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肉鸡常见病防治第一节肉鸡传染病防治一、新城疫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它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出血性纤流行特点鸡、火鸡、珠鸡、野鸡、鹌鹑、鸽子都有易感性,其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各种年龄的鸡易感性也有差异,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两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较低。新城疫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夏冬较少,传统节日前后多发。新城疫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新城疫的病鸡,病鸡与健康鸡接触,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鸡的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病毒污染了饲料、饮水、地面、用具,经消化道感染。带病毒的尘埃、飞沫进入呼吸道,经呼吸道感染。症状最急性: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降低,精神萎顿,不愿走动,垂头缩颈,眼半闭,状似昏睡,鸡冠及肉髯渐变暗红色或暗紫色。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病鸡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倒提时常有大量酸臭的液体从口内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蛋清样的粪便。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等,最后体温下降,不久死亡。亚急性或慢性:病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由于发病急骤,多数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个别死鸡可见胸骨内面及心外膜急性型,病变比较特征,腺胃乳头肿胀、出血,严重者乳头间腺胃壁出血,肌胃角质膜下也可见出血点;肠淋巴滤泡肿胀,常突出于粘膜表面,局部肠管膨大,充满气体和粥样内容物;盲肠扁桃体严重肿胀、出血和坏死,病程稍长者,肠粘膜上可出现纤维素性坏死灶,心外膜、心冠脂肪上可见出血点,严重者肠系膜及腹腔脂肪上可见出血点,喉头、气管内有大量粘液,并严重出血,产蛋鸡卵黄膜严重充血,淤血,卵黄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亚急性或慢性型,剖检变化不明显,个别鸡可见肠卡他性炎症,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小近年来由于病毒毒力增强、疫苗使用方法、使用途径等原因,非典型新城疫发病较多。非典型新城疫一般不呈爆发性流行,多散发,发病率在5%—10%左右。临床上缺乏特征性呼吸道症状,鸡群精神状态较好,饮食正常。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嗉囊空虚,排黄色粪便等症状。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般为1—2天。产蛋鸡出现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等。非典型新城疫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表现在小肠上有数个大小不等的黄色泡状肠段。剪开该肠段可见肠内容物呈桔黄色、稀薄,肠粘膜脱落,肠壁变薄,呈桔黄色,缺乏弹性,肠壁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与周围界限明显。腺胃变软、变薄,腺胃乳头间有出血。产蛋鸡除上述病变外,卵泡变形,卵黄液稀薄,严重者卵泡破裂,卵黄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防制(1)加强卫生管理,防止病原体侵入鸡群。禁止从污染地区引进种鸡或雏鸡,也不要从这些地区购买饲料、养鸡设备等,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鸡场,并防止飞鸟和其他野生动物的侵入。在饲养管理上,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以防病原体接力传染,定期带鸡消毒。(2)定期预防接种,增强鸡群的特异免疫力。有条件的鸡场最好根据抗体血凝抑制效价监测结果来确定免疫的最适时间。首免时间可根据如下公式进行推算:雏鸡出壳后,抽检0.5%雏鸡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并求其对数平均值,然后计算首免时间。首免日龄=4.5×(1日龄血凝抑制抗体对数值-4)+5。平时应待抗体效价降到1∶64至1∶128以下时进行免疫。免疫后10—14天抽检,抗体效价比免疫前提高两个滴度方可以认为免疫成功,否则应重新免疫。没有监测条件的鸡场可参照以下免疫程序进行。肉种鸡7—8日龄用Ⅳ系疫苗点眼或滴鼻进行首免。同时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30日龄用Ⅳ系疫苗点眼或滴鼻。7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9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12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同时肌肉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肉鸡8—9日龄新城疫Ⅳ系疫苗点眼、滴鼻。同时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25日龄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40日龄用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别用新城疫Ⅳ系疫苗3-4倍量饮水。发病鸡尽量避免使用Ⅰ系疫苗注射,以免通过针头传二、禽流感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任何一型引起的一种感染综合征。本病于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目前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病原】A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中的病毒。该病毒的核酸型为单股RNA,病毒粒子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但也常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式,长短不一。病毒粒子表面有长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和NA是病毒表面的主要糖蛋白,具有种(亚型)的特异性和多变性,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A是决定病毒致病性的主要抗原成分,能诱发感染宿主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而NA诱发的对应抗体无病毒中和作用,但可减少病毒增殖和改变病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极易发生变异,其中以编码HA的基因的突变率最高,次为NA基因。迄今已知有16种HA和10种NA,不同的HA和NA之间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随机组合,从而构成许许多多不同亚型。据报道现已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有8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属非致病性或低致病性,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流行病学】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珠鸡、野鸡和孔雀。鸭、鹅、鸽、鹧鸪、鹌鹑、麻雀等也能感染。感染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可能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和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包括气溶胶或暴露于病毒污染的间接接触两种。因为感染禽能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如鸟粪和哺乳动物、饲料、水、设备、物资、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昆虫等,都易传播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零星发生。气候突变、冷刺激,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本病能否垂直传播,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但当母鸡感染后,鸡蛋的内部和表面可存有病毒。人工感染母鸡,在感染后3—【症状】该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4—5天。因感染禽的品种、日龄、性别、环境因最急性型:多由高致病力流感病毒引起,病禽不出现前驱症状,发病后急剧死亡,死亡率可达90—100%急性型:为目前世界上常见的一种病型。病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2℃以上。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眼呈半闭状态。采食量急剧下降,可减少15—50%,嗉囊空虚,排黄绿色稀便。病禽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突然尖叫。眼肿胀流泪,初期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后期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两眼突出,肉髯增厚变硬,向两侧开张,呈“金鱼头”状。也有的出现抽搐,头颈后扭,运动失调,瘫痪等神经症状。产蛋鸡感染后,2—3天产蛋量即开始下降,7—14天内可使产蛋率由90%以上降到5—10%,严重的将会停止产蛋;同时软壳蛋、无壳蛋、褪色蛋、砂壳蛋增多,持续1—5周后产蛋率逐步回升,但恢复不到原有的水平,一般经1.5—2个月逐渐恢复到下降前产蛋水平的70—90%之间。种鸡感染后,除上述症状外,可使受精率下降20—40%,并致10—20%的鸡胚于一周内死亡,且弱雏增多。雏鸡在一周内死亡率较高,且易感染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最急性死亡的病鸡常无眼观变化。急性者可见头部和颜面浮肿,鸡冠、肉髯肿大达3倍以上;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出血,胸、腹部脂肪有出血斑,心冠脂肪出血,心外膜有点状或条纹状坏死,心肌软化。消化道变化表现为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呈带状或环状出血;十二指肠、盲肠扁桃体、泄殖腔充血、出血;肝、脾、肾脏瘀血肿大,有白色小块坏死;气管中有大量炎性分泌物、气管环出血;胸腺萎缩,有程度不同的点、斑状出血;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卵黄液变稀薄;严重者卵泡破裂,卵黄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充血,内有浆液性、粘液性或干酪样物质。公鸡睾丸变性坏死。【诊断】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较大,所以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防制】1坚决彻底销毁疫点及三公里以内的的禽只及有关物品,执行严格的封锁、隔离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对3-5公里的进行紧急免疫。严禁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疫区,禽群处理后,禽场要全面清扫、清洗、消毒、空舍至少3个月。对低致病性禽流感,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可对症治疗,以减少损失。(1)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0.01—0.05%饮水,连用5—7天,或盐酸金刚烷胺或盐酸金刚乙胺0.05%拌料连用5—7天。也可用板蓝根2克/只·日,大青叶3克/只·日,粉碎后拌料,配(2)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或培福沙星等0.005%饮水,连用5—7天,以防止大肠杆菌、支原体2(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禽场的防疫管理,禽场门口要设消毒池,谢绝参观,严禁外人进入禽舍,工作人员出入要更换消毒过的胶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车辆要定时消毒。禽舍的消毒可选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二氧化氯以强力喷雾器作喷洒消毒。粪便、垫料及各种污物要集中作无害化处理;消灭禽场的蝇蛆、老鼠、野鸟等各种传播媒介。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种蛋、雏禽等产品的调入,要经过兽医检疫;新进的雏禽应隔离饲养一定时期,确定无病者方可入群饲养;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引进家禽或禽制品。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寒冷、长途运输、拥挤、通风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增强家禽的抵抗力。(2)尽量使用与本地流行病毒有同一抗原性的病毒灭活制成的疫苗,才能有效预防本病,接种后两周产生保护力,可以抵抗本血清型的流感病毒,抗体维持时间一般为10周以上。首免可在15日龄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二免在45日龄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5ml;三免在开产前2-3周,肌肉注射0.5ml;四免在35周龄,肌肉注射0.5ml。三、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cosgrove首次报道于美国甘布罗镇的肉鸡,所以该病亦称为甘布罗病。【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病毒。该病毒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由32个直径为1.2纳米的壳粒组成,病毒粒子的直径为58—60纳米。该病毒有两个血清型:Ⅰ和Ⅱ型。这两个血清型可用中和试验鉴定。血清Ⅰ型病毒由鸡中分离,Ⅱ型来源于火鸡。据报道Ⅰ型病毒在火鸡中有传染性,但无致病性。血清Ⅱ型病毒对鸡无致病力。病毒中和试验表明两株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但具有某些共同的抗原成分。【流行病学】该病主要感染鸡,除鸡外,鸭、鹅也能感染发病。各品种的鸡都能感染,其中白来航鸡反应最重,死亡率最高。鸡对本病的易感日龄为3—6周龄,最早见于5日龄,最晚见于180日龄。多数雏鸡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结果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6—7月份发病较多。本病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也可通过带毒的中间媒介物,如饲料、饮水、垫料、尘土、空气、用具、昆虫等而传播。本病主【症状】本病的特征是幼中雏鸡突然发病,羽毛逆立无光泽,嘴插入羽毛中,常蹲在墙角下,严重时卧地不动。随后病鸡排白色奶油状粪便,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嗉囊中充满液体。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出现症状后1—3天死亡,群体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鸡场初次爆发本病时症状典型,死亡率高,以后雏鸡发病症状减轻,甚至呈隐性经过。耐过的雏鸡常出现贫血、消瘦、生长迟缓,并对多种疫病易感。本病的感染率为100%,死亡率一般在10%—30【病理变化】法氏囊是本病毒侵害的靶器官,其病变具有证病意义。在感染早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感染2—3天后法氏囊的水肿和出血变化更为明显,其体积和重量增大到正常的2倍左右。此时法氏囊的外形变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的纵行条纹显而易见,法氏囊本身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严重时出血,法氏囊呈紫黑色、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常见粘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