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题]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解析:选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为10%~20%。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路:其中两个是流向下一营养级③和流向分解者④,还有未被利用以及自身呼吸消耗的部分,所以②>③+④。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选C。图示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参与的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X2、X3等表示动物通过摄食同化有机物的过程,Y1、Y2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一般情况下,X固定的二氧化碳大于Y和Z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当生态系统到达动态平衡时,X3=X1×10%×10%。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分解者自身的有机物中。3.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储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2.8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A.丁为肉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解析:选C。由戊是分解者,表中同化量的大小及能量传递特点为依据,判断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乙→丁→甲→丙。丁是草食性动物,甲随丙的增加而减少,捕食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乙为植物,所以说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E1、E2、E3、E4分别表示流入牧草、昆虫、鸟、鹰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1牧草――→E2昆虫――→E3鸟――→E4鹰A.这些生物形成的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基本一致B.(10%)3≤E4/E1≤(20%)3C.牧草的大部分能量传给了昆虫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解析:选C。一般而言,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也越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因此鹰从牧草处获得的最多能量为(20%)3(E1),最少能量为(10%)3(E1);牧草传递给昆虫的能量最多为20%(E1);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相互制约),使其数量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5.(2014·合肥教学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解析:选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故A项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故B项正确;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故C项错误;一定时间内,M2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故D项正确。6.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选C。“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7.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A.生物的呼吸作用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森林火灾解析:选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是把自然环境中的碳固定为有机物的过程,不是返回大气的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包括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生物中有机物的燃烧等。8.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物质更新解析:选B。图中表示了大气中的水、群落中的水、地下水、海洋中的水之间的循环过程。9.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生物种群甲乙丙丁能量(kJ)1.1×1082.8×1091.1×1079.9×107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丁两个种群解析:选D。A项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特点,能量越多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丙的能量最少,为顶级消费者。根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且从甲到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9.9×107/1.1×108×100%=90%20%可知,甲和丁不能形成食物链,故应处于同一营养级,都属于初级消费者,4种生物之间形成两条食物链:乙→甲→丙和乙→丁→丙。B项错误,乙为生产者,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甲、丙、丁为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项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即食物链营养级级别越高,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越多,受污染程度越严重,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项正确,甲和丁处于同一营养级,因为都捕食乙而引起竞争关系。10.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B.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①过程C.②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④的量基本相等解析:选D。由图可知,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如蓝藻)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色素;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①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而是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过程即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则主要依赖于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11.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___。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D=A1+(B1+C1+D1),A1表示蚕以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1+C1+D1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桑树流向第二营养级蚕的传递效率为D/A,一般来说,D/A在10%~20%之间,而D/C的比值要大于D/A,因此,D/C大于10%;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3)桑树可以喂蚕,蚕沙可以喂鱼,蚕和鱼可以供人类利用,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1)AB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2)A1+B1+C1+D1大于一(3)多级利用利用率12.据图回答问题:(1)与①⑥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⑤⑧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2)②③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动植物的细胞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解析:(1)图中⑥为生产者从大气中吸收CO2的过程,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植物也可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为异养型生物,直接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进而分解产生CO2和[H],[H]和来自空气中的O2结合形成H2O,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氧呼吸过程。(2)②③过程表示植物利用H2O经过光反应产生O2的过程,是在植物体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3)大气中CO2除来自生产者、消费者的细胞呼吸,还来自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人类对石油、煤、天然气等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答案:(1)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提升题]13.(2014·合肥模拟)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解析:选D。能量Q等于树木主干、枯枝落叶、动物中的能量之和,没有包括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因此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项错误;18年后未伐树中的能量与能量Q相比差距很大,因此需人工能量投入才能维持松林的稳定性,B项错误;图中所示分解者的能量只是生产者流入分解者,没有包括其他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项错误;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项正确。1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选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选项C错误。该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项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选项D项正确。15.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食物以及这些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Crooked湖的食物营养关系示意图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