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财政政策目标,明确财政政策工具的不同特征,掌握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明确不同政策的经济背景,掌握不同政策工具的操作对经济不同的影响;明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组合,掌握每种政策组合对经济的影响。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企业和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综合目标: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运用本章知识解读宏观调控政策。第一节财政宏观管理政策概述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分类(一)财政政策含义财政政策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目的在财政领域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财政政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传导等三方面的内容组成。所谓政策目标是指通过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或实现的目的,它构成政策的核心内容,规定着财政政策的性质和方向。所谓政策工具,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组织方式和操作方式。政策工具是为政策目标服务的。而没有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就无从实现;政策工具选择的是否恰当,操作力度的大小,工具之间的配合状况,直接决定政策的质量。所谓政策传导,是指政府从操作政策工具到实现政策目标所经由的媒体及其运行过程。(二)财政政策分类1、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引起经济总量变化的政策,通常也称为总量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又常被划分为三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简称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或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减收增支的结果表现为财政赤字,因此又称为赤字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简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税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表现为财政结余,也往往被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不影响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状态的财政政策。微观财政政策是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只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因此也称之为个量财政政策。比如调整产业结构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协调地区间和谐发展的西部大开发财政支持政策,解决就业问题的失业人员再就业财政支持政策等,都属于微观财政政策。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宏观财政政策,本章分析的财政政策就是指宏观财政政策。2、按财政政策的期限划分,分为中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中长期财政政策是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政策,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短期财政政策属于战术性政策,适用于特定时期和特定范围。3、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方式划分,可分为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抉择政策自动稳定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在经济波动时自动发挥调控作用的财政政策,而不再需要人为进行调节,包括诸如累进税制、转移性支出等财政工具在内;相机抉择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相应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以稳定经济和减轻经济周期波动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如改变公共工程和其他开支方案、改变转移支付开支方案、调整税率等等。4、按财政政策所规范的活动内容划分,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调控政策三类财政收入政策地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总量水平、结构、方式及方法等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财政支出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总量水平、支出结构和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财政调控政策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之间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财政调控政策又可以细分为税收政策、国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经费开支政策、政府预算政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等等。二、财政政策目标思考一下: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属于什么类型的政策?(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够按照现行工资水平得到工作。充分就业之所以被作为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有大量闲置的情况下,而不能使劳动者得到工作,这不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也证明政府能够做的事没有做到,政府完全有可能凭借财政政策功能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事生产,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二是高失业率造成了人们的许多苦难:家计的艰难、个人自尊心的丧失和犯罪的增加,高失业率给经济带来的损失是明显的。虽然高失业率是件坏事,充分就业是一件好事,社会能否达到100%的就业即失业率为零的状态呢?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生活中存在如下几种类型的失业:1、自愿性失业。人们自愿决定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去从事其他活动,如抚养子女、重返学校学习新的技能、旅游或希望寻找更适宜于自己的工作。2、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3、季节性失业。在某些行业生产中由于季节性变化所造成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随着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出现,一些人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这种快速变化,而不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就业。5、周期性失业。由于周期性经济危机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失业增加,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失业减少。这种失业才是财政政策力求加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上述其他几种类型的失业,财政政策通常是无能为力的。(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实际总量增长。经济的实际增长有如下几层含义:1、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指某单个指标如粮食产量、家用电器产值等增长。2、经济增长是指扣除价格影响因素的实际增长,特别是在物价上涨幅度较思考一下:当前我国失业率的目标是多少?大的年份,更需要扣除物价的影响因素。3、经济增长应该是扣除人为的浮夸虚增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特别是在形式主义严重、非理性行为盛行的国家或地区,更应注意这一点。4、经济增长应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只有在人口增长速度低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时,才能说经济有了真正的增长。因而也有人提出应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标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表示该国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5、经济增长应该是可持续的增长。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快,并不表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如果环境污染加重了,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平,那么这种经济增长是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来获得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考虑用更多的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三)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的社会代价和经济代价已经越来越引人关注,因为持续上升的物价水平造成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譬如,当物价水平正在变动时,商品和劳务中所包含的信息就更加难以解释,从而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决策可能变得更加困难。通货膨胀使得未来的计划发生困难,投资者难以确定投资方向、人们难以决定为子女接受大学教育所应储蓄的数额,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房地产投资都会有下降的趋势。通货膨胀的再一个明显的影响是对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它危害收款者、退休者的利益而有利于借款人,如果工资增长落后于物价上涨幅度,它会降低工薪者的生活水平,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冲突。总之,通货膨胀不利于投资者有计划的投资,不利于收入的公平分配,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稳定物价被作为各国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四)国际收支平衡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家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贸易逆差问题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重视。由于国际收支会影响到一国的经济稳定增长,也影响到一国的物价水平,还间接地影响到一国的就业水平。同样,财政政策也会有力的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例如,财政政策促使一国经济稳定增长,就会为扩大商品讨论一下:用GDP衡量经济增长有何优缺点?输出打下基础。财政政策还能够间接影响到一国利息率的变化,而利息率的高低对于吸引外资是有很大作用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一国财政政策的目标。上述这四个政策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经常处于矛盾之中。首先,是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就有可能发生矛盾。按照标准的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经济分析,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本来是可以协调的,因为需求不足引起失业,过度需求引起通货膨胀,只要消除了需求不足而又不造成过度需求,那就可以既有充分就业,又有物价稳定了。即是说,在充分就业之前,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只有达到充分就业之后,需求继续增大,形成过度需求,这时才会有真正的通货膨胀。但经济运行的现实往往是在充分就业之前,社会上的物价往往已经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也并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如果再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就业时只能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这就需要其他各种经济政策的配合了。其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本来物价稳定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物价稳定通常以牺牲充分就业为代价,而充分就业才是促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样在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便产生了矛盾。要么以物价稳定、低就业率来换取经济稳定增长,要么以物价水平上涨和较高的就业率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物价上涨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的。因而这二者也被认为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各国只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某一目标为主而牺牲其他目标,或者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等结合使用来协调这些矛盾。最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以及经济增长目标同国际收支目标也有矛盾冲突。如前听述,充分就业通常带来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通常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经济的不稳定就不利于扩大出口,也不利于吸引外资,从而给国际收支平衡带来了威胁。协调国内均衡和国外经济的均衡,可交替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甚至包括某些行政措施限制进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三、财政政策手段思考一下:如何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点?(一)选择性政策工具所谓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可供政府选择操作的备选工具。主要有:1、税收税收是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也是财政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税收对供求总量的调控,是通过调整税负直接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税后可支配收入来实现的。政府通过增加或减轻税负来减少或增加企业和居民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在预算支出规模不变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起限制或刺激需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企业与居民的储蓄投资能力,从而对社会总供给产生效应,起到刺激增加或限制减少社会总供给的作用。税收政策手段的运用还可对供求结构发挥调控作用,税收对供求结构的调控表现在对地区间经济结构的调控和对产业结构的调控等方面。税收政策工具的内容主要有:(1)税种的开征与停征;(2)税率的提高与降低;(3)税收征收面的扩大与收缩;(4)税收优惠的增加与减少等。税收政策工具具有乘数效应。税收作为政策工具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不仅限于增加或减少税负本身,它还会通过税收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所谓税收乘数是指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所引起的社会总需求的变动程度。设K为税收乘数,△Y为社会总需求变量,△T为税收变量,则:K=△Y/△T这里,△C为消费变量,b为边际消费倾向。整理得出△Y=△C/(1-b)依据消费增量与税收增量的关系,征税后消费变动的绝对值为征税变动额乘以边际消费倾向,税收增加将减少消费。即:△C=-b△Y,则:△Y=△C/-bK=△Y/△C=[△C/(1-b)]/[△C/-b]=-b/(1-b)由于税收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减少,税收减少,则社会有效需求增加,税收乘数为负数。税收政策工具具有如下特点:(1)内部时滞长,外部时滞短。启动税收政策工具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一国政府的税收增减都是通过调整税法来实现的,而税法是需要经过立法机构审议讨论才能通过的。但税收政策工具一旦启动,会很快的通过影响企业和家庭部门的收入传导到国民经济中去;(2)缺乏灵活性。税法是严肃的法律问题,不能经常变动,经常变动会扰乱正常的市场机制,增加经济活动风险;(3)操作的单向性。一般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4)效用的长期性。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人,而且是无偿的永久性的影响,因此宜用于长期财政政策。2、政府购买支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