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病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适应: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器官、组织或细胞可通过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调节,该过程称适应。(包括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或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称萎缩。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称增生。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程,称化生。变性:亦称细胞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常见于严重贫血,其体积轻度增大,在心内膜下可见平行的黄色条纹和红色心肌相同,似虎皮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再生: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为修复“损耗”的实质细胞,而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加以修复的过程。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坏疽: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合并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变黑污秽,并出现特殊的形态学改变称坏疽。机化:较大范围的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或分离排除,则由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长入,逐渐加以溶解吸收和取代,最后变为瘢痕组织。这种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机化。创伤性神经瘤:神经组织断离后,断端相距太远(如超过2.5cm),或两断端间有血块及瘢痕组织相隔,则近端长出的轴突不能进入远端的神经鞘内,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合一起,卷曲成团,形成肿块,称创伤性神经瘤。1.病理性萎缩的类型: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严重的结核病、恶性肿瘤晚期及消化道慢性梗阻;废用性萎缩见于久病卧床,下肢肌肉长期不活动;去神经性萎缩见于神经损伤;压迫性萎缩见于器官组织长期受压;内分泌性萎缩见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相应靶器官萎缩。2.变性的种类:细胞水肿又称变性;(1)脂肪变性(常发生在肝、心、肾等器官),引起的因素: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酸氧化障碍、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玻璃样变性:(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3)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4)细胞内玻璃样变性。3.细胞坏死: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的主要标志。表现为: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4.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镜下见,坏死灶内的组织、细胞结构消失,但其轮廓仍可保留一段时间。(2)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灶的坏死。镜下见,看不见组织轮廓,坏死组织呈一片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3)液化性坏死;(4)坏疽:干性坏疽,常发生于四肢末端;(5)湿性坏疽,多见于肺、肠、阑尾、子宫、胆囊;(6)气性坏疽,主要见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7)纤维蛋白样坏死。5.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或钙化。6.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⑴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强:呼吸道、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表皮细胞、造血细胞以及泌尿生殖器官粘膜的被覆细胞等;⑵稳定细胞:有潜在较强再生能力的细胞: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原始间叶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⑶永久性细胞:基本上无再生能力或再生能力非常微弱:神经细胞,骨骼肌及心肌纤维细胞。7.肉芽组织的功能:⑴填补伤口及其组织缺损,或连接断裂的组织⑵抗感染保护创面⑶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及其他异物。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槟榔肝”:右心衰竭时引起肝淤血,肉眼观,淤血的肝脏体积增大,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花纹状结构,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之为槟榔肝。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当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即转变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这种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梗死:机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1.血栓形成的条件:⑴心、血管内膜损伤:①血管内壁粗糙,粘附Ⅻ因子,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②凝集血小板释放ADP,参与凝血③内皮细胞坏死,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⑵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⑶血液凝固性增强。2.血栓的转归:溶解、吸收,软化、脱落,机化与再通,钙化。3.血栓对机体的影响:⑴有利方面:止血作用,预防出血,防治炎症扩散;⑵不利方面:阻塞血管腔,栓塞,心瓣膜变形,出血。4.栓塞的类型:⑴血栓栓塞①肺动脉栓塞:95%来自下肢静脉②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多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血栓,以脾、肾、脑、心和四肢的栓塞较常见。⑵脂肪栓塞:在长骨粉碎性骨折或严重脂肪组织挫伤时发生。⑶气体栓塞:①空气栓塞②氮气栓塞(减压病)⑷羊水栓塞:羊水被挤入子宫壁裂开的静脉窦引起的栓塞。5.梗死的类型及病变:⑴贫血性梗死:多发生于组织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心、肾、脾。梗死灶周边形成充血出血带。梗死区呈灰白色贫血状态,故又称“白色梗死”。各器官梗死灶的形态:①脾、肾等器官梗死灶呈圆锥形,切面呈扇形或楔形②心肌梗死灶的形状不规则,呈地图形。脑梗死虽然是液化性,但也属于贫血性梗死。⑵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侧支循环丰富或双重血循环及组织疏松的器官如肺、肠等。出血性梗死的条件:①首先是严重的静脉淤血(先决条件)②再次动脉血流阻断③器官严重淤血、侧支循环丰富及组织结构疏松。肠出血性梗死发生于肠扭转、肠套叠、绞窄性肠疝。第三章炎症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致局部损害而发生的防御性反应。其基本病理变化为: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炎症介质:是指一组参与并诱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也称化学介质。“绒毛心”: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蛋白性炎,由于心脏的不断搏动,使渗出在心包脏、壁两层表面的纤维蛋白形成无数绒毛状物,故称”绒毛心“。窦道:是指向体表、体腔或自然管道穿破,形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瘘管:是指向体表穿破,另一端向自然管道穿破(消化道或呼吸道等),有两个开口,这个沟通两者之间的管道,称瘘管。蜂窝织炎: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炎。肉芽肿性炎: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变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也称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由于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和肉芽组织局限性增生而形成向表面突出根部带蒂的肿物称炎性息肉。炎性假瘤:慢性炎症时,局部组织和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瘤。1.炎症介质的类型及作用:⑴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①血管活性胺:使细动脉扩张,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②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使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发热、疼痛等③溶酶体释放的介质:损伤组织;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白细胞趋化作用;发热④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增强吞噬作用;杀伤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引起组织损伤⑵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①激肽系统:能使血管扩张及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并有较明显的致痛作用②补体系统:使血管扩张及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趋化作用;使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组织损伤;增强吞噬功能③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外观混浊澄清蛋白含量30克/L以下29克/L以下比重>1.018<1.015细胞数>1000×106/L<500×106/L凝固常自凝不能自凝LDH>2.2μkat/L>与血清LDH之比≥0.6<2.1μkat/L与血清LDH之比≤0.53.白细胞的渗出及作用:白细胞的渗出使一种主动过程,步骤为白细胞靠边、附壁、游出、趋化性和吞噬。4.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⑴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与较强的吞噬能力,常见于急性炎症及炎症早期。⑵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常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如结核病、伤寒)、病毒性感染和原虫感染等。⑶嗜酸性粒细胞:运动能力弱,常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多见于寄生虫病和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见于慢性炎症、时进行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⑸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炎症。5.炎症的类型:⑴变质性炎症:常见于心、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某些重症感染、中毒等⑵渗出性炎症:以炎症灶内形成大量渗出物为特征。分浆液性炎症、纤维蛋白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和出血性炎症①浆液性炎症:以血清渗出为主,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粘膜、浆膜等处②纤维蛋白性炎症: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征。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坏死组织等混合在一起,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症;发生于心包膜的称绒毛心,发生在肺的为大叶性肺炎③化脓性炎症:脓细胞是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分三种类型:脓肿(转化:浅脓肿转化成溃疡,深脓肿转化成窦道或瘘管)、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④出血性炎症:不是独立的炎症类型⑤卡他性炎症:是发生在粘膜的渗出性炎症⑶增生性炎症:是以组织、细胞的增生为主要特征,分非特异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6.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⑴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⑵全身表现:发热、白细胞变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病变(心、肝、肾、脑发生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7.炎症的结局:⑴炎症消退:完全痊愈和不完全痊愈⑵炎症迁延:迁延不愈转成慢性⑶炎症扩散:①局部蔓延②淋巴道扩散③血道扩散: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第四章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失控而发生异常过渡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交界性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并无截然界限,从良性到恶性呈一种移行渐进关系,两者之间客观存在一些中间型肿瘤,它们在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上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称之交界性肿瘤。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癌。命名方法是:部位+组织来源+癌。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淋巴造血组织、骨、软骨及滑膜组织等)的恶性肿瘤统称肉瘤。命名方法是:部位+组织来源+肉瘤。癌前病变:是指某些统计学上癌变潜能(危险)较大的良性病变。(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家族多发性结肠息肉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结节性肝硬化、粘膜白斑。)原位癌:是指癌细胞已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仍局限于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侵袭性癌。早期浸润癌:原位癌如突破基膜发生浅的浸润(上皮层下不超过3-5mm)又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称为早期浸润癌。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⑴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良性),侵袭性生长(恶性),外生性生长(混合)⑵扩散:①直接蔓延②转移:ⅰ淋巴道转移,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最终发生血道转移。ⅱ血道转移,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肺和肝是最常累及的器官。ⅲ种植转移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起源组织的形态相似。核分裂像无或稀少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起源组织的形态差别大。核分裂像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生长速度通常生长缓慢生长较快生长方式多呈膨胀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或蒂,边界清楚,有一定活动度侵袭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边界不清,常粘连固定,不活动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感染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及感染等复发很少复发易复发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压迫、阻塞、或分泌激素造成的影响,除发生在要害部位者外,一般危害性不大较大,除压迫、阻塞外,可因侵袭、扩散破坏生命重要器官,出现恶病质或严重并发症,危害性大。3.特殊命名的肿瘤:⑴母细胞瘤:多为恶性,如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