过租用、入股等形式,在周边14个自然村新开发了大量的山坡荒地,扩大了蔬菜、水果、花木的种植规模,提高了荒山荒地的利用价值,构成了“山腰种果、山脚养猪、池塘养鱼、田间种菜”的综合性立体养殖体系。公司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在养殖基地、肉联厂及新建冰鲜厂建立了标准化污水处理厂,制定了严格的污水处理流程及完善的环保责任制度。猪场在建设过程中,同时建设沼气池,除农业局补助的800-1200元/户外,剩余部分公司补足。公司在白岭村投资30多万元在建设了沼气池,让当地农民全部免费使用沼气,每年为农民节省1200元左右的燃料费。这种产业布局提高了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环境改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三)东进农牧集团环境治理的特点1、“保证生存环境”——东进农牧集团环境治理的基本理念生猪养殖业粪便与污水处理系统:沼气池与污水处理厂生猪屠宰业粪尿污水水产养殖业水果养殖业蔬菜种植业有机肥灌溉水沼气能源无公害猪肉无公害产品图2:东进农牧的环境治理思路东进农牧集团是由香港恒兴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总部所在地广东省惠东县莆田村是董事长何新良的故乡,当初投资建厂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给家乡做贡献。何新良认为从事农业经营需要重点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土地的获取与使用;二是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三是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养猪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随着规模的增加,粪便等废弃物会带来臭气、土壤富营养等环境问题,而恶化的环境会为企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此,“保证生存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在这样一种理念指导下,“环境治理”被放到了一个战略高度。3、“依靠科技进行清洁化生产”——东进农牧集团环境治理的技术保障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全过程,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不断改善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因此清洁化生产是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生产全过程控制包括清洁的饲料投入、清洁的畜禽生长环境、清洁的畜禽产品;废弃物处置全过程包括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过程。而清洁化生产需要先进行技术进行支持,如合理的营养配方、饲养方式、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东进农牧推行清洁化生产始终把“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与“食品安全控制”放在首位,在饲料原料的选择、兽药与农药的使用、生产过程等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出口饲养场的要求规范养殖、种植加工。东进农牧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配套的实验室、化验室、饲料加工厂等基础设施。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多个科研机构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在生产繁育、饲养、疫病防治、检验检测、瘦肉型生猪的专用饲料调配和新型饲料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活动,并成功开发了拥有自身特色的山村无害化环境自循环立体养殖体系。建立了从饲料的加工使用、回收、养殖、粪尿排泄牧的回收利用、果蔬天然农家肥的使用、土地增肥、养殖等全生物链安全内循环体系。2004年9月,公司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第六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良好的科技支持体系为企业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公司与村庄同步治理”——东进农牧环境治理的组织保障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村庄规划较乱,人粪尿及生活垃圾处理成本高,再加上居民环境意识较弱,因此村庄的环境治理比较困难。东进农牧采用土地入股、订单收购、保底利润、超额利润再分红、吸收当地村民进入公司等方式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建立了一批种养殖基地。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分散养殖带来的效率低、防疫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进农牧总部所在地莆田村的全村富余劳动力被公司吸纳为公司员工,村民原有土地以入股形式由公司统一管理,每年每亩的800—1000元的租金(成立初期为400-500元,随粮食价格浮动);年终还根据经营情况,再按照纯利5:5分红。2001年,公司拨出500万元,在总部兴建了16栋45套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康楼,供附近的白花镇莆田村45户近300人集中居住,户均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公司同时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全村每户居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