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一、教学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依靠谁,团结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组成及作用;正确认识爱国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正确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面掌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主要内容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及重要作用3、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二)教学难点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教学内容(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其中,首先的和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的根据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事业离不开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第三,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并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中国“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最后,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工人阶级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力军的作用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2)工人阶级的新变化案例:今日“老大哥”——工人阶级状况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队伍迅速壮大。1978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为1.2亿多人。2000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近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61%,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36.67%。我国每年新增城市就业人口有1000多万,大多数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的农民,也转化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000年,乡镇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9.14%,私营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71%。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1978年,在国有经济单位,平均18个职工里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到1999年,5个职工里就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其次,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目前,约有1亿多职工在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三资”企业等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在各类服务业中就职的人数显著增加。1998年,我国1.23亿城镇职工中,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管理等行业工作的人数,达到3172万;在交通、邮电、商业、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等行业工作的人数,达到2798万。再次,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据调查,目前全国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岗位流动加快。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劳动合同制。据统计,1997年,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的合同制职工人数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原先的“铁饭碗”已经被打破。另一方面,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大减弱,独立自主性大大增强。特别是职工个人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意愿选择职业,在单位、地区、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收入差距有所拉大。具体表现为不同地区、行业、所有制单位职工收入的增长幅度不一,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一部分职工由于企业经营不好或者自身的原因而下岗失业,收入减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三是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使一些人一时还难以理解和接受。有人问:“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工人阶级还是先进的阶级吗?”有人讲:“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了,主人翁地位怎么体现?”还有人说:“劳动力进入市场了,企业改制了,董事会、老板说了算,工人还是不是主人了?”等等。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因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看,它是社会主义的;从其目的看,它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从其结果看,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社会历史发展是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也是错综复杂的,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企业的深化改革难以避免的。但从根本和长远看,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3)新时代如何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首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党和政府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手段,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工人群众的权益,支持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另外,广大职工群众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光荣使命,增强责任意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维护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经济权益,重点解决农民工、下岗和特困职工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在国有改制企业出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措施时,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是在广阔农村点燃起来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新中国成立后,亿万农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火热的建设之中,同样为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伊始,农民成为改革的先锋,农村成为改革的试验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改革初期最令人鼓舞的意外收获。农村改革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工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改革,使共和国的列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提速快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表现了可贵的创业革新精神,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衷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由此可见,农民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至关重要。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坚决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胜利。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又要教育、引导、支持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几年党中央连续出了九个中央一号文件来解决农村问题,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民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