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旧石器研究交流情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百色市,是祖国南疆的一颗亮丽明珠。其水接云贵,山连越南,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地理位置为北纬23°33ˊ-24°18ˊ,东经106°7ˊ-106°56ˊ。源于红水河的右江,从美丽富饶的百色盆地中部自西向东缓缓流过,流向邕江、珠江直奔大海,它像慈祥的母亲乳育着百色的世代儿女。早在1973年,考古学家就在百色盆地发现了旧石器,经中外科学家30多年的调查、发掘和研究,百色手斧的发现和过硬的年代测定,证实了东亚早期人类与西方同时期的人类具有同样高超的石器加工技术,从而动摇了东西方早期人类技术存在优劣的“莫氏线”理论。2001年,中国科技部将百色旧石器的发现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之一。百色旧石器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在百色盆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5公里的沿右江的第四级阶地上,分布着旧石器地点近百处,其中比较重要的如百色市右江区上宋、杨屋、百谷、小梅、大梅、枫树岛,田阳县的那赖、平合坡、三雷、那满、赖奎,田东县的高岭坡、长蛇岭、新州等地。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而炎热,干湿季节分明,盆地西、北为中生界三叠系砂岩低山丘陵,东、南为古生界石灰山峰林、洼地和谷地。盆地内充填了数千米的含煤和石油的老第三纪砂岩、泥岩。到第四纪早更新世,在经历长期侵蚀之后,盆地重新接纳一套由厚层砾石(下部)和粉砂、砂质粘土、粘土组成的河流堆积。随后,这套堆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湿热气候的化学风化而变成富有特色的砖红壤化阶地,而右江也相继塑造了自己的两级比较年轻的阶地。百色旧石器就是出自砖红壤化阶地靠近顶部的粘土层中。197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考察队在百色盆地进行地层古生物考察时,在百色市以西上宋村的一片剥蚀的一批石器。时代估为旧石器晚年,距今约三、四万年。1977年以后,在田东新州附近的长蛇岭也发现了同类的石器。1979年6月,广西壮族自区文物工作队对右江北岸阶地的长蛇岭进行发掘,从网纹土层中出土4件石器。1982年夏、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百色地方文物部门组织文物普查,在百色、田阳、田东境内的右江两岸的狭长地带,发现打制石器散布点80多处,在砖红壤阶地采集到石器标本4,000余件。在右江上游的永乐盆地、田林县里河沿岸也有同类遗物发现。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广西博物馆研究人员,对上宋、东增、南坡山、三雷、长蛇岭、定模洞、宦屯、甘莲和檀河等10多处有代表性的遗址的剖面进行一次重点考察,根据地貌、新构造运动和岩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石器的原生层是网纹红土层,时代应属中更新世,约距今五六十万年前。1988年,在田东檀河遗址的高阶地进行试掘,从网纹红土层中发掘出石器69件,首次获得数量大、层位记录完善的资料。翌年冬,又从地层中获得石器90多件。证实,百色旧石器确是埋藏网纹红土中。1991、1993年在百色市百谷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在网纹红土中发现60多件石制品和共存的几颗玻璃质陨石。与此同时,在田东县的檀河遗址,出土遗物430件,也有与石制品共存的玻璃质陨石。1995年,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对百谷遗址出土的玻璃陨石进行裂变径迹法测年,得出73.3万年的结果。2000年美国伯克利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用氩-氩法为百色旧石器测出的年龄为80.3万年。随后,国内外先后在百色盆地开展工作,在田东县祥周乡百渡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共出土各类石制品1000多件;在百色市上宋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手镐、砍砸器等和玻璃陨石200多件,其中玻璃陨石超过80件。对右江区那毕乡杨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平方米。在网纹红土层相对稳定的水平层位中发现与石器共存的玻璃陨石密集降落区,在32平方米面积内共出土大小不等玻璃陨石33件,解决了国内外一些科学家对百色旧石器与玻璃陨石同层位的疑虑,为百色旧石器的年代问题进一步提供有力证据。2005年1月,广西自然博物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等对百色盆地枫树岛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网纹红土地层中出土5件手斧,同时还伴随出土10件玻璃陨石。这是百色旧石器发现三十多年来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手斧,为进一步证实百色手斧的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Science(美国《科学》)杂志继1998年3月13日以评论方式首次报道百色盆地旧石器考古取得重大进展之后,2000年3月3日又在第287卷5458期上破例以百色石器为彩封,推出了百色盆地阶段性研究报告。2001年1月,由科技部组织由我国著名院士组成的评选小组,将广西百色旧石器的发现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发现一起,评选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人类起源计划署首席科学家理查德•波茨说,“百色遗址的旧石器是迄今为止东亚所发现的数量最多的饱含了阿舍利因素的石器工业组合,它的制作需要具备与“西方”生产阿舍利工业技术同样的行为和技术能力。”“不仅在工具的形式上,而且在他们遍布整个盆地的踪迹所反映出来的活动方式上也和(西方)阿舍利石器工业的遗址十分雷同”。“研究表明,早期人类在行为上并无差别,一旦面对开阔的环境,人类的祖先数十万年里在不同的地方生产相差无几的石器”。“百色手斧的发现说明‘莫氏线’两边的人类在技术水平,文化和认知能力上的类似”。“百色盆地的考古研究证明亚洲的直立人在发现了适合的石料之后,独立地发展了他们自己的工艺制作传统”。美国斯坦福大学帕罗奥尔塔分校,古人类学权威理查德•科莱恩说:“在为百色盆地与其非洲兄弟的石制工具之间的类似而感到激动之余,我们也注意到西方阿舍利工业中的标志性物件——泪珠状手斧类型的缺失,这意味着两地制造工具的传统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未曾接触。这说明百色遗址的旧石器工业不是西方阿舍利工业在东方的一个翻版,也就是说,那时候非洲和亚洲的人类在文化上并无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它展示了8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技术与非洲的古人类一样老练。”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古人类学权威克拉克•豪威尔说:“百色手斧与世界其它地方发现的手斧一样,并非模仿和抄袭了任何其它的传统。”刘东生院士1999年春天考察了百色遗址之后,认为百色遗址非常重要,在第四纪环境变迁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的潜力巨大,其重要性不亚于周口店。百色盆地及其旧石器遗址的发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百色盆地具有良好的地质和考古背景,它在地理上背靠云贵高原,面向东南亚,处于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和扩散的关键位置;百色旧石器地层里含有丰富的玻璃陨石,能够为遗址提供确凿的年代依据,可为与境外遗址对比提供坚实的基础;百色玻璃陨石属亚-澳玻璃陨石散布区,是6500万年以来新生代期间发生的五次大规模的地外物体撞击地球事件中最近一次的证据,而百色石器制作者恰好亲身经历了此次天体物理事件,因此,百色盆地是研究地球突发事件与人类进程关系的难得样本;南方红土在中国分布广泛,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可持性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百色遗址可以为这个研究提供难得的地质、人文背景和年代支持。百色旧石器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石器的层位和年代问题已获得初步解决。但对于一个重要的早期人类址的研究而言,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早期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人类行为等的研究都还是空白,这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目前,百色旧石器研究已发展成为集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古环境学和天体物理学等多学科综合性国际合作项目,许多方面的研究将继续有待开展。