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课时课题路漫漫其修远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目标认知略读课文把握本文思路,掌握本文中心论点技能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情感培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教材分析重点抓住关键词句,领会文章的大意难点筛选出文中关于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关键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教具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思路设计】1.解题并感知课文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3.筛选出文中关于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也需要有“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呢?本文给我们了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罗洛的《路漫漫其修远》。二、略读全文,解释题意,扫清字词障碍。要点:1、掌握题目的深刻含义;2、扫清字词障碍听读3方法:略读法3、掌握重点词语(1)遨游:远游;漫游。(2)笔涩:文中指写文章不顺利、不应手。(3)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做事不假思考,笼统含混。(4)浮光拐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5)腹稿:内心酝酿成熟以供表达的诗文构想。三、感知课文,筛选出有关学习语文的重要观点。要点:找出文中有关学习语文的重要观点方法:略读法思路:1、边读边概括归纳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四、练习:字词五、作业:积累名句理解概括板书设计路漫漫其修远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课后小结限时读文效果好路漫漫其修远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目标认知学习本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思路技能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情感培养多读、多写、多思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重点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难点理解语文学习为什么需要“求索”精神关键用三段论的方法划分文章层次教具资料【思路设计】1.略读课文,用三段论的方法划分文章层次把握总分式的论证结构2.让学生列出文中所举的实例及引文,并说出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的好处。【过程设计】要点:理解文章主旨,写出论证提纲方法;略度法、讨论法一.新授:1.文章主旨是什么?学好语文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培养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2.为什么作者要强调求索精神?语文素养包括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即读懂一篇文章和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但这两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考讨论需要多思考、多读书和多写作,而且还要持之以恒。3.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写出论证提纲,注明论证方法。(建议用三段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本文是一篇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议论性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总起提出了学习语文要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然后分别展开论述,最后加以总结收尾,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严密。二.小结:作者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从多读、多写、多思三个方面,运用举例、引用等方法加以论证,结合自身经验,点面结合,充分论述了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这一论点,对于求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三、练习本文出现一些文学常识:(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2)先秦诸子:儒家、道家、法家(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作业:练习册读读议议归结说说板书设计路漫漫其修远多读古籍-继承文化遗产现代汉语-贴近生活外语-文化交流多写读书笔记-避免无病呻吟多思读书-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课后小结个人学习体会有助于理解课题故都的秋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目标认知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技能学以致用,在比较阅读中培养现代文的分析阅读能力情感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教材分析重点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关键在比较阅读中培养现代文的分析阅读能力思路设计】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已远,中学生在把握作者心境上有一定的难度,也难以领悟主观色彩笼罩之下的景物描写的妙处,因而难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所以"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既是教材的特点,又是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法设计】1.组织讨论法,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2.研讨归纳法,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比较赏析法,在与《荷塘月色》比较阅读中理解本文的重点难点。【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略)二.复习检查三.研读本文体会情感1.思路设计: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领悟2.方法设计:组织讨论法、研读归纳法。3.问题设计: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具体描写故都秋景的是第二部分,这也是本文的写景重点,那么,作者是选择那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板书)“清”与“静”针对具体的景物什么特点而言的?②分析第一幅秋院景物图,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③分析第二、三幅秋槐景物图,在第二幅画面中找出体现秋之清、静、悲凉的句子。④分析第四幅秋雨景物图,北方的秋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述秋雨的这一特殊之处的?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⑤观秋色、听秋声给我们以悲凉之感,这“悲凉”二字,便是故都那浓浓的秋味所在。不过,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闹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⑥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四.小结本文就是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但我们又必须走出这感觉,因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写照今日的北京、日的中国早已进入改革振兴时期,崭新的时代,激发我们的当是壮志豪情。五.作业:练习册讨论归纳板书设计故都的秋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画面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秋色碧空白中带黄蓝朵青布淡绿微黄——清秋声鸽声帚声蝉声衰弱风雨声人声——静秋味——悲凉课后小结学以致用,比较阅读中理解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三戒---临江之麋教学方法读讲议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寓言的相关知识2朗读“三戒”的序言以及第一篇寓言《临江之麋》技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复述情感理解理解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恃宠而骄的奴才形象教材分析重点领会寓言的寓意,学习寓言借此喻彼,以物喻人,寄寓深刻道理的写法难点在领会寓言寓意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总结出对自己实际生活有所启示的道理关键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思路设计】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2.疏通字词,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解,自己理解文意。3.结合作者经历与时代背景,归纳《临江之麋》的寓意。【过程设计】一、导入以“黔驴技穷”的成语导入新课,引发同学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二、了解柳宗元和《三戒》的创作背景以及寓言的相关知识。1.柳宗元简介(略)2.历史背景(略)3.寓言特点(略)二、疏通字词,朗读课文(1)[推已之本]认识自己的根本。推,推究引起兴趣理解朗读例句: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2)[乘物以逞]凭借外界条件来炫耀自己。乘,凭借。物,外物。逞,显示、炫耀。例句: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3)[干(gān)]触犯。(4)[肆sì)]不顾一切任意妄为。(5)[迨(dài)]遭到。(6)[畋(tián)]畋,通田”,田猎,即打猎。(7)[麋(mí)麑(ní)]幼年麋鹿。(8)[垂涎(xián)]因想吃而流口水,比喻看见别人的好东西想得到。(9)[怛dá)之]吓唬,使它害怕。(10)[偃(yǎn)仆]偃,仰卧;仆,向前跌倒。(11)[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12)[啖(dàn)]吃,本文是“舔”的意思。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熟练朗读“序”和《临江之麋》三、理解文意,复述故事。四、归纳寓意1.小序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2.《临江之麋》中的小麋为什么被犬所食却至死不悟?你认为柳宗元借小麋讽刺当时社会上的哪些人?3.你从小麋的身上得到了哪些教训?五、作业:课后习题板书设计三戒---临江之麋以物喻人麋依势欺人,持宠放纵的奴才讽刺性课后小结结合实际生活,不局限学生的思路课时计划教学方法读讲议教学目标认知朗读《黔之驴》,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复述技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复述情感促进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与领悟教材分析重点领会寓言的寓意,学习寓言借此喻彼,以物喻人,寄寓深刻道理的写法难点在领会寓言寓意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总结出对自己实际生活有所启示的道理关键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思路设计】1.疏通字词,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解,自己理解文意。2.结合作者经历与时代背景,归纳《黔之驴》的故事寓意。3.从寓言中得出自己生活的启示。【过程设计】一、导入学生复述《临江之麋》的故事梗概,从小麋导入对“黔之驴”的了解。二、疏通字词,朗读课文《黔之驴》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1)[好(hào)事者]好管闲事,喜欢多事的人。(2)[憗憗(yìn)]小心谨慎的样子。(3)[噬(shì)]咬。(4)[遁(dùn)]逃跑复述朗读赤壁赋一、教材分析:《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名篇。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同时,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同时,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阿房宫赋》,对赋体文章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些方面加以强化。三﹑设计思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句式的把握,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字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竞赛﹑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五、学习难点和重点: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2.背诵课文难点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六、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八、课时安排:三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