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植物上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黑粉病四大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历史上大流行的植物病害多数是真菌引致的。2.从孢子萌发形成菌丝,菌丝生长发育到生殖器官形成前的阶段,称作营养生长阶段。这个阶段的菌丝体称作营养体。3.假子座功能:形成产孢机构;度过不良环境4.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5.无性孢子的类型:1)游动孢子(zoospore)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3)分生孢子(conidium,conidia)4)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6.休眠孢子囊(restingsporangium):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成,具厚壁。萌发时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如壶菌、根肿菌。根肿菌纲真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时通常只释放出一个游动孢子,休眠孢子囊有时也称为休眠孢子。7.卵孢子(oospore):卵菌的有性孢子,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双倍体的卵孢子。通常经过一定时期的休眠后才萌发。每个藏卵器内含一至多个卵孢子(低等的数目多,高等的只一个)。8.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这个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孢子。接合孢子通常需要经较长时间的休眠后才萌发,萌发时进行减数分裂,并长出芽管,端生一个孢子囊或直接形成菌丝。9.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异形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发育成子囊,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一般为8个。10.子囊果主要类型:闭囊壳(cleiothecium):球状有真正壳壁而无孔口子囊壳(perithecium):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子囊座(ascostroma):由子座溶解而成、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组成。一个子囊座由一个或多个子囊腔组成。其中只有一个子囊腔的子囊座称为假囊(peudothecium)子囊盘(apothecium):盘状或杯状。11.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直接由“+”、“一”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以后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的担子(basidium)。在担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担孢子。12.生活史的类型:1、无性型:如半知菌。2、单倍体型:如许多单倍体鞭毛菌、接合菌和一些低等子囊菌。3、单倍体-双核型:如锈菌。4、单倍体-二倍体型:只有少数低等鞭毛菌如异水霉属真菌。5、二倍体型:卵菌。13.涉及真菌的有三个界:色菌界(Chromista):卵菌、丝壶菌。原生动物界(Protozoa):粘菌、根肿菌。真菌界(Fungi):其它真菌,狭义真菌。14.重要属种: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霜霉属(Peronospora)节壶菌属(Physoderma)根霉属(Rhizopus)外囊菌属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黑星菌属(Venturia)核盘菌属(Sclerotinia)15.两游现象:首先从游动孢子囊中产生洋梨形游动孢子,经过一段时间游动后转为休止孢,休止孢萌发产生肾脏形的游动孢子,游动一个时期后再经过休止,萌发产生芽管。16.接合菌纲中,植物病原真菌大大都属于毛霉目,虫霉目都是昆虫的寄生菌,捕虫霉目真菌大都寄生或捕食原生动物、线虫或其他小动物。17.真菌界: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无性真菌类18.白粉菌亚纲1、菌体形态:菌丝体发达,无色,少数发黄,多数为表生,即菌丝体在寄主表面,依靠附着胞固着,产生侵入丝,深入表皮细胞,形成吸器。少数是内寄生。2、无性繁殖:非常发达,由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在侵染寄主几天以后,就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生或单生,不断产生。形成白粉。3、有性生殖:寄生后期在菌丝的上部形成球形暗色的闭囊壳(小黑点)。外壁上可产生一种厚壁菌丝称为附属丝,便于传播。闭囊壳中的子囊的数目一个或多个,子囊内有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4、寄生专化性:专性寄生,有生理小种,寄主有8435种。有的白粉菌只有一种寄主,而一种寄主可寄生多种白粉菌。如:桑树有桑表白粉,桑里白粉。柞树有七种白粉病。5、白粉病发生的条件: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干旱地区、潮湿地区都可发生,白粉菌的孢子在水中反而不易发芽或破裂,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芽,该孢子渗透压很高,36~68个大气压,因此很易吸收周围的空气中的水分。19.腐皮镰孢(F.solani)(腐皮镰刀菌)引起许多植物的根腐病。尖镰孢萎蔫专化型病例:棉花枯萎病(F.oxysporiumf.sp.vasinfectum)尖镰孢香蕉专化型病例:香蕉枯萎病(F.oxysporiumf.sp.cubense)20.植物病原原核生物重要属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2、欧文氏菌属(Erwinia)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劳尔氏菌属(Ralstonia)5、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6、木质部小杆菌属(Xyllela)7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21.大多数细菌都带有除染色体之外的另一种遗传物质,一种大分子的质粒,它控制着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药性等,如侵染寄主引起肿瘤症状(根癌土壤杆菌)的质粒称为“致瘤质粒”(tomorinducineplasmid,俗称为Ti质粒),有的能引起寄主产生不定根的“致发根质粒”(rhizogeninducineplasmid,俗称Ri质粒)。22.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癌肿是由病菌产生的激素引起的。23.一是以梨火疫病菌为代表的解淀粉菌群,二是以胡萝卜软腐菌为代表的软腐菌群,三是草生菌群。24.模式种是梨火疫病菌E.amylovora(解淀粉欧文氏菌)。该属大多数种是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坏死、溃疡、流胶、萎蔫及软腐症状。25.胡萝卜欧文菌(E.carotovara):俗称大白菜软腐病菌,寄生范围很广,包括十字花科、禾本科、茄科等20多科的数百种果蔬和大田作物。大多由伤口侵染,或介体昆虫传带侵染,引起肉汁或多汁的组织软腐,尤其是在厌氧条件下最易受害,多在仓库中贮藏期间表现症状。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26.从假单胞菌属中分离出,引起植物特别是茄科植物的青枯病—茄科劳尔氏菌(R.solanacearum)。27.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模式种:野油菜黄单胞菌X.Campestris俗称甘蓝黑腐病菌。寄主为十字花科植物,引起叶片黑腐症状。病菌多由叶缘的水孔和伤口侵入,可随雨水溅落、灌溉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也可随种子传播。28.稻黄单胞菌(X.oryzae):含稻白叶枯病菌(X.o.pv.oryzae)和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o.pv.oryzicola)侵染水稻分别引起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29.稻白叶枯病菌的寄主范围较窄,能侵染水稻、茭白、假稻等几种禾本科植物。30.喜欢在木质部中活动故称为木质部难养菌(Xylemfastidiousbacteria,XFB)31.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以柑桔黄龙病菌为代表32.菌原体病害的症状特点: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黄化。因此丛生、矮缩、小叶与黄化相结合是诊断菌原体病害症状时必须掌握的关键。33.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4类,褪色或变色的较少。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34.病毒的特点:1、结构简单,体积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2、只有一种遗传物质;3、无完整的细胞结构(分子寄生物);4、必须在活细胞内显示生命活性(依赖寄主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系统)。35.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数量上占植物病害的第二位。生产上危害较大的植物病毒病害有: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马铃薯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等。36.1、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粒体(virion,virusparticle),是指完整的、成熟的、具有侵染力的病毒。大部分病毒的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细丝状和双联体状等。37.病毒的粒体结构:核心(core):1.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genome);2.壳基(capsomere):由少数几种重复的多肽亚单位组成;3.衣壳(capsid):由许多蛋白质壳基组成,保护核酸,介导病毒感染细胞且有抗原性。38.病毒的构型:(1)螺旋对称(Helicalsymmetry)杆状或线状病毒:蛋白质亚基螺旋状排列,中间是一个由核酸构成的空心管子,核酸也呈螺旋状排列,嵌入到螺旋状排列的蛋白质亚基内端。如,TMV杆状粒体。(2)等轴对称结构(Isometricsymmetry)球状病毒:蛋白质亚基镶嵌在粒体表面,构成多面体形,内心是病毒的核酸;它有20个等边三角形面,12个顶点和30条边组成,每个顶点是由五个三角形聚集而成,这些点和边都是对称的。又称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icosahedralsymmetry)。(3)复合对称结构39.植物病毒组分及其生物学功能:植物病毒的主要成份是核酸和蛋白质,有些还含有少量的脂类、金属离子、多胺和水等。40.(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多数为核糖核酸(RNA),少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5种类型:正单链RNA(+ssRNA)负单链RNA(-ssRNA)双链RNA(dsRNA)单链DNA(ssDNA)双链DNA(dsDNA)41.植物病毒基因组种类及比例病毒数百分比正义ssRNA病毒65965负义ssRNA病毒484.7dsRNA病毒484.7ssRNA(RT)病毒242.4ssDNA病毒19819.4dsDNA病毒424.142.(2)、病毒粒体核酸含量球状病毒:15%~45%。线状及杆状病毒:5%~6%。弹状病毒:1%。43.(3)、病毒的多分体现象单体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分布于一条核酸链上。如TMV、PVX分段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分布于多条核酸链上。单分体病毒:一个病毒粒体中包含有全套基因组。多(双、三)分体病毒:分段基因组分别包装于不同的病毒粒体中。44.结构蛋白是构成一个完整病毒粒体所需要的蛋白,主要是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和囊膜蛋白,有些病毒还有基因组结合蛋白(VPg),由于大多数植物病毒没有囊膜,其结构蛋白也就只有外壳蛋白。而且绝大多数植物病毒的外壳蛋白仅由一种蛋白多肽构成,个别的有两种以上。45.植物病毒的增殖病毒粒体进入寄主细胞脱壳基因表达复制大量的基因组及合成外壳蛋白病毒粒体装配46.传播(transmission):植物病毒从一个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物的过程。47.移动(movement):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48.植物病毒自身无主动转移的能力,无论在病田植株间,还是在病组织内病毒的移动都是被动的。49.病毒在植物细胞间的移动称作细胞间转移,其转移的速度很慢。病毒通过维管束输导组织系统的转移称作长距离转移,转移速度较快50.(一)胞间运转:该过程需有病毒的运动蛋白参与。51.(二)病毒的长距离移动52.大部分植物病毒的长距离移动是通过植物的韧皮部(phloem),而甲虫传播的病毒可以在木质部(xylem)移动。当一种病毒进入韧皮部后,移动是很快的。53.在植物输导组织中,病毒移动的主流方向是与营养主流方向一致的,也可以随营养进行上、下双向转移。54.介体传播(vectortransmission)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55.病毒经口针、前消化道、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过程称为循回。这种病毒与介体的关系称为循回型关系(circulative)56.(二)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