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真人”德育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校园、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校园三级课程管理”,“校园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校园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资料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取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取中发现潜在潜力的火花,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取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构成更多更广泛的潜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好处所在。我校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依据校园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用心构建和实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二、课题的界定:21.“做真人”:其实就是培育优秀少年儿童,优秀的少年儿童就是要具有热爱祖国、有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品德优秀、有良好习惯的好少年;勤奋学习、爱钻研爱探索的好少年;体魄强健、有才华的好少年。落实到我们校园就是要培养方正质朴,优雅大气,基础扎实,学有所长的学生。2.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概念,是校园在国家和地方课程政策指导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校园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校园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并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的课程。着眼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校园特色。三、课题研究的理论: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学习的原则看起来,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语言、逻辑、空间思维、肢体运动、音乐、交际、内省等7种职能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37种智能,这7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在一齐,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由于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能又都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决定一个人聪明、成功与否不能用同一标准。教育就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产生,有赖于人的各种基本需要的满足。由于人的需要的多层级性,决定了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每一次自我实现的满足,都会引导人们到达更“丰满”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论是对个人生活经历的超越,是一种启发人们用心向上,勇于挖掘创造潜能,塑造健康人格的精神力量。四、课题研究目标及资料课题研究总目标:本课题力图透过开发校园德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起“敬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为资料的生命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忠诚守信教育、好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的主题教育;以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班团活动以及参观、考察、咨询等途径进行的社会实践多元互动的校园德育课程体系,实现认知启德、体验立德、文化冶德的目的,引领学生探索“求真”。具体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构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4高德育活动的理性水平和实践潜力。2、学生成长目标: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理解社会性规则,争做十大好少年,养成八大好习惯,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3、校园发展目标:推动校园德育工作的改革,构成德育课程体系,构建校园德育特色。4、课题成果目标:(1)开发并构成具有校园特色的“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校园文化教育”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编写相关的教学推荐、参考设计等。(2)构建起关于校园德育月主题活动、八大好习惯等“相互作用、多元互动”的校园德育活动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3)积累相关的校园德育活动案例,作出相应的解读。(4)编撰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经验论文、专集。课题研究资料: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德育管理研究①校园德育中心组织机构建立与运行的研究(包括校园德育的组织、计划安排、校内外队伍建设方面)。②学生德育活动管理的研究。2、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在构建校园德育课程体系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板5块进行探索:①德育认知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八大好习惯教育:依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序列,根据我校八大好习惯养成教育,每周一个好习惯,上好一节晨会课,养成一个好习惯,八大习惯循环教育。做好《雏鹰在那里起飞——好习惯养成》教学推荐的编写,对典型案例的收录等方面做好研究。②德育体验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德育主题月课程:以争做“十大美德好少年”为培养目标,做到每月喊响一个主题,开展三项活动,争得一枚奖章。一、二月以“职责”为主题,争做“职责好少年”;三月以“慈善”为主题,争做“慈善好少年”;四月以“生态”为主题,争做“生态好少年”;五月以“智慧”为主题,争做“智慧好少年”;六月以“自由”为主题,争做“自由好少年”;七月以“三会”为主题,争做“三会好少年”;九月以“感恩”为主题,争做“感恩好少年”;十月以“爱国”为主题,争做“爱国好少年”;十一月以“健体”为主题,争做“健体好少年”;十二月以“多才”为主题,争做“多才好少年”。构建《少年中国梦——做个美德好少年》德育教材,对其教学推荐、典型案例的收录等方面做好的研究。学生仪式教育:以校园德育教育中的每一个特殊的教育关键点和学生成长转折点为契机,把校园的仪式教育分为:行为品行类,如开学典礼、休业式、升旗仪式、颁奖典礼;文化熏陶类,如艺术节开幕、体育节开幕、科技节开幕;生命成长类,如新生入学仪式、6新生入队仪式、毕业典礼。构建《成长的足迹》德育教材,对其教学推荐、典型案例的收录等方面做好的研究。③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校园环境布置、校园制度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等方面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研究。3、评价体系的研究以构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激励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到达自我反思、自我改善的目的。①班级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的综合性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②学生八大好习惯、十大好少年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五、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校本课程本质特征和基本理念的学习,透过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等的学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带给理论支撑及框架,带给相关的研究经验和方法等。2.行动反思研究法课题组将采用行动研究法,透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教育与7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使教师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反思,边修正。3.调查研究法透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兴趣,了解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认识和潜力,总结和筛选新经验、新方法,用以指导实际操作。4.经验总结法透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状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并总结推广。六、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1、进行前期方案设计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方案。2、深入开展德育科研宣传发动工作,对实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组织本课题的开题活动,构成课题研究制度及课题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工作全面启动。第三阶段:实施方案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1、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和各自承担的任务,具体实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82、撰写阶段研究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3、收集、整理研究资料,举办经验交流会。4、召开中期评估工作交流会,请专家予以指导。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2、收集、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并展示研究成果。七、课题组成员:负责人:XXX组员:XXXXXXXXX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1.子课题结题研究报告2.校本课程的系列专集3.课题研究论文集4.“做真人”校本课程案例群XXX组长校级为立足点XXXXXX班级立足点XXXXXX第二议程:张校谈我们德育工作的做法和方向第三议程:分组明确个人的课题方向(讨论)第四议程:X教导对以上课题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推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