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传播与信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传播与信息本章内容共有四节:信息的传播分析、信息的特征与分类、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第一节要求掌握与信息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第二节要了解大众传播信息的种类及特点;第三节要求认识信息爆炸与信息量的关系,并从质的方面审视信息匮乏现象;第四节要求结合中国的和世界的社会现实研究信息污染和信息侵略。第一节信息的传播分析“信息(information)”既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词汇,也是一个十分现代的概念。唐代诗人李中在《暮春怀故人》诗中就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这是汉语文献中“信息”一词的最早记录。但是,它被人们广泛的运用,成为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词,却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关于信息的定义,学术界众说不一,尚无定论。这里只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一、信息与物质、媒介、符号的关系1、信息与物质我们知道宇宙是由物质、能量以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信息构成的。哈佛大学欧廷格(A.G.Oettinger)对三者的描述是:“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也不存在;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发生;没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无意义。”假如可以把物质与能量看作是同一性质的话,那么宇宙就是由物质和信息构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信息不象物质那样具有实物或质量。物质具有一定的形体、尺寸和重量,在保存、使用或移动时,需要一定的外力和空间,人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明显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信息则是抽象的,它没有形体、没有尺寸、没有重量,在保存、处理、传播时,也只需要极其微小的能量和空间。信息不象能量那样具有“发功”、“推送”、“放电”的作用,也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信息凭借能量而发生或传递,但却可以无限复制,长期保存。例如人脑和电脑就是在极小的空间里,凭借微弱的能量贮存着大量的信息。所以,信息产业也是省资源、省能量、省空间的新兴产业。2、信息与媒介信息与物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息的传播依赖物质,信息的贮存也只有借助于物质才能实现。信息是不能脱离物质尤其不能离开媒介而独立存在的。媒介是负载和传递讯息的物质实体。因此,没有媒介,信息就无所依附,无法传播。但是,信息所要表征的不是它的物质载体的属性,而是被反映物的属性。物质载体本身虽负载信息、传送信息,但并不决定和影响信息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反映的本质部分,它是与物质载体没有本质关系的反映,它的内容、意义和效用同物质载体的形态和性质无直接关系。例如记者把某架飞机坠毁的信息由电报发送改为传真发送,不会改变或损害这一信息,报社获得的和所需要的也只是记者所反映的本质部分——信息。记者发送信息也不同于人们赠送物品,物品是送一个少一个,发送信息却没有失去信息。这就象肖伯纳所说的那样:“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既揭示了信息与物质的区别,又说明了信息所具有的复制性、重复性、无限性的特点。3、信息与符号信息需要以物质(如纸张、胶片)为载体,以符号(如语言文字)来表现。在传播学中,符号是表达特定信息的方式或形构,媒介是传播或负载符号的物质实体,而信息则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对于同一种符号,人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媒介来传播。例如文字或图画,就可以刻在石上,印在纸上,录入磁盘,摄人电视……。同样,对于同一个信息,人们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现。例如为了传达信息“敌人来了”,就可以用烽火和狼烟,用钟声和鼓声,用“消息树”和信号弹,用文字和电码……。总之,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信息的感性袒露,而信息则是符号的表现内容,是符号的特定意义。它们同语言和思想一样,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二、信息与讯息、知识、数据的关系“信息意为消息、情报、知识、资料、数据等。”(《传播学概论》)“资讯(信息)是具有意义的消息、事实或知识。”(《英汉大众传播辞典》)“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预报。”(日本《广辞苑》)在一些学者的著作中,信息(information)与讯息(messa8e)被看作同义词。其实,信息与讯息、消息、知识、数据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信息与讯息讯息原意为音讯、文电、文告、消息等。在传播学中,讯息是指由一系列有序性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组成的表达特定信息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和符号两个部分。传播者通过编制有序性符号(编码)传输信息,受传者则通过译读有序性符号(译码)还原信息。哈特莱(Hartley)在《信息传输》(1928)一文中早就指出,信息是包含在消息(讯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信息的载荷者;消息是具体的,信息是抽象的。但是,在传播中,传者传出讯息,并不意味着受者就一定收到讯息;受者收到讯息,也不能保证“翻译”、还原成传者意欲传递的那种信息。因为,传受两者共享信息的前提,是拥有基本相同等级的符号系统和经验系统。2、信息与知识、数据用传播学的观点看,信息也不同于知识和数据。数据是组成信息的素材。数据是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搜集的原始材料,根据使用数据人的目的按一定的形式加以处理,找出其中的联系,就形成了信息。知识是一种信息,但它是人们理解了数据和信息的意思后,以高度活用的形式加以编排和提炼的系统信息;是人类在对自然和社会运行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基础上形成的信息高级形态。从定义的形式看,数据是以“怎样、多少、哪个、是或不是”的描述方式来表现的;信息是以“何事、何时、何地、谁”来表现的,而知识是以“怎么办、为什么”的追问方式形成的。数据成为信息的量是很小的,有严格的限制,而且要进行科学的验证、处理和提炼,才能成为信息进入传播媒介。人们在接受外界的信息后,通过意识和思维活动,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与自己原来存贮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加工,进而形成一个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系统,这就是一个个的知识单元,并由这些知识单元构成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概念、规律、理论和科学。可见,人脑是一个接受、加工、存贮、组合并输出信息的特殊机构,知识是人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了的信息集合,是一种特定的压缩信息,是信息的高级形态并非原来的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当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数据急剧增长,信息川流不息,知识滚滚而来,数据、信息、知识陈旧、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一态势既反映了数据、信息、知识在老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也说明了在当代社会普及大众传播学知识、向人们介绍科学的应对策略的迫切性。第二节信息的特征与分类如果说对物质、媒介、符号、信息四个概念进行的分析是逐步缩小其内涵,对数据、信息、知识、讯息四个概念进行的分析是逐步扩大其外延,那么我们下面所要进行的分析则着重从大众传播的层面对信息作单独的立体阐述。一、一般信息的特征依据上述的分析和我们的理解,所谓信息,就是指受传者收到讯息(消息)前未知的内容。大众传播中的信息从属于一般信息的范畴。因此,它具有一般信息的共同特征:1、客观性信息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管人类是否承认它的存在,是否已经感知到它或认识到它,它都客观存在着。2、抽象性“信息是进行存贮和传递的反映的守恒部分。”它作为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反映,具有物质的属性,但它不同于物质,是一个既没有大小、也没有重量的非实体的抽象的内容。这种抽象性使信息可以浓缩,可以累积,可以继承,可以遗传。电脑、人脑和遗传因子体积很小,却可存贮大量的信息。3、感知性信息是能够通过人的感官被接受与识别的。其感知的方式与识别的手段因信息载体不同而各异:物质、文字上的信息由视觉器官感知,音响、声音中的信息由听觉器官识别,水火和天气冷热的信息则由触觉器官感知。人的各种器官,就是信息的接收器。4、传递性信息作为事物运动状态的情况,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能为人们所感知和接收,才能转化为知识并发挥作用。信息传递可以是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眉目传情、口语交流,可以通过电报、电话、书信、传真来沟通,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来实现。5、存贮性信息可以借助物质载体长期累积存放,以便随时提取。信息存贮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人的大脑进行记忆存贮;二是利用各种物质载体进行记录存贮,如通过书刊、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存贮各种信息。这种存贮性使人类的知识得以继承发展、延绵千年。6、共享性信息一旦生成、传播出去,就可为众多的人所接收、占有和享用。交流和传播并未使信息本身的“质量”和效用受到影响,传播者也未失去对原有信息的占有和享用。信息共享的人数多寡,往往同信息传播效果和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二、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大众传播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是传播者对社会信息所作的有目的的选择性的抽样,也是受众对抽样传播所作合目的性、选择性的抽样。这样的信息既具有一般信息所固有的特征,又具有大众传播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研究和揭示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是为了正确地指导和组织大众传播活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六点:1、新闻性大众媒介中的信息具有新闻性,因为信息传播就是告诉人们不知道的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日本信息学者日比野省三(1988)说过:“信息量与其本身的概率成反比,与意外性和新颖性成正比。……新闻就是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这当然是信息。重大新闻可以说为信息量大。‘狗咬了人’这种事谁都认为是不足为奇的。给大家讲述世人皆知的事情自然算不上新闻。相反,‘人咬了狗’这种事是不符合普通常识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这种信息就成了重大新闻,信息量也就增大了。”可见,信息量是讯息出现概率的单调递增函数。大众媒介中未知性、意外性、新颖性的信息,它所具有的信息量越大,新闻性也越强。2、娱悦性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消遣娱悦的信息所占的比例正呈日益上升趋势。它适应了世界各国工作时间日益缩短、闲暇时间日益增长后对娱乐性信息的需求。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论》(1967)一书中早就看到,大众传播中“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娱乐的功能。”其实,在人类最原始的传播形式——神话、传说、史诗、寓言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众多的消遣娱悦性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娱悦性将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一个越来越鲜明的特征。新闻媒介也正日益成为新闻与娱乐的媒介。3、知识性信息社会也是知识社会,信息爆炸也意味着知识的增长。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传继文化遗产,介绍最新科技,历来是大众媒介的主要任务。但是,不同的媒介在呈现信息的知识性特点时,它们是各有特色的:书籍主要记载已经构成的知识,杂志主要刊登正在形成的知识,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主要传播萌芽时期的知识和当前最为适用的或受众还不知道的知识。可以肯定,当代人知识仓库中的许多知识,主要不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而是来源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今后,大众媒介信息的知识性,也只会增强不会削弱。4、价值性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否则,它就没有加工、传播、存贮、再创的必要。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不取决于传播者和传播媒介,而取决于受众,取决于信息对受众有用的程度和对受众接受目的投合的程度。信息价值的大小与对受众有用和投合的程度成正比。一般认为,信息价值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理论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宗教价值。这种价值体系,基本反映了大众媒介的信息价值的实际。5、真实性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是指按照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作真正客观、准确的描述和反映,而不能凭人们的主观臆想和推断作夸大、缩小和虚假的信息传播。当事物运动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时,大众媒介则应从不同角度、层面和以不同视野、方式对事物运动的全过程作准确、客观的动态描述,使受众对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本质的认识。因为,不真实的虚假的信息会导致受众对外在变化作出错误的反应,造成决策失误。6、时效性这是指信息从大众媒介发出到受众接收、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随着大众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时效性有增无减的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满足,信息传播与接收将会越来越快。在时间面前,信息是易碎品。即使是十分真实的、很有价值的信息,一旦失去了时效,它就会变成无人问津的东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