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滴度测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可以采用倍比稀释来测定病毒的滴度。第一个Ep管中加入10uL病毒原液,记为1E+1uL;第二个Ep管中进行了第一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一个Ep中的1/10,记为1E+0uL;第三个Ep管中进行了第二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二个Ep中的1/10,记为1E-1uL;依次类推…第七个Ep管中进行了第六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六个Ep中的1/10,记为1E-5uL;第八个Ep管中进行了第七次十倍稀释,所得病毒原液为第七个Ep中的1/10,记为1E-6uL;换句话说:如果在加入1E-5uL病毒原液的孔中观察到3个带有荧光的细胞,说明该孔中至少有3个病毒颗粒感染了细胞,则该病毒的滴度等于带有荧光的细胞数除以病毒原液量,本例子中就是3/(1E-5)=3E+5,单位为TU/uL,也就等于3E+8TU/mL。稀释计数法滴度单位:TU/mL,指每毫升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颗粒数。「TU」为「transducingunits」的缩写,中文为「转导单位」,表示可以感染并进入到靶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数。第一天细胞准备将生长状态良好的293T细胞消化计数后稀释至1×100000/mL,加入96孔板,100μL/孔,为每个病毒准备10个孔。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加病毒在EP管中做10倍梯度稀释,连续10个稀释度。稀释方法如下:每种病毒准备10个1.5mLEP管,每管加入90μL培养液,往第一个管中加入10μL病毒原液,混匀后,吸取10μL加入第二个管混匀。依此类推,做十个稀释度(10—0.00000001)。吸取96孔板中原有的培养基,加入含稀释好的病毒液。并做好标记。第三天追加培养液在每个孔再加入100μL完全培养液,利于细胞的生长。第四天观察结果并计算滴度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数出最后两个有荧光的荧光细胞克隆数。假设为X和Y,则滴度(TU/mL)=(X+Y×10)×1000/2/X孔的病毒液的含量(μL)。定量PCR法病毒感染1天前,取6孔板接种HOS细胞。每孔细胞为5×100000个。接种细胞24小时后,取两个孔的细胞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确定感染时细胞的实际数目,记为N。弃去其他培养板中的培养基,更换为含有5μg/mLpolybrene的新鲜培养基。将浓缩病毒用培养基稀释200倍,也就是取1μL病毒加入到199μL的培养基中。在3个培养孔中分别加入0.5μL,5μL和50μL的稀释病毒。感染开始后20小时,除去培养上清,换为500μL含DNaseI的新鲜培养基。在37℃消化15分钟,这一步是要除去残余的质粒DNA。然后换为2mL正常的培养基,继续培养48小时。用0.5mL0.25%胰酶-EDTA溶液消化细胞,在37℃放置1分钟。用培养基吹洗下,离心收集细胞。按照DNeasy试剂盒的说明抽提基因组DNA。每个样品管中加入200μL洗脱液洗下DNA。用DNA定量试剂盒定量(Bio-Rad)。基因组DNA可以稳定保存在-20℃至少两个月。准备PCR所需的试剂和样品。为病毒序列检测引物配总管Ⅰ:Forwardprimer(100pmol/mL):0.1μL×nReverseprimer(100pmol/mL):0.1μL×nProbe(100pmol/mL):0.1μL×n水:19.7μL×nn=numberofreactions。例如:总反应数为40,将1mL2×TaqManUniversalPCRMasterMix,4μLforwardprimer,4μLreverseprimer,4μLprobe和788μL水混和。震荡后放在冰上。2×TaqManMasterMix:25μL×n10×RNasePprimer/probemix:2.5μL×n水:17.5μL×nn=numberofreactions。例如:总反应数为40,将1mL2×TaqManUniversalPCRMasterMix,100μL10×RNasePprimer/probemix和700μL水混和。震荡后放在冰上。在预冷的96孔PCR板上完成PCR体系建立。从总管Ⅰ中各取45μL加入到A-D各行的孔中,从总管Ⅱ中各取45μL加入到E-G各行的孔中。分别取5μL质粒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基因组DNA加入到A-D行中,每个样品重复1次。另留1个孔加入5μL的水做为无模板对照(no-templatecontrol)。分别取5μL基因组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基因组DNA加入到E-G行中,每个样品重复1次。另留1个孔加入5μL的水做为无模板对照(no-templatecontrol)。所使用定量PCR仪为ABIPRISM7000定量系统。循环条件设定为:50℃2分钟,95℃10分钟,然后是95℃15秒,60℃1分钟的40个循环。数据分析:测得的DNA样品中整合的慢病毒载体拷贝数用基因组数加以标定,得到每基因组整合的病毒拷贝数。滴度(integrationunitspermL,IU/mL)的计算公式如下:IU/mL=(C×N×D×1000)/V其中:C=平均每基因组整合的病毒拷贝数;N=感染时细胞的数目(约为1×100000)D=病毒载体的稀释倍数;V=加入的稀释病毒的体积数。96孔板病毒滴定实验方法总结一看了前面一个关于病毒滴定方法的帖子,自己也做过不少次,所以想写出一点儿,算是个总结,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这里我写2种方法,一种是在稀释好的病毒液里加细胞悬液.另一种是在长成单层的细胞上,加入已经稀释好的病毒液.这两种方法我都做过,效果各有长处.1.一个确定的地方是,所用细胞是贴壁生长,所以在维持液或者生长液中都不能加入胰酶,这一点和流感病毒病毒滴定测定有很大不同;2.稀释液配方:MEM(或DMEM)+1%双抗+NaHCO3(加入量由所需要pH值确定,一般以加到pH7.0为主,可用pH试纸测定,NaHCO3的浓度为6%).另,MEM,或DMEM的选择由所培养的宿主细胞决定;3.细胞悬液为细胞+生长液(MEM+10%小牛血清+3%谷氨酰胺+1%双抗+NaHCO3).在加细胞悬液的病毒滴定测定方法中,如果不加入细胞生长液,则细胞无法贴壁;方法一.在稀释好的病毒液中加入细胞悬液:1.一个确定的地方是,所用细胞是贴壁生长,所以在维持液或者生长液中都不能加入姨酶,这一天和流感病毒病毒滴定测定有很大不同;2.稀释液配方:MEM(或DMEM)+1%双抗+NaHCO3(加入量由所需要pH值确定,一般以加到pH7.0为主,可用pH试纸测定,NaHCO3的浓度为6%).另,MEM,或DMEM的选择由所培养的宿主细胞决定;3.细胞悬液为细胞+生长液:MEM+10%小牛血清+3%谷氨酰胺+1%双抗+NaHCO3加细胞悬液的病毒滴定测定方法中,如果不加入细胞生长液,则细胞无法贴壁;4.96孔板上做10倍稀释病毒,从10-1开始,一般做5-6个稀释度,即到10-5或10-6即可,每孔25微升,每个稀释度做4孔,或者8孔,一般做4孔即可;5.消化细胞,并用生长液反复吹打细胞,使细胞充分混允,放入双碟,用排枪将细胞悬液加入相应孔中,每孔100微升;6.细胞对照孔:125微升细胞悬液,不加病毒;7.关于96孔板,每孔接种的细胞量:一般在此种测定病毒滴度的方法下,要将细胞密度适当调低,至少要比正常传代时低一些,否则细胞生长速度过快,未到7天则细胞出现死亡,对观察CPE不利.一般情况下,小塑料瓶(8-9ml液体为正常用量),培养长慢单层后,消化细胞,加入6ml培养液,吹匀,吸出其中的2ml,到另外的瓶子,在该瓶中加入14-16ml即可,如果不放心,可以用显微镜看一下,细胞数过多则补加培养液,少则补加剩余4ml的细胞悬液;8.37oC,5%CO2培养7天左右,每天观察结果,从出现CPE的第一天开始记录,一般第7天可以计算病毒滴度;9.计算公式,比较复杂,明天再附上,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计算TCID50的方法:由以上公式求得0.6加到僅高於50﹪感染率稀釋指數(此例中為10-3)得10-3.6即為病毒作10-3.6稀釋後每0.1ml含1TCIP50,亦即該病毒之力價為10-3.6/0.1ml。这里是以每个稀释度8孔为例,如果做的是4孔一个稀释度,则对应的换一下数字即可.(这里是转自别人的帖子,但是我用了之后觉得比那个很长的公式容易得多,所以推荐给大家)10.本方法的优点:不容易污染;缺点:①.细胞生长周期长,出结果所需时间也长,一般要到第7天才能计算病毒滴度;②.病毒本身有毒性,所以对细胞的贴壁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此法中细胞生长慢的原因之一;③.不容易控制细胞数量,需要经验,一旦细胞数量过多,则不到第7天细胞大量死亡,无法判断CPE;若细胞数量过少,则细胞无法正常生长,不能正常增殖,也是造成无法判断CPE的原因之一;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明天再写.如果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希望有经验的高手多多指教,希望大家能多多交流,谢谢!4.维持液,即病毒培养液,配方为:①.MEM+2%小牛血清+3%谷氨酰胺+1%双抗+NaHCO3;②.MEM+3%谷氨酰胺+1%双抗+NaHCO3;两种维持液的不同在于是否有FBS(小牛血清).我个人曾经做过实验,在状态很好的细胞上接种病毒,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维持液,最终结果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另外,曾经请教过专门做中和实验的老师,他认为适当的FBS对细胞有保护作用,而且他说这是国外文献上的报道.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