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护理概念•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常见病因1.先天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性代谢障碍、脑畸形及先天性脑积水等。2.外伤:颅脑产伤、挫伤、出血和缺血也能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日后成为癫痫灶。3.感染:在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急性期的充血、水肿、毒素的影响及血液中的渗出物都能引起癫痫发作,痊愈后形成的疤痕及粘连也可能成为癫痫灶;寄生虫,如脑血吸虫病、脑囊虫病常引起癫痫。4.中毒:铅、汞、一氧化碳、乙醇等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肝性脑病、高血压综合征、急进性肾炎、尿毒症等,均可引起癫痫发作。5.颅内肿瘤:30岁以后发生癫痫的病人,除脑外伤外,脑肿瘤是常见原因,尤其是缓慢生长的胶质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等。6.脑血管病:除血管畸形产生癫痫发作时年龄较轻外,脑血管病癫痫多见于中、老年人。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引起癫痫。病后1年左右开始发生癫痫的约有5%。7.营养代谢疾病: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甲亢等。8.变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症等也常见有癫痫发作。9.高热惊厥:儿童期严重或频繁的高热惊厥容易造成局部脑缺氧或水肿,日后形成癫痫灶而致病。临床表现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最常见其典型发作可分为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恢复期四个临床阶段。2.单纯部分发作是指脑的局部皮质放电而引起的与该部位的功能相对应的症状,3.复杂部分发作习惯上又称精神运动发作,伴有意识障碍。先兆多在意识丧失前或即将丧失时发生,故发作后患者仍能回忆。4.失神发作(小发作)其典型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而不伴先兆或发作后症状。5.癫痫持续状态是指单次癫痫发作超过30分钟,或者癫痫频繁发作,以致患者尚未从前一次发作中完全恢复而又有另一次发作,总时间超过30分钟者。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需要抢救的急症。诊断•癫痫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目击者对发作过程提供可靠的详细描述,辅以脑电图痫性放电证据即可确诊。治疗•控制发作:最重要,药物治疗为主•病因治疗•外科治疗•一般卫生•预防药物治疗特点•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量,最小有效剂量为宜。•换药宜采取加用新药及递减旧药的原则。不能骤然停药。•有些器质性脑病的癫痫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有人主张发病年龄大于30岁者需谨慎停药,因其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服药或终身服药。1、进行家系调查,过筛检查严重遗传性疾病2、防止分娩意外3、对癫痫患者要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治疗越早脑损伤越小,复发越少,预后越好。去除或减轻引起癫痫的原发病如颅内占位性疾病、代谢异常、感染等。预防常见护理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2)气体交换受阻;(3)有外伤的危险;(4)有误吸的危险;(5)生活自理缺陷;(6)知识缺乏:(7)自我形象紊乱;(8)排便失禁。清理呼吸道无效•护理目标:病人呼吸道通畅。护理措施:1、保证充足的摄入量,每天2000mL以上,以降低分泌物粘稠度。2、病人抽搐时,先解开病人领扣,取出活动性假牙,使用舌钳,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同时取平卧头侧位,防止窒息。3、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拍背1次。及时吸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给予低流量输氧。气体交换受阻•相关因素:误吸,喉头肌肉痉挛•护理目标病人保持或恢复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表现为呼吸平稳,无紫绀。•护理措施1、癫痫发作时守在病人身边,解开领扣领带,保持平卧头侧或侧卧位,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吸痰,给予吸氧。2、遵医嘱予以解痉药物。3、监测SaO2和血气分析或者急做心电图检查。有外伤的危险•相关因素突然意识丧失。抽搐、惊厥。癫痫持续状态。主要表现头晕、突然倒地致跌伤。舌被咬伤。抽搐导致骨折。•护理目标病人身体不发生受伤。病人及其家属能采取癫痫发作时受伤的防护措施。•护理措施1、嘱病人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2、癫痫发作时勿用力按压病人肢体,防止骨折或脱臼。3、癫痫发作时用纱布包着压舌板,然后将包着纱布的压舌板塞入臼齿处,防止咬伤舌。4、尽量使病人平卧、移开可能伤害病人的一切物品。5、遵医嘱予以抗惊厥药物。6、癫痫持续状态发作者使用的床加护栏,躁动病人必要时约束肢体。7、发作后及恢复期病人应有人陪伴并且让病人充分休息。疾病危害•癫痫病做为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短期内对患者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长期频繁的发作可导致患者的身心、智力产生严重影响。•1、生命的危害:癫痫患者经常会在任何时间、地点、环境下且不能自我控制地突然发作,容易出现摔伤、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2、精神上的危害,癫痫患者经常被社会所歧视,在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均遇到困难,患者精神压抑,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3、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记忆障碍、智力下降、性格改变等,最后逐渐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流程观察呼吸立即平卧,解开衣领及裤带观察呼吸无呼吸,立即行CPR有呼吸,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平卧头侧或侧卧位吸痰,清除口鼻分泌物,取出活动性假牙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垫于上下臼齿之间转移周围危险物品,拉起床栏保护,勿用力强压肢体,防骨折按医嘱应用镇静药(首选安定)积极处理并发症高热时可行物理降温,并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有脑水肿时应给予甘露醇心电监护,进一步生命支持健康宣教•告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更改或停药。•解释维持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重要性,告诉病人定期复查。•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等等。•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包含习惯,避免过饱、饥饿,食物以清淡为宜,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培养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活动与工作。•指导病人注意安全,如出现癫痫前驱状时要立即平卧,外出要有人陪行,平时不宜从事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惊吓等诱发因素。•指导病人随时携带疾病治疗卡和急救盒。相关因素•相关因素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癫痫持续状态。主要表现痰液粘稠,不易或一涌有效排出。抽搐时,牙关紧闭,口吐泡沫。呼吸伴痰鸣音。护理目标病人不发生误解。护理措施昏迷病人保持平卧头侧或侧卧位;不能由口喂食者给予鼻饲流汁。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以备抢救时使用。及时帮助排痰,确保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呼吸情况。每天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重点评价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误吸。相关因素•生活自理缺陷相关因素癫痫持续状态。主要表现病人卧床,不能自我照料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护理目标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病人能够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帮助。护理措施定时定量给予病人鼻饲,保证充足的营养素和水分摄入,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掌握病人排便排尿规律,及时给予便器或者留置导尿管。着宽松肥大的棉布衣服,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出汗或尿湿后有及时更换衣服、被褥,及时擦洗身体,按时翻身、按摩。给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时,注意提供隐蔽和舒适的环境,并注意保暖,避免过久或过分暴露,防止感冒。重点评价病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病人进食、起居、卫生、入厕等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相关因素•知识缺乏相关因素缺乏信息。误解信息。主要表现对疾病知识及其治疗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有效地配合和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活动。不能有效地预防或者有效地应对癫痫发作,不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病人出现自卑、忧郁等心理障碍,疏于与人交往,不能服从或盲目服从治疗。护理目标病人能够了解疾病过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病人了解并且能够采取有关安全防护措施。病人能避免诱因,有效地预防发作,且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措施与病人一起讨论疾病过程,共同制定治疗康复计划。告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更改或停药。解释维持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重要性,告诉病人定期复查。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等等。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包含习惯,避免过饱.饥饿,食物以清淡为宜,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培养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活动与工作。指导病人注意安全,如出现癫痫前驱状时要立即平卧,外出要有人陪行,平时不宜从事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惊吓等诱发因素,指导病人随时携带疾病治疗卡和急救盒。重点评价病人对疾病及治疗的了解程度是否加深。病人对学习有关知识的愿望是否增强。相关因素•自我形象紊乱相关因素1.癫痫发作。2.药物依赖或长期服药。主要表现1.不配合治疗护理活动。2.病人精神不振,消极倦怠,不注重自我形象的完善。3.疏于与人交往,拒绝与人交流,感情淡漠,心情沮丧,被动处世生活。护理目标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注意完善自我形象。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认真倾听。2.鼓励病人与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3.帮助病人与家属认识疾病发作的原因、诱因,告知其遵医嘱长期准确用药能减少发作的次数。4.耐心解释病情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多关心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给予情感支持,消除病人及家属的孤独恐惧心理,使其树立信心。重点评价病人自我感觉及异常表现的程度如何,能否正确对待疾病。相关因素•八、排便失禁相关因素1.高级中枢抑制作用减弱。2.癫痫持续状态。主要表现1.病人不自主排尿,尿床。2.大便次数增加,不能自控。护理目标1.病人尿床次数减少。2.病人肛周皮肤完整,不发生褥疮。护理措施1.每次抽搐发作后,检查有无尿床及大便排出,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2.做好会阴部清洁卫生工作:用温热水擦洗,涂肤疾散;热毛巾擦洗肛周皮肤,有大便失控者可涂鞣酸软膏或四环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3.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放尿1次,训练膀胱功能,同时每天更换引流袋,预防泌尿系感染。重点评价1.病人尿床次数是否减少。2.病人肛周皮肤是否完整。3.是否发生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