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系列——地理科学很多人都愿意学习,但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出息(1/3)单元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地形和地壳的运动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壳运动①知道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②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3.板块学说①知道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②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①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外力作用因素②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5.地形:①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②解释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aabaaaaab1.地球内部各圈层从外向内排列依次是()A、地壳-地核-地幔B、地幔-地壳-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D、地核-地幔-地壳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引起的。3.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并在下图中标注出来4.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和等。5.下列一组等高线判读正确的是:()A、山脊B、山地C、山峰D、山谷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部分。2.火山①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②火山组成: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③火山喷发物:主要由固态喷发物、液态喷发物和气态喷发物组成。中考科学总复习系列——地理科学很多人都愿意学习,但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出息(2/3)④火山分类: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3.地震①地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如同竹筷般地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②地震结构:震源、震中和震中距。③地震分布:主要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④地震预防:发生地震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4.板块学说(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创立了“大陆漂移说”,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5.地形(1)主要的地形:丘陵平原山地高原盆地(2)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3)地形的变化①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内部力量:使地表的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③外部力量: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表现形式: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例1】请读下列等高线图并回答:从B处爬到A处和从C处爬到A处相比,哪个更容易,为什么?中考科学总复习系列——地理科学很多人都愿意学习,但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出息(3/3)【拓展延伸】等高距与等高线疏密的区别,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距离叫等高距,同一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都是相等的。图中的各等高线之间的疏密不同表示坡度不同,但各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都是40米。读左图等高线上的字母与实际地形图上的字母配对【例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从地壳的运动来看地震一般易发生在地带,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并不一样,分别约为3.4千米∕秒和5.6千米∕秒。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叫做震中。地震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这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传来,又会感到左右摇摆。若地震时测出纵波和横波到达震中的时间差为2秒,那么,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大致是千米【归纳整理】地壳是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的表现。地震的结构包括震源,震中和震中距,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一30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喷发是地壳内部的灼热岩浆通过火山通道猛烈冲出火山口时的现象B、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震级越高,说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小C、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火山,大多是活火山D、火山和地震大都发生在板块构造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